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林山岩画——被画在地表的大石上,时有时无

时间:2012-08-09 10:44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藏北加林山岩画被认为是西藏岩画中年代最早的一类岩画,同时它还是羌塘草原上为数并不多见的地表大石岩画类型。这里的岩画都被画在地表的大石上,每个石块上图像数量不等,有人做过一次性统计,有岩画的石头至少在60块以上。然而,迄今为止加林山岩画的整体数量似乎还是缺乏一个准确的统计,牧民们称加林山上岩画为“神画”,他们说岩石上的图画是神的杰作,它们时有时无,有时每块石头上都显现出画面,有的时候却完全不知去向,很神秘。


    加林山岩画画幅小,每幅画面只表现一个简单的情节,但表现手法异常简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狩猎、套索、陷阱、追逐、放牧、舞蹈、格斗等等,除了表现日常生活的画面之外,加林山岩画中最重要的便是那些代表着游牧民古代部落宗教信仰的那些符号组合图案,最早的形制并不规范的雍仲符号也出现于这里,可以说,加林山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早期藏北游牧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多山岩画点——表现了藏北猎牧人的勇敢与自信


    其多山岩画点位于藏北著名的圣湖纳木措湖的西岸,也是D型赭色涂绘风格岩画中最重要的岩画点之一。它有不少经典图像,其中一幅狩猎野牦牛图,以十分巧妙的方式,表现了藏北猎牧人的勇敢与自信。


    画的是一幅徒步猎取野牦牛的场面。两头相向的牦牛体魄巨大,与其上方正在观望的三位猎人在身量上形成极大的反差。两头牦牛均已中箭,但姿势不同,左牦牛俯首,右牦牛昂头,疼痛让它们或双角竖立呈挣扎状,或尾巴高翘四肢僵直。牦牛硕大的身躯因受伤而拼命向前拉直的姿势甚至让人能感受到其身体语言所传达出来的咆哮与呻吟,准确的躯体轮廓,特有的肢体语言,将牦牛临死前的痛苦挣扎表现得十分到位。为了表现利箭剌穿牦牛厚厚的皮肤,作者巧妙地将牦牛身躯画成皮肉两层。与受伤牦牛的痛苦与恐慌相比,上方的几位猎手虽然体型很小,却显得自信而有张力。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