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文化名人聚陇右

时间:2013-11-24 08:37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马永强,北辰 点击: 载入中...

矛盾曾带文艺队来兰

 

矛盾曾带文艺队来兰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兰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较战前有了很大提升。一大批文化名人相继来到陇右,他们 或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或从事教育工作,或从事文化艺术的考察活动,停留时间也长短不一。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他们都给陇右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新的营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作家、记者吴渤(笔名白危)是最早到达兰州的一位文化名人。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南京、苏州读书的王德谦、王德芬、王德彰因为战事,先后返回时任榆中县县长的父亲身边。他们请来吴渤,成立了名震一时的“王氏小剧团”,以文艺形式宣传抗日。他们排练的第一部戏是陈鲤霆创作的抗日救亡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吴渤在其中扮青年工人。因为剧情与时代紧密结合,演出轰动了榆中县。1938年,迁到兰州的“王氏小剧团”在兰州市民教馆演出,观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应邀先后为西北训练团、抗日空军部队演出,  “王氏小剧团”被群众称为“王氏兄妹剧团”.高涨的抗日热情,使王氏兄妹不能自抑,他们先后参加《妇女旬刊》的编辑、西北抗战团等团体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3月1日,由吴渤主编的《战号》创刊,刊头是彭加伦请毛泽东题写的,只出版两期,便被省政府勒令停刊。为了加强兰州市文化宣传活动,吴渤写信邀请剧作家塞克(陈凝秋)、作家萧军(抗日小说《八月的的乡村》作者田军)等人来兰州进行抗日宣传。4月,塞克、萧军和舞台美 术家朱星南、作曲家王洛宾和话剧演员罗珊一同来到兰州。


  塞克和王洛宾夫妇参加了西北抗战剧团,萧军在《民国日报》主编《西北义艺》副门。由于王洛宾和罗珊等人的加盟,西北抗战剧团的演出更加吸引观众。他们先后去古浪、武威、永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定西、通渭、秦安、天水、甘谷、武山、临洮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抗日话剧、街头剧、歌曲或讲演。罗珊在《放下你的鞭子》中扮演香姐,王洛宾扮演小伙计,他们的演出逼真、生动,观众莫不为之动情。


  当时,住在炭市街(今中山路)49号的王洛宾,只有二十来岁,风华正茂,活泼开朗,经常深入到下层群众中间,与下苦力的劳动人民交结朋友,从他们中汲取音乐创作的灵感和素材。1939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车队运送苏联援华物资路经兰州。王洛宾所在的西北抗战剧团,举办了两次慰劳车队工友的联欢会。一位维吾尔族司机唱了首吐鲁番民歌《达坂城》作为答谢。因为歌是用维语唱的,歌词也欠提炼,所以并没有引起听众特别的注意。然而,富有音乐天赋的王洛宾却被那特殊的曲调、旋律打动,他当即记了下来,并请维族司机翻译了歌词。歌曲最初取名为《马车夫之歌》,王洛宾彻夜推敲、吟唱、谱曲填词,儿易其稿。第二 天,由王洛宾采集、整理和再创作的全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最后定名)在兰州炭市街一间斗室中诞生了。


  王洛宾的恋人罗珊第一个试唱。第二天,兰州抗战剧团演出了这个节目,  由王洛宾亲自登台演唱,他一边唱,一边配合自己摹仿的维族舞蹈动作。当他唱到“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这段时,他用手势表演挥鞭赶马的舞蹈动 作,精彩极了 !台下爆发出欢笑、鼓掌声、口哨声。演唱赢得了空前效果,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后,这首歌不胫而走,唱红了中国,并传向南洋各地。


  萧军在兰州停留时间较短 ,他在《民国日报》主编《西北文艺》副刊仅有一个多月时间,先后写了《补白二章:文学上旧形式的利用;奴隶与奴才》、《消息》、  《补白二章:造奇的精神;左右做人难》、  《略论“形式”加“主义”》、  ,  《发刊辞》、《告别》等文章。此外,他还作有《应该怎样准备我们自己》的讲演及《抓住题目做文章》刊在《妇女旬刊》上。


  当时,萧军是带着与着名女作家萧红分手的心灵伤痛来到兰州的。兰州火热的抗日宣传活动,激发了他热诚豪爽、朝气蓬勃的个性。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认识并深深爱上了“王氏小剧团”中的纯朴天真的十九岁的王德芬。由于萧军热情过度的“冒进举止”,冉加上与萧红的婚史,遂引起王德芬父母极大的愤怒和不满。但家长的阻挠与反对并没有割断二人的爱恋之情,相反使一位着名作家留下了七十一封追求爱情自由的极有价值的珍贵书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相互共写了情书七十一封,这些情书感情真挚、文词泼辣,体现了主人公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在当时兰州抗日救亡的主题之外,表达了人性解放的最强音。


  1938年7月,赵丹、王为一、徐韬、朱今明、田烈等五名艺术家赴新疆途经兰州,进行抗日宣传的演出活动,10月着名作家老舍来兰,作了《两年来抗战中的文艺运动》的讲演。翌年,着名义学家茅盾带领一支文艺队伍途经兰州,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两个多月。他在许多团体、群众集会上作了着名的《抗战与文艺》的演讲,提出文化运动的任务,一是抗战救国,二是普及和深入,对兰州的战时文化与文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四十年代,西北帅院四迁,兰州大学成立,一批着名学者如黎锦熙、顾颉刚等来 兰任教,传播文化知识。着名画家张大干于1941年至1943年的敦 煌之行,把尘封千年的敦煌艺术宝库介绍给国人并由此开辟了中国敦煌学研究中的新领域。而同时,灿烂辉煌的敦煌壁画和彩塑,也给他以丰富的营养和灵感,使他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高峰。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等一批艺术家廾进敦煌。回眸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人士的互动,无疑使陇右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提升,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败将吴佩孚潜入陇右
  • 败将吴佩孚潜入陇右
  • 碧血碑
  • 碧血碑
  • 中国第一画
  • 战火中文化名人聚陇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