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文化添巴里坤神韵

时间:2012-05-16 23:53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李炜,陈志勇 点击: 载入中...





 



仙姑庙(左)与地藏寺(右)毗邻。

  小镇巴里坤曾与佛结下了很深的缘,那些日子里,在阳光与佛光的照耀下,巴里坤人每天走出家门,就能望见满眼佛迹。

  A晨钟暮鼓若梦

  近百家寺庙的晨钟暮鼓声响起,香火缭绕无法用眼神穿透,镇上的男女老少虔诚诵经礼佛,这景象更像是在内地的某个佛教名山,谁会认为它是发生在边疆小镇?但这已是从前的影像,在很久以前的那段日子里,来到巴里坤的人看到街旁寺庙林立,都会诧异地揉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在梦里。

  我在想,那时的佛教到底给西域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一种新宗教意识的介入吗?无法想像,释迦牟尼的思想竟然如此轻松地进入到另一种风情之中,并用很短的时间深入西域腹地,就像信手折下一枝柳条,然后随意插在丝绸大道旁,来年再看时,它已经在吐绿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佛教的精髓居然是玄奘一个人用肩膀扛进来的,也可以说是用骆驼的四蹄从几千里之外拉来的。

  当时的巴里坤是西域汉文化的首入地,就如一把凌空砍下的刀,巴里坤应该是这把刀的锐利刀锋了。当全新的思想随着贸易壁垒被打开,一路高歌挺进西域的时候,佛音才真正地处在了一个巅峰时刻。

  弹丸小镇会有百家寺庙的存在,这让人疑惑,但它又是真实的,只是到了现在,佛音已在渐渐远去,留在我们视线里的仅剩山坡下那座由道家仙姑庙陪伴的地藏大寺了。

  B庙宇文化无处不在

  如今,在巴里坤周边的山水间寻佛,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不过有人告诉我:佛既是山,佛也是水。在人潮涌动的巴里坤街边,心若豁达,和你擦肩而过的每一个路人也会是佛。我是佛吗?其实只要除去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佛又何尝不是我呢?寻佛就是在寻找一个能为心灵摆渡的人,这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在很多人的眼里,寺庙才能为他们摆渡,于是会去庙里求佛,祈求佛使其渡过难关,或实现愿望。求佛的人多了,庙自然也就多了,巴里坤这地儿也是如此,短短百余年的时间里造出近百座庙宇,只能说当时的人们需要一种寄托。

  那么多的庙宇如今都去了哪里?难道是佛隐藏了身形,用凡人的肉眼都无法看到了吗?难道佛化为一株草,或是一棵树?或者,举头三尺有神明,佛依然无处不在,它正在注视着我们。

  一直很喜欢那个有关佛理的小故事:有一个孩子在寺院撒尿,和尚大声斥责孩子的不敬,不想孩子反问一句:您给我找一个没有佛的地方,我去那里撒尿。一句话竟把那和尚问住了。

  是啊,佛是无处不在的。以致于连新疆的这个小镇都与佛结下了很深的缘,在阳光混杂着佛光的照耀下,那些曾经的日子里,巴里坤人每天走出家门后,就能望见满眼的佛了。

  如果你是在200年前出生的,那么你就能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巴里坤广修庙宇的清朝时期,山南的哈密已经难以找到佛教“踪迹”,虽说早在唐朝哈密就处于佛教鼎盛时期,但后来慢慢衰退,直到被完全取代。而山北的巴里坤却在上千年后又开始步入了佛教的新辉煌期,时间的跨度未免大了些——两地仅隔一座天山,但文化在当时却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真让人匪疑所思。

  C顿悟之中得真谛

  历史上,巴里坤曾两次与佛有过亲密接触,第一次是在唐朝和哈密一同接受佛的洗礼,但都归于沉寂。第二次是在清朝,巴里坤造庙运动神速进行,而那时的哈密,其他教派已作为主导文化在传播着。这次巴里坤为什么没与哈密保持同步呢?原因只有一个——进新疆改道走巴里坤了,犯官、兵士和移民的进入使得佛教又一次被带了回来。

  如果说佛教第一次在西域的没落与其他宗教有关,那么巴里坤的第二次“佛教衰败”就是比较“人为”了。巴里坤牧民过游牧生活,不吃肉是不可能的,杀生又与佛教宗旨相悖,这注定草原佛教的灭亡。

  如今,大部分佛寺都已荡然无存,甚至连废墟都没留下。毁佛焚寺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一部分坍塌在历次的战火中,一部分毁于那场波及到新疆的文化浩劫,还有一部分是被那个“见佛杀佛”的马仲英推倒的。地藏大寺能够保存至今,也算是个奇迹。

  我是个逢寺庙必进的人,我喜欢佛寺的建筑风格,每去一处,我并不拜佛许愿,而是欣赏大殿内外的色彩和有关于佛的一件件器物,对我来说,这都是佛的艺术。

  在巴里坤,未看到曾经的众庙林立,感到错过了与佛的机缘,以为那缘只属于叫做“镇西”的时代。虽说那时只有一面之缘,但渐悟在两个时代之间,有缘是无缘,无缘也是有缘。

  顿悟中,我仿佛见到了佛,并在臆想中与之对话了。

  我问佛:你还在巴里坤吗?   

  佛回答说:我一直都在。

  我又问:我在寻你,却连庙宇都未寻到。

  佛说:那漂亮的庙宇和镀金的佛像根本就是俗人强加给我的表象,不需要香火,不需要跪拜,真正虔诚的向佛之人我自会看得到。

  我急切地问:你现在在哪里?

  佛笑了:我已在你的心里!

  ■链接

  地藏寺有三惑   

  1惑:地藏寺 仙姑庙毗邻

  曾在巴里坤文物局工作的彭兴礼介绍:巴里坤有迹可寻的寺庙有60多座,能叫上名的有100多座,清代就享有“庙宇冠全疆”的称号,寺庙内容之广是中国罕见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耶稣教……另有德、贤、仙等,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都被毁了。

  据《巴里坤乡土志》载,由于巴里坤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和苦心经营之地。所以出现了中国不多见,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这地藏寺、仙姑庙,同时也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是巴里坤寺庙文化的集中展示。但,为何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建筑会傍依而建,却是一个不解之谜。  

  2惑:缘何信奉地藏菩萨

  地藏寺是甘肃民勤客商捐资于嘉庆二年修建的,也称民勤会馆,大殿正中供奉地藏菩萨像,整体院落坐南观北,占地十几亩,山门极其雄伟,上下结构,上为该庙戏台,下为进出山门。据说地藏的父母都吃素,他的父亲死后,母亲听从弟弟劝告不再吃素,死后被打入地狱。为救母亲,地藏菩萨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据史料记载,巴里坤地区的居民,信奉地藏菩萨的风气已经延续百年。

  在新疆,供奉地藏菩萨的庙宇并不多见,为何地藏菩萨在当地被如此广泛地信奉,一定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3惑:两处“仙姑”不解缘

  仙姑庙又称甘州会馆,是甘肃张掖客商于嘉庆五年(1800年)捐资修建的道观。仙姑庙东邻地藏寺,南毗孙膑庙,北望无量庙,里面供奉着何仙姑。老彭说,仙姑庙在全国有两处,另一处在甘肃张掖,叫香姑寺。

  据民间传说,仙姑原系西汉张掖郡人氏,为了给当地百姓修桥,受胁迫与当地一恶霸之子成婚,待河桥竣工之日,恶霸前来逼婚,仙姑见了却了心愿,投河自尽。河两岸的百姓为纪念仙姑功德,建庙一座,取名“仙姑庙”。因此仙姑成了张掖人人敬仰的神仙。后来,长期在外地奔波的张掖客商们,希望在异地他乡也得到仙姑的保佑,所以在其聚集之地修建供奉仙姑的庙宇,从全国只有两座仙姑庙的情况来看,张掖和巴里坤有着很深的渊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肃北县举办冬季那达慕迎新春骆驼文化节
  • 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康县花桥村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
  • 峨眉山秀甲天下
  • 郎木寺:一个让人沉溺的地方
  • 黎平侗乡:侗族原生态文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