清末西北翻云覆雨的风云人物董福祥(3)

时间:2014-04-09 08:43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是年8月间,董自京启行,沿途大张布告:投降的优恤重赏,抗命的痛歼不赦。入甘后以马安良(马占鳌之子,河州人,回族)为先行官,又起用马福禄任说降使。未战以前,已奏先声夺人之功。集结于狄道的董军,于11月初下令开始进攻。洮河三甲集一战获胜后,即兵不血刃连下太子寺、虎狼关、王家嘴、边家湾、康家崖、景古城、胭脂川,解了河州之围。义军一部就抚,一部西去,大部避于山乡荒野,旋亦降清。于是狄道、河州起义被镇压下去。时西宁一再告急,董遂派总兵何得彪、张成基、张铭新、马安良等先后前往驰援。董驻河州,令马福禄等办理善后。清廷以董用兵神速,议叙董福祥为甘肃提督,总统甘军。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西宁一再告急,清廷迭电催董亲往“督剿”.董福祥于5月上旬离河州,5月21日抵西宁。了解情况后,增派新锐部队,集中兵力,重点“进剿”.又以马福禄担任南路劝降,以马安良担任北路招抚,着崔伟等往西路分化义军。同时北联新疆驻军,南结四川联防,西约藏蒙王公贵族,共同商定外堵内追,速战速决的方案。于是各路并进,时未两月,而西宁各地起义大都被镇压下去。又经过继续“扫荡”,到同年7月底,青海全境已告“肃清”.清廷晋董福祥太子少保。在大力缩编甘军的情况下,特旨准董福祥编留得胜之兵20营,驻于西宁等地整训。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廷由于光绪帝赞许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的主张,西太后极力反对,与直隶总督荣禄密谋,欲废光绪而自掌清政。为了加强京师的实力,遂调董福祥入京。董到京时清廷以破例之礼,欢迎其“凯旋”于芦沟桥畔。对董部优为赏赐,对董赐以紫禁城骑马肩舆,赏穿嗉貂褂。据说嗉貂褂是贵胄眼,武臣得此,是最高的赏赐。旋编归直隶总督荣禄所节制北洋三军之一(提督董福祥之甘军,提督聂士成之武毅军,按察使袁世凯之新建军)。董于是也进一步地对清廷的守旧派表现了忠诚。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西太后于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于中南海;之瀛台,下诏临朝“训政”.又诏命各军统归荣禄节制,重编前、后、左、右、中五大军:聂士成之武毅军为前军,驻芦台,扼守北洋门户--大沽、塘北;董福祥之甘军为后军,驻蓟州,兼顾通州;宋庆之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防东路;袁世凯之新建军为右军,驻小站,扼津西南要道;荣禄另募亲兵万人为中军,驻南苑,以卫京师。


 

抵御外虏

 


  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来,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清廷腐败的浪潮,汹涌澎湃,莫能遏止。各地焚教堂、驱洋人的事件层出不穷。各国驻京使节纷纷提出抗议。西太后和一些当权的王公大臣,统置各国使节的抗议而不理,认义和团的忠勇可恃,企图一举而将洋人洋物驱毁净尽,以恢复往昔的闭关自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更进而降旨命庄王载勋为义和团总统领,大学士刚毅为协办,并命董福祥与义和团联合。在京城的义和团即和董军到处焚教堂、杀教民、拆电线、烧学堂、捣洋楼、毁洋商。刚毅闻而大喜,誉董福祥勇如黄天霸。于是事态愈演愈烈,各驻京使节,纷纷向本国告急,要求派兵前来保护使馆和侨民。6月中旬日本派卫兵到京,日本使馆的书记官杉山彬出城迎接,为董部破腹杀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端王载漪闻报后,特召见他,并伸拇指称他为“真是好汉”.接着端王又指使武卫军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于是下令宣战,以庄王载勋为步军统领,以刚毅统率义和团,连同董之甘军,端王之武卫军,开始向各国使馆聚居的东交民巷进攻,历时20多天,死伤甚众,但一个使馆也没攻下。端王、庄王曾令董福祥纵火翰林院,企图延烧使馆付诸一炬,结果也失败了。


  6月16日,英、俄、日、法、德、美、奥、意八国联军,开始进攻大沽口。是日即攻占我国大沽炮台。清廷乃急调董福祥甘军自京驰赴北仓(天津西北)抵御,令武毅军聂士成守天津,直隶总督裕禄(主力是义和团)布防于杨村(京津之间)。同时电调董部留驻甘肃的马安良率甘军10营(有说20营的),山西毓贤率义和团,和山东袁世凯的新军,火速兼程来京增援。


  7月14日,天津被攻陷。继而联军集中兵力,大举进攻北仓。董部和义和团虽在火器劣势的情况下,犹奋战20天,曾多次出击歼敌,予联军以沉重打击。终以天津失陷和侧背受敌,乃于8月撤退北京,重整队势,固守广渠门、东便门、朝阳门之线的城防。


  旋直隶总督裕禄战败于杨村而自尽。帮办武卫军务大臣李秉衡迎战于黄村亦败,在联军尾追下,及至通州,全军皆溃,李遂自戕。8月14日联军在广渠门、朝阳门发动了总攻,战况至为激烈。防守朝阳门的董部马福禄奋力死战,终以联军炮火集中轰击,死伤惨重,马福禄被炸死,该门遂陷敌手。继之东便门、广渠门,均为联军攻入。时义和团继续巷战,董即收容残部,退守宫室,苦战了一昼夜。当时西太后和一些王公大臣计议,认为援兵不至,宫廷莫保,遂决定挈光绪帝出奔,留庆亲王奕勖在京求和。当联军入京后,不守国际公法,烧杀淫掠,形同匪盗。搜查宫禁,掠夺宝藏,国珍民财,损失无算。


  北京被占领后,光绪和西太后在董福祥护卫下,混于败兵中偷偷地出彰仪门西奔。西太后命董福祥为随扈大臣,节制全部满、汉马步残军,护驾西行。董复荐奏以殉忠的马福禄之弟马福祥为护驾亲随马队,宿卫禁宫。


  董随后、帝抵宣化不久,山西巡抚毓贤率勤王之师赶到,奏谓山西全境的洋人势力尽被清除,遂又转往太原。由于联军南下保定,太原告危,董福祥力谏两宫赴西安。其理由为:一则暂都西安可以设朝理政,诏告各省共整勤王之师,外张不屈之势,内安国入之心;二则“圣驾”远离京城,既可避开联军直接威胁,又可使敌不敢孤军深入,有利和议折冲;三则如和议不成,犹能与敌周旋,且福祥久历西北,尚可纠集西北健儿,作和议之后盾,为再战之先锋。西太后甚为嘉许,遂于10月到西安。董到西安后,犹以反洋勤王的功臣自居,认为总有一天会作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


 

解职归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在签订卖国条约之前,在各国使团威逼之下实践先决条件,即诏令将端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定斩罪,缓刑发配新疆,永生监禁;庄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赐令自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武卫军帮办义和团统领李秉衡,虽均死故,但亦不赦,均追夺原官;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定为即行正法。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董福祥在他原有的北京、西安、兰州、固原、金积、新疆等地的所谓“董宫保府”中,选择了塞北江南的宁夏金积之“董府”定居下来。据说这个府,是在光绪二十年他晋京觐上特赏建府银30万两,费时3年工夫而建修的。开工时是按尚书衔的提督府格局,-R将竣工时,董又晋太子少保衔而加以装璜成为“宫保府”的。府北侧原有的“统领第”(也称旧府),遂让给族人居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