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原创交响乐《永远的绿洲》12月20日首演

时间:2018-12-17 19:0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大 西 北 网 讯(记者王志俭   由韩兰魁教授创作的交响乐《永远的绿洲》将于12月20日在甘肃大剧院首演,《永远的绿洲》系甘肃自己创作的交响乐曲。
 




      12月17日上午9时许,甘肃省歌剧院排练大厅内坐满乐手,随着美女指挥王路潇洒的手势,大厅内传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曲声。随后省歌剧院在本院举行了新闻通气会。据省歌剧院院长李天圣介绍,刚才大家听到的交响乐曲叫《永远的绿洲》,作者是西安音乐学院韩兰魁教授。
  

 
  李天圣院长说,韩教授是从兰州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曲家,他的许多交响曲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今年6月韩教授应邀沿河西走廊进行创作采风,沿途河西诸城满是感慨和感动,于是以绿色、绿洲、生态、文明为支点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
  
  永远的绿洲以甘肃独有的文化和音乐素材,融汇了多元风格,以原创精神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思索、有情怀、有美感、有分量、有热情的音乐表达。它既有对自然、生态的敬畏遵从,又呼唤绿色赞美生命憧憬未来!
  
  韩教授在会上深情讲述了创作的艰辛和感动,‘’‘在写乐曲时,我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曲,整整3个多月我没有睡过囫囵觉’。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封奎海,对该部交响乐给予了很高评价。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该部交响乐成功的经验。他说这是省交响乐团成立两年来第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是我省首部自己创作的交响乐曲。这次绿洲交响乐的成功排练,既锻炼了队伍队伍,也为下一步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气会结束前,有关领导和韩教授还回答了记者关心的话题。
 

 
韩兰魁教授和大西北网记者合影

 

作者韩兰魁艺术简历
 
    韩兰魁,著名作曲家,二级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主编,教育部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乐创作》编委,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后留校任教,198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研修班,2000年公派留学于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卓越的音乐创造力与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乐坛增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韩兰魁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五部,协奏曲四部,管弦乐十部以及多首室内乐和艺术歌曲。其中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等作品分别获得中国文华音乐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国家级奖项。韩兰魁还创作有大型舞剧《满江红》《敦煌神女》,大型乐舞《敦煌韵》,民族管弦乐《月牙泉的故事》《祭海》,参与创作了大型舞剧《梦回大唐》、大型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等多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韩兰魁还为《韦拔群传奇》《老三届》《唐山绝恋》《换个活法》《血色青春》《黄金驿站》等十几部电影、电视剧作曲。
  
  韩兰魁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台北、香港、及美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地演出,获得广泛好评。2010年6月,韩兰魁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2013年9月在西安音乐厅举办了“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获奖作品展演”,音乐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认为其作品代表了西部音乐创作的实力。2016年3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了“来自丝路起点的交响——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受到业界广泛肯定和赞誉。
  
  在创作实践之外还撰写了《中国交响乐创作》、《德国音乐的生存空间》、《丝绸之路音乐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主编《敦煌乐舞研究文集》。2011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选》总谱。

  指挥侯颉简介:
  
  侯颉西安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副教授、交响乐团指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自幼学习钢琴,作曲。1992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高作曲专业,师从于韩兰魁教授。19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学习交响乐队指挥。2000年毕业后留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任青年教师,乐队指挥。
  
  2003年赴德国留学深造,考入柏林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于汉斯.迪特.鲍姆教授学习歌剧与交响乐队方向指挥,并且选择从第一学期重新读起至第十学期,系统的修完了乐队指挥德奥学派所有课程。
  
  留学期间曾先后与柏林电影乐团,柏林新交响乐团,布兰登堡爱乐乐团,新布兰登堡州爱乐乐团,俄罗斯济米尔爱乐乐团有过成功的音乐会合作。并应邀任中国大使馆之邀任其下属华人合唱团指挥,承担训练及多场文化交流演出。2008年在著名的柏林红色市政厅指挥专场音乐会,2009年初应德国慈善基金会之邀,在著名的柏林威廉大教堂举办中德经典合唱作品专场慈善音乐会等。因其突出的工作成绩柏林驻华大使亲笔书写推荐信。
  
  留学回国后回校工作。至今以客座指挥身份与国内诸多职业乐团、数十位知名独奏家,歌唱家成功合作音乐会逾百场。任教同时不断探究各类艺术活动形式,大力推动排演各类新作品数十部。积极扩展社会普通高校音乐发展,与社会各界展开广泛合作,颇受好评。
  
  


  行走在丝路上的音乐诗人——作曲家韩兰魁侧影

  
  ■文/刘蓉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中国西北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孕育华夏古老文明的圣坛,更是中国最早连接亚欧大陆,构建多元文化传统的发源地。“西部历史文化传统对我音乐创作的影响”是作曲家韩兰魁近期的一场专题学术讲座标题,让我们以此作为视域,解读作曲家音乐中的“诗学”内涵。
  
  韩兰魁音乐创作涉猎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民族管弦乐、舞剧音乐、室内乐重奏、交响合唱、艺术歌曲以及一些列的影视音乐,作品中题材最多的是对中国西部,尤其是古丝绸之路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的描绘,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对精神故园的不断寻觅与坚守,以“乐化”的丝绸之路构建穿越时空的历史想象。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1992年)、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1995年)、大型交响合唱《欧亚大陆桥畅想》(1997年)、大型乐舞《敦煌韵》(2004年)、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2005年)、舞剧《敦煌神女》(2007年)、民族管弦乐《月牙泉的故事》、《喀什素描》(2014年)等,作曲家用音乐抒写了祁连冰雪的冷峻、孤傲;海市蜃楼的缥缈、幻化;丝路古道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悲壮、雄浑、凄美的诗画意境。
  
  2010年和2016年,韩兰魁交响作品音乐会分别在北京音乐厅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业界对音乐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体现了西部音乐创作的实力。其实,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西部作曲家,早已走出了西部,不仅在北京、香港,也在维也纳、美国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罗艺峰.给世界一个绿色的吻:一个西部作曲家的思考与情怀.《人民音乐》2010.11]1985年,学生时代的韩兰魁就已凭借钢琴曲《幻想舞曲》获得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其后创作的诸多不同体裁音乐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频繁获奖。2000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公派留学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师从于著名德国作曲家弗里德海姆.杜尔教授,这应该是作曲家走出西部的真正开端。随后的2004年《祁连狂想》在美国休斯敦音乐厅奏响;2005年《丝路断想》由莫扎特交响乐团奏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韩兰魁是一位有思想、有技巧、有积累、有创新意识和追求极致的作曲家。”[刘再生.丝路舰队劈风破浪——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之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个人以为,作为中国作曲家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何用现代音乐语汇将内在的传统精神和外化的民族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其二,如何在创作上协调和取舍现代技法与传统审美之间的冲突,构建属于作曲家主体性思想表达的音乐语言系统。完成上述思想构建,需要作曲家具备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娴熟的创作技巧,以及超乎普通人的对生命的感悟。换言之,对于音乐创作,接受何种理念、风格、技法都是一种理性选择,优秀的作曲家能够将这种理性思考与自己的感性认知,或者说情感表达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韩兰魁在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的创作过程完整的体现出作曲家深邃的思想和诗人的气质。
  
  作品最初的歌词没有乐章标题,类似于叙事性长诗。作曲家首先构思音乐结构,并按其进行乐章划分、添加标题:“高原悲叹”、“黄帝陵随想”、“沙流统万城”、“昆仑,冰雪融化的季节”、“苏醒的黄土地”、“绿色的太阳”,这是作曲家对黄土高原全景式的诗化想象,技法的铺陈都是为了实现“诗化”到“乐化”转换。“在我的艺术想象中,遥远的西夏王朝的宫殿与西方中世纪古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绚烂的田园景象。整部作品调性关系的设计、现代技法的运用,包括十二音、多调性技法都用的非常自然。”[刘蓉.韩兰魁访谈录.《对话音乐家——陕西作曲家群体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作曲家在配器的音色选择上同样具有这样的诗化想象。如第二乐章引子中,作曲家设计用管钟与英国管在远关系调上交替演奏以达到时空穿越的听觉效果;以调性音乐和序列音乐相结合,在打击乐不同音色上做卡农式模仿,生动刻画出“胡关饶风沙”、“荒城空大漠”的塞外景象……
  
  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的音乐语汇,更能体现出作曲家的诗人情怀和故园情节。正如作曲家在创作札记中所言:敦煌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莫高窟、月牙泉、反弹琵琶、飞天,还有那神秘的西域……当我走近它时,才知道人类创作出如此辉煌的文化,才知道丝绸之路的光彩与浪漫。
  
  《丝路断想》是我面对朝圣之旅时无限遐想中的几个片段,但愿它能表达出我对丝绸之路的敬仰和对敦煌艺术的虔诚。
  
  四个乐章“古道”、“大漠”、“恋歌”、“桑田”,犹如四副动态的田园诗画,随着音乐的铺陈似渐渐揭开丝绸之路封存千年的神秘面纱。尤其第三乐章“恋歌”,长笛与竖琴在民族六声调式基础上演绎着一段古老的爱情故事,不禁让听者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叹。然音乐中的“天籁”之音是作曲家凭借禀赋与修为对自然、人文中存在的乐音元素的洞察与捕捉,是音乐的诗性转化。
  
  回到作曲家自己的命题“西部历史文化对我音乐创作的影响”。是的,文化养成对艺术家个人品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文化独特的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给予作曲家韩兰魁广阔的艺术视野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味。正如斯特拉文斯基所言:艺术家首先是归属于文化然后再把文化的内涵灌输给他人。传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建立。[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著.姜蕾译《音乐诗学六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作曲家韩兰魁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寻找出艺术上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传统记忆,并把这种传统记忆持续运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历史传统文化是作曲家未来持续创新的源泉与保障。正如作曲家自己所言: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创作于我是快乐的,尽管其间布满艰辛,但我依然执着地坚守自己内心的真实和对音乐的虔诚……
据《走遍中国杂志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首部原创红色经典教育题材儿童剧《又见王二小》首演金城
  • 甘肃首部扶贫题材电影《腊月的春》开拍在即
  • 甘肃首部“旅游微电影”杀青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