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地母文化与道教的关系

时间:2014-03-28 08:30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云南广南

 

  广南县是古句町故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县域内有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数十处,并有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漆木器、青铜器及传世铜鼓等精美珍贵的文物,城内分布着庙、寺、宫、观、阁等文化古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街区和民居建筑群,因此,1999年广南县城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之一。


  广南与地母文化也极有渊源。据北京地坛公园纯阳吕祖序《地母真经》记载:“旨在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地母真经》可视为民间流传的神话史诗,是大地母亲之颂歌,内容为教人尽孝、感念大地养育万物之恩,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广南在清光绪年间,确实有崇拜地母现象。大多数学者认为,《地母真经》中“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为今天的三皇宫。三皇宫亦称女娲庙,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12年),原供奉轩辕黄帝,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添建神农伏羲、女娲正殿,遂更名为三皇宫。三皇宫原有建筑风貌已遭破坏,但遗留有柱础、青花瓷、碑刻等珍贵遗物。《广南府志》载:“(广南)先农坛在城东外……部颁祭期,知府同文武官届期至祭,毕行耕籍”,广南地方史志上也记载有在坛前的田里举行盛大的“官撒种”活动。加之一些学者通过对几个壮语词汇的解析,认为广南地母文化、“官撒种”活动与广南文庙的石雕《孝感动天》相联系,折射了古代的农耕文明,特别是稻作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说明壮族先民使用过象耕,并认为广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祥地。笔者认为,仅依据广南奉崇地母文化现象、一副石雕《孝感动天》图和“官撒种”活动现象而得出这一论断,尚显欠缺。因为,云南甚至全国大部分民族和道教信徒皆奉崇地只,广南文庙里的石雕“象耕”《孝感动天》,是《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虞舜事迹,经元代郭居敬编录,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文庙则是儒学圣地,广南文庙雕刻有“象耕”《孝感动天》等石雕,类似今天的教科书,并不能说明广南壮族先民使用过象耕。要发掘广南稻作文化和证明广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祥地,还需深入全面地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和多学科的研究,找到稻作文化遗迹加以证明。


  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万物之灵,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自秦汉以来,历代皇帝皆祀地母,礼仪规格与玉帝一样。千百年来,民众为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芸芸众生带来吉祥康泰。道教是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于东汉中后期逐渐形成。道教在创立初期就已传入云南,并与云南多民族的原始宗教相融合,深刻而广泛地渗透到云南多民族的生活习俗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多民族信仰特色的云南道教,成为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代是云南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据文献记载,各地建于明清两代的道教宫观庙宇,其数不下千余,可见明清两代道教在云南之兴盛。


  《广南府志》载:“天鉴不远,奉公守法,谨身无过,亦所以教忠也。广南为夷地,明代率听土司,世治其民,国朝始设流官,建黉宫、立学校,虽狉獉之俗,椎鲁之氓,莫不饰官带,诵诗书,兴礼乐……”据此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广南大兴礼乐之风,显然是广大的流官所为,“诵诗书 ,兴礼乐”、祭祀三皇、行耕籍礼等,是以官府为主导,以平民阶级为主体,以黉宫、学校为阵地,以拜会谈演为途径,以科举考试为手段,以教化平民为宗旨,以登科中举为目标,兼容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一种教育,具有政治性、严肃性、普及性和广泛性。封建中央政府为使“诵诗书 ,兴礼乐”真正植根于广南,广南流官依靠当地土司及其夷民百姓,大兴土木建了庙宇和学校,以“诵诗书,兴礼乐”教化平民,进而巩固和发展对广南地区的统治。洞经会是云南的道教组织,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深受云南各族族人民喜爱,云南各地都有该组织活动。现在的广南洞经音乐就是道教传入后,与广南壮族的原始宗教和壮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广南地母文化同广南洞经音乐一样,是道教传入后,与广南壮族的原始宗教与广南壮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从而有了广南百姓俗称的“官撒种”和各种有关地母的传说。


  由于明清两代道教在滇东南边陲地区的盛行,封建王朝为使“诵诗书,兴礼乐”真正植根于广南,明清时期广南知府、壮族土司头人率邑人大兴土木建宗教活动场所。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清乾隆年间,广南县城内先后建有六阁、二十四座庙宇和五座学宫、书院。六阁是魁阁、文昌阁、昊天阁、魁星阁、龙光阁、都天阁。二十四庙是:太阳庙、城隍庙、皇姑庙、三英庙、关帝庙、万寿庙、观音庙(东、南部各1座)、东岳庙、龙王庙、白马庙、祖师庙、杨公庙、仁武庙、三元宫、牛王庙、孚佑庙、文昌宫、黑神庙、精忠庙、火神庙、仓圣宫、先农坛、雷祖庙。五座学宫书院是:孔庙学宫、青莲书院、莲峰书院、培风书院和莲城考舍。较有价值的道教活动遗迹“本境正直泽雨社神位”碑,位于莲城镇北坛社区果者村180号民居旁的庙宇内,清代立,碑额上刻有太极图案,中间竖刻“本境正直泽求雨社神位”,右刻求雨祭祀的村寨名,左为记录祭祀所需物类,尾注“壬午年季夏月吉立”.县民族博物馆藏有来源于广南县境内铜神像、魁星点斗铜像等诸多青铜神像及青铜礼器。在前述现存庙宇中皆供奉地母,信教人数均有数百余人,香火旺盛,逢年过节、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都进行宗教活动,吟诵《地母经》,可见当时广南道教活动之兴盛。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广南地母文化应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崆峒颂歌
  • 特克斯乌孙古道 乌孙草原文化与道教文化的交织(组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