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名趣谈

时间:2014-02-18 08:24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舒慕同 点击: 载入中...

和田

 

如“和田”,维吾尔族就称其为“霍坦”。

 

  新疆地名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繁荣与消亡的历史舞台。那些古老的民族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曾经存在的痕迹,其中就表现在他们留下的地名。


  但这些地名是哪个语系,含义是什么?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如“伊犁”、“吐番番”、“和田”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民族,其叫法都一样,只是发音不同而已。如“和田”,维吾尔族就称其为“霍坦”,这样的地名南北疆都不少。


  后来,新疆建省、划区县,有些地区就沿用了原来的叫法。如:“阿克苏”、“玛纳斯”、“博尔塔拉”等,但更多的县市有了官方名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地方有两个名字的情况。


  如汉语的“鄯善”,维吾尔语叫“皮前”;“哈密”又叫“库木尔”;“伊宁”叫“库尔佳”;“焉耆”叫“喀拉沙尔”等等。这样的双语名称,在南北疆就更多了。


  有趣的是,有一个县的名字颠倒过来了,那就是“乌苏”.原来这个地方有一眼泉水和小湖,蒙古人叫它为“黑水”,即“库尔喀拉乌苏”.而汉族人因为它在迪化以西,故叫它为“西湖”.


  可是现在颠倒过来了,汉族人叫开了少数民族的叫法“乌苏”,而少数民族也放弃了自己的叫法,改叫“西湖”(什霍)了。


  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建立县市时,大家认为叫原来的名字好一些吧,就简称为“乌苏”了。汉族人也就跟着官方开始叫“乌苏”了,而少数民族同胞没有放弃已叫熟的“西湖”,仅此而已。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名现象:伊宁市到惠远城路途中间有个小站,80多年前叫“截梁子”.笔者十来岁时从伊宁市到惠远城上学,放假都要经过这个路。


  那时的交通工具是叫“堂车”的三套马车,一走就是一天。两个城市之间有25公里的戈壁滩,只在截梁子山口有一条小溪,所以堂车在这里必须停车,人吃午饭,马吃草料。


  现在戈壁已变成粮田,土路换上了柏油马路,汽车代替了马车,路程也缩短为半小时,“截梁子”也变成了“界梁子”,只有抓饭、烤包子,仍始终如一地保留在那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