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木板画

时间:2013-09-05 08:48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陈炳应 点击: 载入中...

木刻画

 

资料图

 

  秦汉时期,甘肃是我国的军事战略要地和丝绸之路的要道,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相当丰富。而且甘肃气候干少雨,利于保存埋藏在地下的木器、漆器、纺织品等书画载体,因此出土的木板画、漆画、帛画等比较多,本文介绍的是木板画。

 

 

  一、战国木板画

 


  1986年,甘肃考古工作者在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发掘几座战国秦墓和一座西汉早期墓,出土文物400余件,有战国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的纸绘地图等珍贵文物。其中,在第14号墓(战国时期)死者胸前发现一块木板画,木板长12.7厘米,宽5.8厘米,厚0.3厘米,两面绘画。正面用墨绘出一只老虎和一棵大树。老虎的嘴巴、脖子和身躯都是细长的,身上用短弧线表现斑纹。脖子被用铁链拴在大树旁。它后肢弯曲蹬地,前肢伸直斜上,尾巴上扬呈反形、粗壮有力;张嘴回首作咆哮状,画面表现的是猛虎要极力挣脱铁链,扑噬侵入者,充满凶猛、杀气。大树树干挺立于地上,粗大笔直。树枝左右对称,弧形向上,枝上长着许多细枝和平行线状树叶,应是柏树。全画的主题是驱鬼辟邪、保护墓主人的安宁,与五坝山壁画驱鬼辟邪画主题相同。这幅画,虎的形象与现实的老虎有些区别,特别是头部有些像蛇,但绘得很有气势,动感强,很有感染力。


  木板背面绘着六博图。天水因是秦人的发祥地,曾于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这里设置"圭Ⅱ县"(后改称"上圭Ij县"),是全国设置最早的县之一;近年来,又因发现秦先公墓葬群,出土大量的先秦珍贵文物而名闻四海。这两幅木板画的出土,对研究战国时期天水秦人的思想、习俗、绘画艺术和汉代甘肃绘画的源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汉代木板画

 


  "居延海",汉代称为"居延泽",魏晋时期称为"西海",唐以后通称为居延海,它是由张掖境内祁连山雪水融汇而成的河流,(上游称黑河,下游称弱水后称额济纳河),北流到沙漠中而形成了两三个海子。居延海周围,特别是南部地区,古代有不少绿洲,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地、交通要道和农牧区。这里也是匈奴


  的游牧地和南下侵扰汉朝的基地。汉武帝击败匈奴后,筑城建县,作为张掖都尉的治所。此后这里便成为汉、匈必争之地,汉在此设置的城堡、烽燧、长城很多,并驻扎大量的军队,故此留下了大量的简牍、文物。居延地区现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但一度曾划归甘肃省,所以甘肃的考古工作者曾到该地区多次调查、发掘,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几幅汉代木板画。


  树下拴马图。1973年,在肩水金关遗址(金塔县境内)中出土一块木板画,由两块木板用麻绳连缀而成,长25.5厘米,宽20厘米,厚2厘米。中部用黑色颜料绘一匹高头大马,马头向左,用缰绳拴在一棵大树下。马身细长,用密布全身的平行斜线表现皮毛。马颈卓立,基本上涂满黑色。马头小,大嘴张开作嘶鸣状。马眼半圆形,很大,四周白色,中间黑眼珠突出,明亮有神。马耳竖起,额上和颈上有稀疏鬃毛。尾根高,尾巴上翘后成弧形下垂,尾毛特长而密。四肢长,四蹄着地。根据马的体质特征,应是一良马。树,不太高,但树干基本上是直的,树枝特别长,只表现对称的两枝,而且一片树也没有,写意而已。但却着意描绘几只鸟儿从右边飞来,有的已-Ta,在树枝上栖息,翅膀已经收拢,鸟足站在树枝I-;有的已飞到树枝I-方,即将落下,翅膀从飞行时的平展已改变成向后斜展,即将收拢,鸟足也伸直向下作将落枝的姿态;有的尚在空中飞翔,离树较远,只见鸟身鸟翅,不见鸟足。树下有两个人,举起双手,支撑树枝。远处有另一个人向树下来,似是一手拄杖,一手向后伸直扬起,作要以物喂鸟状。这三个人物都是用极简略的笔墨写意。马的后面也有两个人物,远处走来的一个人,手都提着东西,可能是要来喂马,也是写意表现。近处的一个人做了比较细致的刻画--形体比前面4个人大得多,头近方形,在脑后束髻,用带子固定。眼睛横长方形,颏上长有胡须。上身细N:.下身穿有花纹的裙子,脚穿靴,应是胡人的形象,马的主人,他用手抚摸马尾,似在抚慰因群鸟飞来而惊动嘶鸣的马儿。看来,这幅画表现的主题是:军事城堡内将士爱护马匹、树木和鸟群的情景。将士们希望心爱的战马能好好休息,以便行军作战n,-t能有旺盛的精力。戈壁沙漠中的树木和鸟儿是非常难得的,它们给枯燥无味的军营生活带来生机和乐趣。将士们十分喜爱它们,签心侏毛尸'们,画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担心鸟群压坏树枝,但又不愿赶走鸟群,所以用双手支撑树枝,用树,又保护鸟。总之,这是边境将士、役人、居民爱护马匹和生态环境的情操和乐趣的艺术再现。艺术上,这幅画虽然对人、树的描绘很简略、粗糙,具有早期绘画幼稚的一面,但是人、马、鸟都具有动态,很有生气。连静止的树,也因枝干略有变化而使其静中有动。同时,近处人、物大,远处人、物小;人、动物、树等各部分的比例基本上合适,符合视觉原理。画面l的构图也比较丰满,疏密适宜,I是早期绘画技艺的一大进步。


  居延地区出土的西汉木板画还有:在居延遗址出土的一根木简的两面分别绘有官吏和鞍马。破城子出土的一块残木板上,黑、红二色彩绘马车和乘骑。又有一块D形木板,上绘带翅白虎。居延地区许多遗址还出土了不少绘满人面纹的木桃符。这些木板画都是驻军、役人的随意之作,稚朴而不定型。但有的线条劲健流畅,人、兽有神韵,是难得的民间画作。


  汉代木板画另一个主要出土地在武威城东南30多里杂木河岸边的磨咀子汉墓群中。


  第5号墓有3幅画。第一幅绘在木屋模型的前壁,以白粉涂地色,黑、红二色绘出主、婢二人相对而立,黑色发髻,红色高领深衣,衣裾着地,领、袖特别用黑色线条勾边。两手都是平举于胸前,表明是女主人在向婢女交待工作,而婢女恭敬地听着。画面的右边,似原有一棵树,现只存表示树叶的几行墨点。这幅画的人物端庄秀丽,又在树下谈心,意境优美,衣饰做了比较细致的刻画,女性特征明显。主婢形体大小有别,身体各部位的比例适宜,线条流畅,已具有人物画的基本要素,表明人物画已走向成熟。第二、三幅绘在木案的正、背面。木案长53.5厘米,宽40厘米,四边有隆起的边框。正面中部有一个长方形画框,以白色为底色,以黑、红二色绘出一只奔走的朱雀--用黑线条勾勒朱雀的轮廓,用红色涂染全身。


  朱雀形如孔雀,高冠帚尾,昂首挺胸扬尾,展翅迈腿作飞奔的姿态,线条流畅均匀,生动而有气势。背面绘有朱雀、仙鹤、松鼠、云纹等图样。因为上述动物和云纹的位置是随意绘上的,没有一定的布局,朱雀的形象又与正面的朱雀相同,-且都只用黑色勾勒轮廓而已,所以,这应只是正式绘画以前的画稿。这一发现很重要,说明东汉时期的绘画技艺比前有较大的提高。已从不定型向基本定型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


  第53号墓出土的木屋院模型中有两幅画。前壁绘男子养狗,后壁绘女T-喂猪。其中喂猪图比较精彩:女子头梳高髻,身穿高领隆肩宽袖深衣,衣裾着地,走向猪栏,手伸向猪嘴做喂猪的姿态,而猪肥大,身上几根弧线表现肉多、结实,向主人拱嘴瞪眼,一副急于进食的神态。猪鬃长而向后平行飘动,尾巴很长而且卷成一圈向后甩去,线条流畅均匀,技艺娴熟。


  第72号墓出土木板画一幅,是一个人物肖像,鬈发,深目高鼻。肖像画,中国古代称为写真、写照、传神等。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墓已出现有墓主人的肖像画。武威这幅画,是早期肖像画之一,头部、五官、服饰刻画比较细致,而且形神兼备,又是少数民族或异国人物,相当珍贵。


  此外,武威出土的许多木器上,都或多或少有些彩绘,多雕刻出人、动物、器物的大概轮廓,然后依靠绘画使其形象化。如木狗,只雕刻出狗的轮廓,但只有在绘出狗的眼、耳、嘴、鼻和全身毛发后,人们才能准确看出那是一只木狗。木俑也靠绘画表现人的五官、服饰等。这是雕、画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等等石窟的塑像多是雕塑与彩绘相结合的彩塑,这与我国本土的传统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两千年前的木板画
  • 罕见的彩色木板画
  • 两千年前的木板画
  • 两千年前的木板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