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安街道名称变迁

时间:2011-12-27 18:59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当我们了解西安街道时,应该从历史角度出发。在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交通工具慢,即使是一条很长的街道,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可能体会不到,脑海中不会产生对它命名的要求,如解放路在明万历西安府图中已是大街,但没有街名。反而一些小街小巷却被人重视,记下地名来。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西安出现了一批以经济生活为题材的街名。直到民国时,才出现了较长的路,如成丰路(因成丰厂,现莲湖路西段)、福豫路(因福豫厂,现福豫路)、太华路(大华厂)等街名。

  辛亥革命成功,东大街以北北大街以东的满城被毁,沦为废墟,原来满城内少数一些地名也没有流传下来。民国初年这一带广种庄稼,出现了小农村、桃园新村、赵家村等地名。到刘镇华围城战之后,冯玉祥部宋哲元主陕,为支持冯军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于1928年前后,大量出售原满城土地,集军费十万元,修筑不少新街,从新城东门东出至城墙为东新街,开辟城门叫中山门;北至城墙叫北新街;南门原有路拓宽叫南新街。从老关庙十字向西修路接西安至兰州的西兰公路,打通城墙筑城门叫玉祥门;后来打通了四府街南端的城门,以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命名勿幕门。原来大差市至北城墙的大路命名尚仁路(后改名中正路),与它相交的几条街道由南至北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分别命名崇孝路至崇耻路八条街道,即现在的东西一路至东西八路。同时还将一些零星区片按序数命名为一德庄、二好庄、三义庄、四皓庄、五福庄、六合庄、七贤庄等。现在还保留四皓庄和七贤庄等地名。这样,西安市原来四大门格局另加了四小门,适应了交通发展的需要。

  解放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行业集中,便于交通、能源、设备、信息、销售网络等共享,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名,如纺织城这个地名包括30条街道和10万人的城镇,又如飞机城(阎良),电子城、南郊高新区、北郊经济开发区、泾河工业区等,这是大生产对地名的影响,也是现代西安地名的特色。

  现在西安街道地名中有三分之一是解放后命名的,特别在近二十年中大量街道出现,是西安历史上出现街道最多的时期。现代街道的长度大超过去,可以说:西安郊区主要街道大都是解放后建成的。

  每个大地名中又包含围绕主题地名的街道名称,如电子城中南北有电子城正街、东街、西街;东西街为电子一路、二路、三路等。纺织城也是一样,南北街有纺织城正街、东街、西街,东西街则是纺一路至纺七路,追求地名系列化便于人们好找易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西安楼观台景区风光
  • 天然山水画卷——朱雀峪森林公园
  • 景教寺院——大秦寺
  • 童年
  • 华清池风光无限
  • 西安交大校园风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