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映楼兰

时间:2012-04-01 13:11来源:未知 作者:李 地 点击: 载入中...

楼兰古城内的官邸


楼兰美女复原图


龙城雅丹
 

  西部,一轮残阳悬挂在这片寂寞的戈壁上空,依稀可见的是一座塔形的残垣断壁。这就是今天的人们憧憬已久的神秘之地——古楼兰。

  从甘肃敦煌向西,穿越令人窒息的无人区,走过漫长的千里沙漠,就能到达传说中的这个地方。楼兰王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今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不知从何年何月起,风把那原本坚硬的岩石,吹磨成随风飘散的粉尘,风化,堆积,成了一个33万平方公里,号称死亡之海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在塔克拉玛干的东部边缘,大自然显示了更为神奇的力量——把平坦的地面变成台壁,沟壑纵横,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白龙堆”的雅丹地貌,楼兰古城就坐落在这片雅丹之中。

  楼兰如今已是广为人知的一个名字,但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王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据说,历史上的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1.4万余,士兵近3000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在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2000年前,东西方贸易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古丝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是丝绸之路上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是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加速了楼兰城市文明的发展,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过自己的驻脚点,希望能够在此营造美好的家园!

  楼兰人随水而居,半耕半牧,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他们种植小麦、饲养牛羊。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等等,极其繁多。楼兰国的文化极其发达,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是最珍贵的代表。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105年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楼兰的汉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有的绣有“韩仁绣文丸(纨)者子孙无极(即子孙满堂)”。有的绣“延年益寿”、“昌乐光明”或“延年益寿宜子孙”,制作年代在1—2世纪。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的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透露着与黄河流域文化观念相通的精神。

  公元4世纪末,东晋高僧法显西行途中访问了鄯善国首都扦泥城。他在游记中说:“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如是。唯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从法显对鄯善佛教的介绍可知,楼兰人信奉古老的小乘佛教。佛教何时传入楼兰,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从佛教于东汉末传入其邻邦于阗看,佛教大概与此同时也传入了楼兰。随后,楼兰成了塔里木盆地法藏部佛学的一个新的传播中心。当年唐玄奘以及成千上万个不知名的佛门弟子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到印度去寻找佛经的原本,印度发现的古抄本只有极少数可追溯到公元11—12世纪,而目前所知年代最古老的佛经原文抄本大都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楼兰古城发现的。我们远比玄奘幸运,见到了玄奘想见而未能见到的东西。

  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7 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零零地站立着。楼兰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址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喧嚣的楼兰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视野,沉静了,埋没了,销声匿迹了。千年的风沙吹灭了美丽的楼兰,美丽的楼兰被人们抛弃在千年的戈壁。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他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楼兰古城。如今的新疆孔雀河流域,那是一片无人地带,荒漠、沙漠交集。孔雀河已经断流,故道布满了沙枣、胡杨、红柳,且兽迹纵横。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考古学家在一船形木棺中发现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

  历史的变迁是何等的残酷,这颗丝绸之路的灿烂明珠,曾经的交通要冲,田连阡陌渠道纵横的绿洲,人烟袅袅之处,数千年的光阴,竟变成了一片没有生命的荒漠,长眠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端。这个显赫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楼兰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水源和树木是罗布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河水变化及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沙漠中,饮用水是生命线。罗布淖尔湖及其补给源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尾闾地带,是古楼兰人繁衍、生息的摇篮。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树木与水源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了绿色的依托,绿洲变沙漠就是指日可待了。 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1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生态的破坏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太阳墓”,各种因素的合成力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逐渐被风沙侵袭、吞没。

  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因此,汉代的所谓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维持着其政治生命。他们曾经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存,自觉奉行“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的方针,但它却背逆着西汉王朝开拓丝路、统一西域的历史潮流。楼兰王国的最后落幕,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楼兰逐渐废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穴今哈密?雪一途外,还有新开拓、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经疏勒河翻库鲁克山进入高昌。这条路线可以避开“白龙堆”这一雅丹地貌导致的交通困难。交通路线变易,会立即使楼兰失去在丝路上的地位,失掉必要的、有组织的维持灌溉农业的力量。这样,人工绿洲的消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遥望楼兰,时光已逝,西沉的夕阳走进这片历史的废墟,漫漫黄沙覆盖了所有的生机,斜阳依然是当日的斜阳,可是有谁能找回那千年的旧梦。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10万余只候鸟云集青海湖
  • 成都工地发掘出70余座崖墓 深藏精美画像石棺
  • 洛南七百余年古村堪称民居活化石
  • 宁夏彭阳县一处宋金砖墓发现百余幅砖画
  • 石峁遗址发现20余件史前玉器
  • 抗战中300余万川军本色:牺牲惨烈居全国之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