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竹篮寨“泥娃娃”濒临失传

时间:2011-12-27 20:27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周者军 点击: 载入中...
        成县抛沙镇竹篮寨的“泥娃娃”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这一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民间泥塑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竹篮寨位于成县抛沙镇东北角,是一个70户人家210多口人的小村子。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这里,随处可见柔软细腻、粘性好、富于手感的土质。村民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村子盛产优质黏土,且干后不皲裂、不破碎,造就了村里一代又一代民间泥塑艺人。一团团不起眼的泥巴,在他们手中变为神态各异的美妙艺术品。

  记者来到泥塑老艺人张思孔家,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老人正在精心制作“泥娃娃”,桌子上做好的胖娃、公鸡、羊哨等,个个色彩明艳,造型朴拙,惟妙惟肖。

  张思孔老人一边给手中的泥娃娃上色,一边介绍说,做泥塑是一件非常辛苦而繁杂的工作,首先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取土,然后在太阳下曝晒,再碾碎,加入上等的棉花和泥进行融合,然后放入陶罐发酵。这个过程最短要7天时间,发酵好的泥要反复搓揉,分成鸡蛋大小的泥球。

  做泥塑全凭手感,没有具体的模式可循,所以多数作品的形态大致一样,但细观各异。做好的作品最好是阴干,其光泽度和韧性相对较好。村里人做的泥塑品种有胖娃、公鸡、老虎、麒麟、兔子、羊等,而当地人把这些泥塑作品统称为“泥娃娃”,主要是取材于神话题材的胖娃是竹篮寨最为传统、影响最大的泥塑作品。

  根据成县支旗乡北山村出土的宋代三彩陶俑和竹篮寨附近发现的宋代窑址分析推断,竹篮寨“泥娃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宋代。另一方面,竹篮寨生产的泥塑作品造型风格,与县城北面二公里处吴挺墓出土的石马、石羊等宋代石雕作品风格相似,都具造型简洁、物体圆润、手法夸张、憨态可掬等特点。

  成县文化馆馆长张建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竹篮寨泥塑作品的研究。他说,竹篮寨泥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审美价值和美育功能,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祈福避祸的心理需求,同时,反映出农民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中最美境界的渴望。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竹篮寨的民间泥塑艺术正处濒临失传的境地。在70多岁的老艺人赵和璧的记忆中,竹篮寨的泥娃娃艺术曾经很辉煌。他小时候也很喜欢捏泥人,父亲从小就教他如何制作,竹篮寨的“泥娃娃”在周边县的集市和庙会上都能见到,一些艺人还把“泥娃娃”卖到了麦积山、汉中、宝鸡等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些老艺人陆续过世,一些独特的手艺逐渐失传。同时,现代工艺玩具大规模出现,也冲击了竹篮寨泥塑作品的市场。另外,由于泥人制作是家庭手工制作,缺乏一定的推介,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好多人都不愿意再从事泥人制作了。

  “做泥塑是一件非常辛苦而繁杂的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一看这些过程就吓跑了,村里会这门手艺的人,只有一位村里的小学老师和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 赵和璧老人忧心忡忡地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
  • 陇南康县寺台造纸术:存于民间的古老工艺
  • 陇南文县白马人的生活习俗
  • 甘肃陇南西和县乞巧:原生态的东方情人节
  • 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人的独特风情
  • 陇南白马人形形色色的舞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