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颂歌

时间:2014-01-04 08:39来源: 作者:王玉贝 点击: 载入中...

崆峒山

 

  作为享誉神州的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平凉人自然对其老少皆知且护爱有加。


  不由分说,同为邑人,我虽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胜地崆峒山的记忆和神往,始终不减当年。


  还是孩提的时候,就常常听到有关崆峒山的故事,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到家乡的塬头上能清晰的看到百里之外的与崆峒山一河之隔的太同山。由于多个原因,二十岁前一直没能到过此山。最初有机会亲临崆峒山已经是在老家崇信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了。1982年初夏,到平凉参与全区应试结束后,和同事相约游历了崆峒山。


  那个年头,人们还不曾有旅游的概念,到崆峒山的人也不多。即便去的大多都是求神拜佛和春秋赏花观景的人。


  时下虽为初夏时节,崆峒山海拔2123多米,比山下高出三分之一。节气比市里、山外要迟上半个来月。正直游览旺时,赶车的人相对多些。从平凉市去往崆峒山的车只有清晨一两趟,错过就只有圆第二天梦想了。


  从西郊到山下14公里路大多是砂石路,快到山下五六里地,就成了坑坑洼洼的便道,大多情形是车在前面跑,灰土在后面扬。到山下的崆峒水库大坝,车就不能再走了。和现在通往山上的宽阔大路比差距就大多了,当然前后30年的游山人数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上崆峒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穿过大坝沿水库边从前山徒步爬上去,近两年已有了缆车。另一条是乘车从后山直接上到山上的东台。当然,30年前这条车路还不存在。


  当初即使山的唯一道路也显得比较窄小,偶有石台阶,坡度较大,虽说年轻体力旺盛,也还是要好好爬一阵子的。山坡到山上植被非常好,大多树才长上嫩叶,绿里泛黄,紫罗兰花到盛期,扑鼻的清香使人心沁神醉,地上的草和蒿,顶开地表及沉积的树叶,长出半柞高。林间透过阵阵丝缎般的太阳光线,斑驳陆离,洒落在树叶、地上和游人身上,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看,打儿窝!”有人这么一喊,大伙纷纷围上去用石头和土块打两米方圆、一米多深的不很规则的洞。相传这个“打儿窝”,谁能打准窝的正中,谁便可得到儿子。于是我们三五位毛头小伙子着实疯狂了一阵子。又有人说,够了,打下的儿子一炕都睡不下了,大伙方才住手。


  爬过两面陡坡,再绕行几小段山路,就可到达东台。当然,现在这条山路几经改造,已经非常好了。加上乘车从后山绕行到东台,上到崆峒山的强度已经大大减轻了,攀爬似乎仅仅为了一种兴趣。后来多次到崆峒山工作采访,大多都是乘车上山的。


  崆峒山,西北名山,平凉的骄傲。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妙笔生花使她成为流芳百世的神山;人文始祖轩辕皇帝问道于此和秦皇汉武等后来的帝王将相的相继登临,使这里从古到今既久远又辉煌;广成子修道崆峒,唐太宗禅院赐田,为这个道教第一山,又加冕了佛家胜地的头衔。为此,这里香火不断,僧俗延绵。尤为神奇的是,周围延绵数百里为貌不惊人的黄土沟壑区,惟有此处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气势磅礴,风景宜人。这么说吧,这里美的让文人无从下笔,让游人眼花缭乱。


  翻开崆峒山美妙画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一部转不尽的万花筒!


  到了东台,登临崆峒算走了一半路程。是乘车、是步行。这里都是必经之地,且乘车是终点,剩下的行程就只有靠体力了。当然。上到东台,也就到景区的繁华地段。站在东台极目眺望,向北向南鸟瞰,一览众山小,山山紧相连;向东望去,泾河连天远,百里麦浪翻。西兰公路从山下穿过,北连宁夏、东去陕西。这里成了东瞰西安、西上兰州、北抵银川、南邻陕西宝鸡四川广元的咽喉和古道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


  从东台向西仰看,崆峒山的顶峰-----皇城庙、雷神峰和此处通往那里的必经之路----天梯,便展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据《庄子·在宥》篇详细记载:轩辕皇帝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亲自登临崆峒山,向隐居崆峒山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周穆王乘八骏西访王母于泾川瑶池,后又西临崆峒;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也登上崆峒,汉武帝处处效仿皇帝大肆西征过程中到过崆峒;由于有司马迁的陪同,所以《史记》对此记载详细。历代帝王的光临,造就了崆峒山的厚重历史,不必说东台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见证了数千年的辉煌史册。


  东台是崆峒道、佛两教的集中地。从塔院到道台到禅房。这里深深突显了两教的神圣和共荣。史料记载,国内道教普遍起于东汉。而它的思想观点继承于春秋时代的黄老学。老子无可厚非成为道教祖师。另据道教典籍说,广成子是老子的老师,广成子修道于此,由此推理崆峒山为“道教第一山”当不为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被封为韩王驻藩平凉,韩王妃崇尚道教,于是韩王在崆峒山大兴道观。此后道教持续兴盛几百年,道士主持延续30代。眼下的崆峒山有大小道观40多处。这里同样是佛家胜地。初唐时期,崆峒山上佛教活动已形成规模。据建造于大安二年,即南宋较晚时期的一口大铁钟上的铸文记载,崆峒山上中台到皇城的天梯石台阶就是仁智禅师唐贞观年间开凿的,唐太宗上山为明慧禅院赐田封地与此。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达到19处。现在的崆峒山道佛并存,和睦相处,构成了崆峒山别于它处的独特景观。


  崆峒也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之一,东台便是习经练武之地。史称第一部辞书的《尔雅》就有记载“崆峒之人武”,李白在他的诗中也称道“传世崆峒勇”.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派之一而留世至今。现今,清晨漫步东台,僧人练武的场面仍频频可见。


  领略了东台的道、佛文化,观赏了东台的自然美景,尤其是停歇间体力得到恢复和补充后,下一个去处便是登天梯,拜访皇城庙为中心的诸多景点。登天梯除均匀的用好体力外,游人要处处留心,一要留心眼前的道路。之所以叫天梯,是因为这里险而陡峭,坡度几乎达到70度,游人得抬头紧盯前面的石台阶,手抓紧铁链子攀爬,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危险;二是可频频看到石崖上千百年文人墨客留下来的墨迹碑刻。    .


  崆峒山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从两千年前的司马迁到近现代的左宗棠、谭嗣同、于右任、傅作义。这里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药代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东汉大哲学家王符来此登山,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隐居山中采药着述,研习针灸,终成《针灸甲乙经》,南北朝王褒,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宋朝李清照、游师雄,明朝李蟠龙、赵时春,清朝王时祯、左宗棠、谭嗣同、林则徐,民国时期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都有妙笔佳作、提咏盛赞崆峒。


  崆峒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境内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俯洞天。登上天梯,拜过子孙宫等众多神庙,跃过鹞子翻身,回过头来就可到皇城庙烧香拜佛,同时可欣赏庙里的近代壁画艺术,也可抽签问卦,测测时运。到了这里,便到了崆峒山景区的最高处。也到了最险的地方。雷神峰便是最惊险最刺激也最诱人的去处,到雷神峰要经过三十米左右的危险小路,小路的两侧是刀削般的数百米悬崖,路过一米宽的咽喉小路,心不由自主的提到嗓子眼上,也不由得使人腿肚子哆嗦。据说,这里以前多有事故发生,就有游人从这里掉到几百米的崖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