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马滩:从简牍里管窥秦人的崛起(2)

时间:2013-12-24 08:38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刘小雷 点击: 载入中...

 

 

  放马滩木板地图:中华文明曙光初露之际,陇右地域文化的源代码

 


  放马滩出土的木板地图共七块,其中六幅互有联系,为成品地图。在天水师范学院,记者见到了雍际春教授,他对放马滩的木板地图有长期研究并出版专着。


  雍教授做了精辟的解读:这些木板地图绘制年代不仅大大早于传世已久的南宋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也早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西汉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成为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木板地图。


  放马滩六幅地图,它绘制的范围正好就是以现在天水市为主,西边包括定西,北边包括宁夏南部,南边包括陇南北部的四个地市十三个县的范围。绘制的水系主要就是渭河流域的葫芦河、牛头河和藉河,也包括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源的西汉水上游。那么,这幅地图它可以说主要反映了战国末年,天水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风貌。从自然地理的这个角度来讲,它主要绘制了河流、山脉,还有峡谷等这样一些内容。从人文这个角度来讲,它既有城邑,也有居民点,也包括一些交通线,还有伐木点和一些药材的采集点。它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地图,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它比咱们国家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书地图早了200多年。


  水与人类的关系至为密切,放马滩地图中,不论属哪种性质的地图,无一例外均以河流水系为地图主体或框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水系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人们当时对与河流水文的认识已相当丰富;同时,图上那密布的支流小溪,再现了先秦时代当地河流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实际水文状况。据文献记载,唐宋以前甘肃的渭河尚可行船。唐代大诗人杜甫逗留秦州,留世的“秦州杂诗”中在描写东柯谷的诗句就有“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之句,可知当时渭河支流东柯河谷亦可行船。北宋时,秦州一带森林广布,官私伐木者络绎不绝,春秋两季时,往往将木材联成筏子,随水漂流而下,运至京师。可见至少在宋代,渭河水量仍较丰沛,故而能够行船和运输木材。这也间接说明,放马滩地图的发现以及地图内容揭示的历史信息,更进一步证实了先秦时期天水一带优越自然环境存在的真实性。


  放马滩木板地图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战国时代天水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人文风貌。如城邑乡里、居民点的标示,展现了邽县一带不同等级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植物种类、采伐地点等内容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地居民经济开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隘、交通道路以及里程注记既是天水境内交通发展、关卡要塞摆布的真实反映,也成为窥知秦人经营陇右、对外联系和攻防战守的重要凭借;地图中地名注记是早期地名文化的珍贵资料;而地图本身从其绘制方法、特点和内容充分揭示了先秦时期地图文化的真实面貌。与此后十多年发现的礼县大堡子山那种王室墓葬不同,放马滩古墓更像是一处当时的公共墓地。墓葬虽多但模式大多较为简陋,随葬物品也不多。也许正因如此,这里的古墓才没有遭遇礼县大堡子山秦王陵寝那样的劫掠,才能由于2000年后的某一次机缘,向我们传递我们原本难以了解的东西。


  和木板地图同时面世的还有一张残纸,残长不过5.6厘米、宽2.6厘米,但赫赫的声名似乎还要在木板地图之上,被考古界定名为“放马滩纸”.根据文物考古专家的断定,是一张为西汉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年~前143年)时期的纸质地图。放马滩纸是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纤维分布均匀,比1957年5月在陕西灞桥发现的灞桥纸时间更早,质量更好。它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地图实物。

 

 

  天成巧对“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说明了放马滩秦简的至高地位

 


  在工作间里,擅长书法的毛惠民现场为我们挥毫泼墨。那一个个深邃古雅、浓墨汇集的大字仿佛有了生命,几乎要从宣纸上挣脱出来……


  毛惠民的这种被天水人称奇的书体有一个名称“简古体”.有人说这是他的独创,但毛惠民自说,他的这种书体的生命力就来自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他曾有专文论及放马滩秦简的书法之美。


  一号秦墓出土的460枚竹简,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引起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关注。


  “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这个浑然天成的巧对,恰恰说明了放马滩秦简的至高地位。云梦睡虎地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两者刻写的年代都属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大部分内容类似,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着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竹放马滩秦简的简文以小篆书写,间杂隶书。文字一律书写在篾黄面,篾青面无文字。每简最多容43字,一般在25到40字之间。每简书写一条内容,至一章写完,如有空余,再写不同的章节,其间用大小圆点和粗线段区分,以示分章。如遇转行,必写在与之邻近简的空余处。经整理,内容有甲乙两种《日书》和《墓主记》:


  甲种《日书》,共73枚,出土时卷在最中间,简长27.5厘米,宽0.7厘米,厚0.2厘米;乙种《日书》,共379枚,简长23厘米,宽0.6厘米,厚0.2厘米;《墓主记》,共8枚,简长23厘米,宽0.6厘米,厚0.2厘米,内容是县丞向秦国御史呈交的一份“谒书”,记述一位名叫“丹”的人死而复生之事和简历。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墓主记》,有学者研读后认为与《搜神记》等志怪小说相类,应是志怪小说之滥觞。


  在天水放马滩秦简中,《日书》是主要部分,这部《日书》是继湖北云梦秦简《日书》发现后的有关日书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天水《日书》与云梦《日书》的内容有同有异,反映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同异,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民俗以及农业、人口、人民生活的原始资料。《墓主记》在这批简中所占数量虽少,对研究秦国官制、行政建置以及县机构的设置却有着重要价值。放马滩秦简都用古隶体书写在竹篾黄面,每简一般有25字至40字。内容大致有《日书》和纪年文书两类。《日书》中既有占卜算卦之类的东西,但更多的还是一些有关人事的条文。纪年文书是邽臣向御史呈奏的“谒书”,叙述一名叫丹的人的故事,说他因伤人而弃于市,后又死而复生,已有一些志怪小说的味道。


  放马滩经探测共有古墓100余座,当年发掘的只是其中的14座,其中包括13座秦墓和一座汉墓。出土了陶、漆、木、竹、铜器文物400余件,其中以战国时期秦国木板地图、秦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最为出名。其中纸张实物将中国的造纸术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木板地图则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一套先进的地图绘制理论和地图绘制技术。这些文物为同时期秦、汉墓葬的断代和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让我们看到了秦文化那种兼容并蓄的气度。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蜀国发现中原文化墓葬 2300年前秦人或由此入川]
  • 西北汉简一百年
  • 简牍之乡话瑰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