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危素撰文,张(王+其+糸)书丹,陈敬伯篆额。碑存武威市永昌镇。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碑通高580厘米,宽150厘米。碑首高160厘米,宽160厘米,厚45厘米。刻蟠螭,篆额“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碑身高280厘米,宽150厘米,厚40厘米。碑阳为汉字,32行,满行62字,碑阴为回鹘文。碑下有龟跌,高140厘米,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云林,江西金溪人。早年通晓五经,从吴澄、范椁游。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史》《辽史》《金史》。编写后纪传,无史料可据,遂向太监赠糕点,得以采访口碑资料,据以编写,遂为全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明初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论说经史。着有《危学士集》。
张(王+其+糸),光禄大夫,滕国公、集贤殿大学士。
陈敬伯,荣禄大夫,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大都府学臣。
此碑汉文碑文记元顺帝追封忻都为西宁王之事。忻都为西域回鹘阿台不花之子。阿台不花保护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有功,授持节仪卫之官,迁居永昌(今武威市永昌镇,元永顺路治所)。忻都之子斡栾在至正年间任中书平章政事(宰相副职)。至正二十年(1362年)十月,元顺帝追斡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
《元史》翰栾无传,其事见于《顺帝本纪》《宰相年表》,斡栾由枢密同知为中书右丞,兼知经筵事,中书平章政事、左丞相。其时正值元末动乱之时,此碑回鹘文记回鹘居住河西及发展的历史,可补元史之缺,也是研究翰栾家世、回鹘史、河西多民族杂居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