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青城古镇 水烟里飘出繁华

时间:2013-10-21 09:22来源:网易 作者:tengliwu 点击: 载入中...

青城古镇

 

  一座古镇,紧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黄河上游的榆中青城古镇,以她的千年历史见证了兰州的悠悠往事。这里曾经是一座边塞军事重镇。而今,身披千年尘埃,沐浴新时代阳光的青城古镇,就像一块古老的钟表,时间的背后蕴藏着的满是故事与沧桑,这里也因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民居和风俗而声名鹊起。


  可以说,千年古镇的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文化含量的诸多元素积淀产生,当我们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角度来审视榆中青城镇时,那些具有历史文明特质的印记愈加明显。

 

 

  踏访 文化小镇散发千年古韵

 


  青城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古老的名胜遗址,是古代西北商贸集散地之一。随着电视剧《老柿子树》的热播,榆中青城,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镇也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踏着清晨带着雨露的道路,由兰州出发途径白银,开车行驶2小时路程,就来到了青城镇。走进古镇的瞬间,历史的温柔便携着温情款款而来。作为古代兰州近郊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舶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保留着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古迹。


  青城镇文化站站长刘军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指着街道旁的"罗家大院"说,这个古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属于规模最大的、清一色的青砖木楼,朴素到所有的木头都不用油漆,古建筑群里的家具和物件都基本上是老古董。院子中有当年的水烟作坊、水缸,石桌和满院子自然而生的草相映成趣。记者采访时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几乎所有大门前须都安置两个石鼓或近似石鼓的石墩。刘军说,这一乡俗源于记载功德的传统文化,尔后演变为保家太平,用作镇宅避邪。走进一座古宅院,从精美的窗饰、门饰依然能领略到往日的兴盛。


  在青城镇,高家祠堂是必须要看的。这个始建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的祠堂保存得相当完好,里面悬挂着清道光帝御赐高鸣桂"才兼文武"和咸丰帝御赐高士的匾额。抬头望着这些斑驳的字迹,仿佛看到了当年高家人考中进士,跨马游街、衣锦还乡的热闹场面。

 

 

  史话 从军事重镇演变成集散中心

 


  青城曾是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的一个重镇。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魅力,引人神往。


  据史料记载,唐朝在此修筑龙沟堡(旧城)。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天然的防御工事--黄河,在唐朝龙沟堡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或"条城".后来为了纪念狄青将军,将"一条城"叫做青城。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最重要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2006年被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文物局命名为"甘肃历史文化名镇".从青城街道的名称中,就能看出它们都是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的,如教场路、直街巷、上下牌、箭道巷等。"牌是当时明朝某一级军事组织相互核验的凭证,某个牌表示某个所属的群体驻扎在那里。"原青城水烟厂厂长周建学说。


  清代,青城逐渐由明朝的军事重镇向商贸中心转变。"青城古镇经历了从最初的军事防御城池到水旱商埠重地,再到兰州地区物资集散中心的漫长演变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以商业文化为基础,以多元文化为内涵,以水乡古镇民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文化类型。"谈起古镇悠久的历史,刘军颇有学者的口吻。

 

 

  回望  四合院浸润了水烟文明

 


  青城因为战争而兴起,也因为水烟而兴盛。"水烟真者出兰州",青城古镇几乎浓缩了兰州水烟栽种加工史。


  刘军介绍说,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明末清初,青城人就发明了水烟,到了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水烟的种植、加工、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


  周建学说,水烟的兴盛带来了整个青城的兴盛,青城成了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到清康熙年间,青城水烟已经形成品牌,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码头逐渐形成了,水烟从这里通过驼队、车队、马帮,最主要的还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运往北京、广州、福建、包头等地,行销全国。"


  直街巷的罗家大院就是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中的一个,"永顺成"是罗家大院水烟作坊的字号。主要生产"永"字牌水烟。"这是压烟担,它是将潮湿的烟叶配料后压成烟捆。"在罗家大院东院的前院中,刘军指着一个木制担子介绍说。"这些四合院多是由于水烟制作而发达的人家建立的,时间久的有180年左右了。"村民白秀花对自己所住的这条巷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


  就像年代久远的四合院一样,随着时代的推移,水烟被涌入中国的香烟所取代。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铁路开通,汽车多了起来,青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水旱码头也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

 

 

  憧憬 让"名镇"更加迷人

 


  2007年6月,在中国评选的首批10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青城因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独特建筑文化,成为甘肃惟一荣膺此称号的乡镇。如今伫立在古镇青石板道上,不觉便有时光倒流之感。高作翰老人笑着说,那时候贩子们把水烟贩卖到外地后,不仅带来了各地的货物,还有能工巧匠。


  古老的青城书院和高家祠堂遥相呼应,记录了青城的文化。进士10人,孝廉方正8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五贡83人……书院墙上的"光荣榜"列着那些早已远去的古代文人的姓名。站在书房里,我们似乎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穿越时空,仍在耳边回荡。


  青城古镇还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英雄武鼓、隍爷出巡、喜庆窗花、诗词书画、西厢调、秦腔等。但刘军担心的是,正在发生的城镇失忆,将使这些特色渐渐消失。榆中青城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成军告诉记者,古镇旅游开发,应重在保护,突出文化特色,并在政府监督引导下,使古镇在保护中得到合理开发。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