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铜牦牛何以到南山?(天祝铜牦牛承载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系列之七)

时间:2019-12-08 18:0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郝厚璋 点击: 载入中...
    ■郝厚璋
  
  史据对证、实物对证、地域对证、路径对证、传绪对证、人物对证,是大型礼器断代不可回避的几个要件,否则就难释盲人摸象之疑。
  
  前面已经说过,这件铜牦牛是作为弘化公主的嫁妆被送到吐谷浑王都伏俟城的。那么,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是怎么流落到天祝草原的呢?
 
  
  资料1:《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西域上》:“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663年)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诺曷钵不支,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帝遣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平两国怨。吐蕃遂有其地。”
  
  资料2: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嫁弘化公主嫁与吐谷浑可汗诺曷钵。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陷伏俟城,诺曷钵“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吐谷浑亡国。
  
  如前所论,作为政权象征的祭祀礼器是破国后被追缴的第一序列。如果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在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伏俟城失陷时被吐蕃人缴去,按理要么被吐蕃人毁去要么运至吐蕃王城拉萨,绝无远运到几千里外埋藏起来的道理。可是,它们出土于天祝草原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是不是它们一起“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的?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西域上》:“诺曷钵请内徙,乾封初更封青海国王。帝欲徙其部于凉州之南山,群臣议不同,帝难之。咸亨元年(670年),乃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总兵五万讨吐蕃,且纳诺曷钵于故廷。王师败于大非川,举吐谷浑地皆陷,诺曷钵与亲近数千帐才免。三年(672年),乃徙浩亹水南。诺曷钵以吐蕃盛,势不抗,而鄯州地狭,又徙灵州,帝为置安乐州,即拜刺史,欲其安且乐云。”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663年吐蕃攻陷王都伏俟城,吐谷浑王国灭亡。诺曷钵逃走,“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请求把吐谷浑人向大唐腹地迁移,唐高宗没同意。唐高宗打算把他们安置在“凉州之南山”,大臣们有不同主张。咸亨元年(670年),唐高宗派薛仁贵带兵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故廷”伏俟城,结果唐军在大非川打了个大败战,只有“诺曷钵与亲近数千帐”逃了回来,连吐谷浑王国剩余的地盘都被吐蕃人抢走了。咸亨三年(672年),唐太宗想把吐谷浑难民安置在“浩亹水南”,诺曷钵推故害怕吐蕃人,又找理由说伏俟城所在地鄯州这个地方太小容纳不了这么多难民,于是唐高宗就把灵州改了个名,将他们安置在了安乐州。安乐州,就是今天的宁夏同心、灵武一带。
 
  
  “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说明663年吐谷浑的王室部落是逃到了“凉州”。“帝欲徙其部于凉州之南山”、“三年(672年),乃徙浩亹水南”,说明从龙朔三年(663年)到咸亨元年(670年)间的数年里,吐谷浑破国后的难民队伍也陆续逃来云集在“凉州”,怎么安置难民确实成了大问题。在“帝欲徙其部于凉州之南山,群臣议不同,帝难之”的情况下,才有咸亨元年(670年)让薛仁贵“总兵五万讨吐蕃,且纳诺曷钵于故廷,王师败于大非川”的惨败。就以“三年(672年),乃徙浩亹水南”、“又徙灵州”看,除了670年“且纳诺曷钵于故廷”这一小段时间外,从“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到“又徙灵州”前的10年间,诺曷钵、弘化公主所率王室及难民主要是驻扎在“凉州”。所谓“三年(672年),乃徙浩亹水南”,是说670年大非川之败后吐谷浑难民除了“凉州”之外,还集中在“浩亹水南”,“乃徙浩亹水南”、“又徙灵州”只不过是“帝欲徙其部于凉州之南山”方案之外的其他的可选择安置方案,并不是说在“又徙灵州”前诺曷钵、弘化公主所率王室部落离开过“凉州”。
  
  那么,“凉州之南山”在哪里?
  
  查,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唐时名凉州,州治凉州城。因祁连山位于凉州城之南,凉州人俗呼之为南山。
  
  查,2件铜马、1件铜牦牛出土地自古隶属凉州,现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友爱村七组。其地所在的祁连山系草原历来是游牧民族的牧区,正是凉州人俗呼为南山的一个局域。此处俗称天祝草原,是凉州最大的草原,距凉州城300里路程。
  
  查,伏俟城,在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俗名铁卡加古城,距出土地1200多里路程。
  
  古来游牧民族的祭祀是经常性的,这一点以今天的游牧民族可以得到印证。如果诺曷钵居住在凉州城,而宗庙设在出土地的“凉州之南山”,虽然两地相距约300里,其祭祀总不能频繁往返于两地,何况还有个庞大的王室亲随队伍的安顿问题。身为游牧民族的诺曷钵按理不可能居住在凉州城里,与其亲随部落驻扎在“凉州之南山”的天祝草原上才比较符合其俗。特别是,当时的凉州城是大唐王朝总控西域的中心,不可能把危险置于心脏,更何况是驻扎10年之久。可见,这2件铜马、1件铜牦是在“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时转迁到“凉州之南山”的。也由此判定,西滩村口寺崖台上的那座小庙,就是崇祀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的地方。
 
  
  若问,如2件铜马、1件铜牦牛这样硕大的物件是怎么翻山越岭“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的?先认真读“白牦牛”传说。
  
  “白牦牛”传说的大意是:华锐族的祖先华秀原来居住在巴颜喀拉山(另说是昆仑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等等)大雪山下,为了躲避邻近一个大部落的欺侮(另说是牲畜多牧场小容纳不下),华秀告别哥哥阿秀(另说只有华秀),去寻找新的草场。临行前华秀祈祷时,半空中出现了一个白色战袍、骑着白马的神灵(另说是山神),驾着五彩祥云缓缓向东飘去。于是华秀带着本部落人马追随彩云前行。离开家乡要穿过一道名曰花石峡的天险时(另说是石峡),牦牛们流泪哀叫,不肯前行(另说是人们不肯离开家乡)。就在这时,从雪山深处跑来了一头高大雪白的牦牛,它一声吼叫冲出了峡口,牦牛群于是尾随而过。当华秀部落跟随牛群冲出峡口的时候,她们惊呆了。只见黑牦牛尸横遍野,只有那头白牦牛在骁勇地与一只黑色巨兽战斗,斗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最终白牦牛用它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所有的黑牦牛都死绝了,只剩得一头受伤的小母牛。白牦牛舌舔这只小牛犊的血迹,舔着舔着,小牛犊的毛色渐渐变白了。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骏马的嘶鸣,那个白色战袍的神灵重新出现在头顶。这位神灵带着绝望的华秀部落继续前行。有一天这位神灵和白马降下地面,瞬间化作了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另说是祁连山、南山等等)。华秀部落就在这一带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头小母牛就是白牦牛的祖先(另说是海晏牦牛的祖先)。
  
  对于这则流传于2件铜马、1件铜牦牛出土地的古老传说,仅以概不外传这一规矩就足够证明它的价值。那么它究竟包藏着怎样的秘密?请看金庸《倚天屠龙记》24字诀。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对于这24字,武林人士穷智冥想就是揣不明白。谜底证明所有的人都解错了。真正的谜底是,“武林至尊,宝刀屠龙”是言屠龙宝刀的重要性,“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是言刀里藏有《武穆兵法》,“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是言从刀里取出《武穆兵法》的办法。
  
  难道这24字诀与“白牦牛”传说有什么联系吗?我们不妨先问:“白牦牛”传说流传在哪里?藏北高原。白牦牛生活在哪里?天祝草原。
  
  请看,“白牦牛”传说流传范围与吐谷浑王国版图藏北高原重叠,巴颜喀拉雪山(另说是昆仑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等等)与吐谷浑王都伏俟城的地理特征重叠,“白牦牛”生存地天祝草原与“凉州之南山”重叠,华秀率部从雪山迁居天祝草原与诺曷钵从伏俟城“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重叠,白袍骏马将军的2次指引与2件铜马重叠,黑变白的小牦牛与1件铜牦牛重叠。试问,这么多的重叠,难道仅仅是为了说明“白牦牛”的来历吗?
 
  
  我们不妨从“华秀告别哥哥阿秀”开始,把这个传说用人物置换的方式还原一下:犹如大业五年(609年)那次的做法,当年吐谷浑王都伏俟城势将不保之际,他们决定将宗庙重器先行转移。弘化公主按照礼制去祷告祖庙,从宗庙请出始祖吐谷浑留下的密卷,把2件铜马、1件铜牦牛提取出来。为了防止被“一窝烩”的万一,2件铜马交由另路人马护送先行。弘化公主率领扮作牧民的一部分王室人马赶着黑牦牛群,依据密卷指示的路径护送这1件铜牦牛选择山险僻道撤离。不料出发不久就遇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石峡。正在无奈之际,尽管“诺曷钵不支”,却亲率王室卫队恰好赶到,奋勇打败了吐蕃人在石峡对岸的截击。这一仗中所有的黑牦牛都被吐蕃人射杀了,所幸这1件铜牦牛逃过了劫难。于是弘化公主与其他队伍汇合后分组前行,最终按照密卷指示路径安全到达了“凉州之南山”。如果把“华秀”“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对应,把云头上的白袍将军与始祖吐谷浑和密卷对应,把云头上骏马的2次出现在与2件铜马对应,把黑变白的唯一一头小牦牛与1件铜牦牛对应,把神勇的“白牦牛”与诺曷钵王室部落对应,把“神灵和白马降下地面,瞬间化作了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与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的出土地环境对应,还能相信这则传说仅仅是个传说吗?
 

  
  显然,该传说是两个普通故事的捏合,即游牧民族迁徙的艰难故事与“白牦牛”来历的巧妙组合。试想,没有文字的吐谷浑人在之后长达千年的异族统治下,除了这种“概不外传”的隐形方式,还再能找出不使失传的更好的办法吗?需要注意的是,“白牦牛”传说中的任何地点、人物、情节甚至牦牛的颜色都可以随意改变,唯有白牦牛生存地没法改变。因为整个亚洲大陆就这么个地方---天祝草原,何况再加个雪峰这一特定地标—-祁连山主峰乌鞘岭。可见,该传说承载的何止是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的惊险转迁,应当还包含着更为奥秘的信息,后文再论。
 
  
  另,这1件铜牦牛是白牦牛还是黑牦牛?
  
  黑变白,就已经说明它原来是黑牦牛了,这也与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原在伏俟城的推断是一致的。之所以让它黑变白,固然意在隐形,但最要害的是意在圈定这2件铜马、1件铜牦牛埋藏地特征的唯一性。
  
  

作者简介:

  

郝厚璋,生于凉州,学于兰州,居于福州。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华时报》《读者》及新华网、广播电台等刊物媒体。经济社会研究成果发表于《新华文摘》《人民文摘》《国内动态清样》《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刊物。
  
  作者微博:吐谷浑风采
  


■相关章节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吐谷浑“始西渡洮水”掠取的是谁的土地?
  • 2马1牛初会于何时?(天祝铜牦牛承载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系列之
  • 天祝铜牦牛是不是弘化公主的嫁妆?
  • 天祝铜牦牛是哪位公主的嫁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