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水溪沟

时间:2012-09-04 15:17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牛志良 点击: 载入中...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南20公里,距乌奇公路南8公里处的群山峡谷中有一处风景秀美的水西沟,水西沟中间是河,河两岸的山坡下是居民区和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又依山傍水的水溪沟留下了我年轻时的足迹,留下了我为渡过生活难关而经历的艰辛,还留下过许许多多值得我回忆的往事。

 

  交通要道

 

  水溪沟处在东西两面不足半公里长、且南北狭长的峡谷内,两边连绵起伏的山峦被人们称之为前山,即天山山脉最北端临近平原地带的土山。在峡谷内有一条河,河水清澈、常年都不断流,这条宽3米左右的河水出自天山深处,河床两岸杨柳葱茏、灌木丛生,这条河流经的区域因风景秀丽而得名水溪沟。又因其位置在吉木萨尔县西边,也被称之为水西沟。


  水溪沟是块地形奇妙的山区地带,居民区建在河两岸山坡下,每户人家的房屋地势、院落大小各异,各家门前走毛驴车、马车的土路紧靠着河岸,路下是数丈或陡或缓的土路,并随着南方的深山密林渐渐延伸。


  在宽阔的河床内,人们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房屋或开办小型工厂,就好像房屋与工厂是随地形而建的一样。


  20多年前,水溪沟也曾是个热闹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吉木萨尔县的工矿区,县里在此地修建了很多工厂,还有很多人在河床内较平坦的地方做生意开店面。有上千名工人和家属在这里生活、居住,水溪沟就有了一所归吉木萨尔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的学校,学校的五星红旗在峡谷上空随风飘扬,在高高的上空显得鲜艳夺目。


  沿着水溪沟河床边的路南行,两岸的山峰渐渐高峻起来,树木更加高大浓密,白桦林内出现了苍翠的松柏。这时已没有大路可走,若继续沿着小路行走数公里,便来到了一个名叫双岔子的地方。


  双岔子平坦开阔,夏天总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铺展开来,草地上生长着粗壮的榆树、白杨,树荫蔽日、无比清凉。这时,就像置身于茫茫森林,环顾四周已看不到山峦河谷。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曾骑着马经过双岔子到新地沟林场给双河村学校批木头。四十几年一晃而过,但我的脑海中却一直没能忘记双岔子这片美丽的地方。


  走出双岔子,树林前面就出现了两条小路,向南的路可通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向西南的路通向深山里一个叫大东沟的地方。


  水溪沟是吉木萨尔县以西地区通往天山深处的交通要道,水溪沟向北交通便利,公路通向乌奇主干道。通过乌奇公路可以直抵平原地带双河村。

 

  矿产宝地

 

  水溪沟矿区位于居民住宅区以南的山区地带。这里蕴藏的矿石主要有砂石岩(石英砂)、炭质泥、陶土(干滋泥)、粘土、铁矿石等。矿区里又有众多山和沟,包括红山、馒头山、涝坝湾、前沟、羊肠子沟、甘沟、西闸子、磨盘山等,东西长十余公里。矿脉南北宽四公里,自西向东延伸数十公里。


  水溪沟的矿产品种繁多,浅而易采,尤其是煤矿的储量大、品质好,开采历史悠久。据《三州辑略》载:“水溪沟山坡沟底,掘地三尺,即是碳。”   


  铁矿石是水溪沟的要重矿产资源,且冶炼业年代久远,据有关资料记载:“高昌国北有赤石山,山北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之北为铁勒界。”现水溪沟、甘沟、红山洼新地沟,松树头子都有铁勒人炼铁、锻造的遗迹。


  砂石岩是水溪沟的又一大矿产。特征是呈灰白色,经加工后即为石英砂。1974年经化验,二氧化硅含量在90%以上,可充作玻璃原料,山角下有一道青石槽,深百余米、东西延伸2公里多,玻璃制品厂的原料均取材于此。


  此外水溪沟、甘沟一带还有耐六万一千度高温的熟土,加上甘沟老君庙下的粘土中三氧化铝含量在30%以上,南大槽的“五矾”“二砂”,都是制陶、铸造、冶炼的工业原料。


  水溪沟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集开采、冶炼、制陶、锻造等工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工业区,为繁荣吉木萨尔县的经济和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生活足迹

 

  自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水溪沟出产的煤主要被用来当做吉木萨尔县各地及奇台县部分地区的冬季取暖燃料。


  自我懂事起到中年时期,我的故乡三台乡的人们年年都是用毛驴车、牛车、马车去拉煤。那个年代的煤价虽然低,但有些人家仍拿不出买一马车煤的钱。


  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十几年里,我曾在三台双河大队学校里教学,是距水溪沟最近的一个地方,由于我父母年岁大,但弟弟的年纪太小,家中生活得比较困难。


  到了冬天的周末,我就和弟弟起早摸黑赶着毛驴车到水溪沟给家里拉煤。我赶着毛驴车走在山脚下的路上,冬天飕飕刮过的冷风冻得我浑身打哆嗦。


  走过水溪沟居民区后,我便沿着山路辗转到大山中的小煤窑里,只见半山腰小屋内的卷扬机用粗粗的钢丝绳牵引着煤斗从低洼山坳的矿井口缓缓出来,然后由矿工推着煤斗走到高高的木架尽头把煤倒下来,高架下的山坡上堆满了煤片,我和弟弟动手把煤装在车里,装满小车付钱后再沿着下山的路连夜往家赶……


  那时候的艰难生活一直令我记忆犹新,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些岁月,无法忘记我们在严冬里、在白天黑夜里无数次地走在水西沟的路。


  我与水西沟的山山水水结下情缘还有工作的原因。水西沟有座历史较久的学校,而距水溪沟学校最近的同系统单位是三台双河大队学校。两校师生常在一起搞教学观摩课、知识竞赛、文娱联欢、体育运动会、冬季爬山等活动。我曾无数次到过水溪沟,看到那片熟悉的山水地貌,就会想起曾在那里参加过的多项教育活动。

 

  师生拉练

 

  1971年冬,一支解放军部队进行军事拉练活动时来到双河学校,双河学校的师生热情地迎接了解放军,学校安排了解放军指战员的住宿生活。


  应校长的邀请,部队的一位政工干部给全校师生做了一场政治时事报告会,在会上演讲了部队拉练的意义。


  就在那个学期末,双河学校发起向解放军学习的活动,学校领导与教师带领学生去拉练,将拉练的目的地选择在30华里外的水溪沟学校。


  师生60人组成的拉练队举着红旗从双河学校出发,沿着双河大队朝着水溪沟的马路走。那天天气晴朗,拉练队成员个个精神抖擞,半天的行走时间里大家欣赏了景致又锻炼了身体。  


  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到了水溪沟学校,刘保仁校长已经让学生为我们准备好了可以休息、住宿的教室。


  双河学校的师生都是自带干粮、咸菜,水溪沟学校为我们准备好了茶水。吃过晚饭,在水溪沟学校灯火明亮的大教室里,两校师生进行了文娱联欢,各自表演了排练的节目,相互喊号子进行合唱拉拉赛。

 

  雪趣盎然

 

  第二天早饭后,拉练队离开水溪沟学校开始返回,拉练队跟着举红旗的同学走,只见有一条羊肠小路随着缓缓的山坡伸向北方,有同学建议顺着这条小路上山,走山路回校。从时间上看,现在早已旭日东升,上了山走不通再返回也来得及。在火红的太阳照射下,皑皑白雪反射着耀眼的光,走山路还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欣赏山路的风景,观赏严冬高山的雪景。


  小路辗转向北延伸,随着山势渐走渐高,忽然小路拐向东边去了。但我们依然要向北走,这时已经没有路了,此时我们所在的地方距山顶不远,但茫茫白雪中却没有人走的足迹。


  师生们没有丝毫的动摇与畏惧,信心十足地要求上山,于是师生们踏着半腿深的积雪努力向上攀登。前面有一位队员举着红旗引路,后面的队员紧紧跟着,师生们手拉手,相互鼓劲奋力攀登。


  因为水溪沟一带的山是土山,大多是呈椭圆形的山体,所以山峰并不怎么突兀陡峭,但是师生平时很少上山,这次能在冬天上山更让人觉得新奇,师生们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四周重峦叠嶂,茫茫白雪一望无垠,群山沟壑全被白雪笼罩,红日白雪相互辉映,此时的景致真可谓雄伟壮丽,气象万千。


  校长伊万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情,大声喊我:“老牛,快,背诗!”我们现在地处严冬山巅、不如吟诵一首观雪有感的诗,恰巧学生们又刚学习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我便转身向学生们说:“背《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接着我又带领学生们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里……”


  顿时,节奏分明、雄浑的声音回荡在逶迤的群山之间,也更增添了同学们激昂的情绪。在山顶休息逗留了一刻钟后,师生们下山继续向北走,这时一个学生说:“大家一起滑下山吧,冬天雪厚不会碰着。”大家一个挨一个向山下滑去,溅起一身雪沫飞扬。师生们没有一个人被碰着、撞着,轻松愉快地走完山路到达平路,那种快乐激动的感觉使我至今难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