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部街11号”的传奇故事

时间:2018-08-01 10:5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户力平 点击: 载入中...
    近期,一部以1937年北平为背景的电影正在热映,其中有一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宅邸“内务部街11号”,让观众心生好奇。据传,这里曾是一座将军府,也是一座公主府,影片中人物则屡次说道“曹雪芹曾在这里写过《红楼梦》”.那么,“内务部街”因何得名?曹雪芹在“内务部街11号”有过怎样的故事?还有哪些文化名人与这条街巷有关系?
 
 
    “内务部街”原称“民政部街”    文化名人梁实秋、李敖曾居住于此
 
 
    内务部街位于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区域东南部,东四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四南大街,南邻史家胡同,北有支巷通本司胡同。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这里明朝属黄华坊,称“勾阑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构栏胡同”,宣统年间因民政部设置于此而更名为“民政部街”;后因北洋政府内务部在此而改称“内务部街”,后来这一称呼就延续了下来。
 
 
    内务部的前身是清末设立的民政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日,光绪帝在上谕中宣布:“巡警为民政之一端,着改为民政部”,由此民政部成为掌管全国民政事务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将“民政部”改称为“内务部”,北洋政府沿用此称。
 
 
    段祺瑞掌管北洋政府时,其内务部办公行署设在今内务部街13号(旧门牌15号),即今天的北京市第二中学校址,该校的拱形大门便是当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公署的大门。北京二中前身是清代左翼八旗中学堂,1936年11月迁入内务部街15号。如今历经数十年变迁,当年内务部公署的建筑因多次改扩建而消失,只有拱形大门依然保存着。
 
 
    内务部街中段北侧的39号(旧门牌20号)是梁实秋故居,为一座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先生出生在该院西厢房。他在这个大院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从1903年住到1919年;第二次从1934年住到1937年;第三次从1946年住到1948年。他主要住在“西小院”,北房是卧室,南屋是书房。梁实秋曾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感叹道:“想起这栋旧家宅,顺便想起若干儿时事。如今隔了半个多世纪,房子一定是面目全非了,其实人也不复是当年的模样,纵使我能回去探视旧居,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恐怕也认不得我了。”
 
 
    内务部街中西部的44号曾是另一文化名人李敖的居所。李敖两岁时举家由哈尔滨迁到北京,借住于此,生活了12年。多年后,他在《李敖回忆录》中写道:“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家就住在北京东城内务部街甲四十四号。”1942年7岁的李敖到临近内务部街的新鲜胡同小学读书,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小学时光。
 
 
    内务部街11号原是清代“将军府”    也被称作“六公主府”“额驸府”
 
 
    内务部街11号是北京二中东侧的一座老宅院,曾是清代乾隆年间一等诚嘉毅勇公富察·明瑞的府第,时称“明瑞府”,俗称“将军府”.因明宣宗之女寿恩固伦公主曾下嫁于此,所以也称“六公主府”.
 
 
    富察·明瑞,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清朝中期名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明瑞因随军平定伊犁叛乱有功,被赏戴双眼花翎,并加赠云骑尉世职,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且得到紫光阁绘功臣图像的荣耀。也是在这一年,乾隆皇帝下令在京城东部的勾栏胡同建宅,赐给功臣明端为将军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缅甸屡次犯扰边境,乾隆皇帝命明瑞以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军务,率兵征伐。明瑞不负圣望,获大胜,被晋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明瑞率大军深入缅甸作战,因后援受阻,粮尽援绝,战死沙场。乾隆帝得悉后,赐祭葬,谥果烈,并建“旌勇祠”以纪念。
 
 
    明瑞逝世后,其府邸由子孙世代居住。道光十四年(1834年),明瑞的曾孙景庆袭爵。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宣宗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下嫁景庆之弟景寿。景寿是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十一年(1861年),景寿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同年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而寿恩固伦公主于咸丰九年(1859年)逝世,年仅30岁。因招驸马在前,袭爵在后,该府邸在当时先被称为“六公主府”,后也被称为“额驸府”.
 
 
    明瑞府建筑形式是典型的老北京官宦四合院,坐北朝南,分左、中(中为二路)、右四路,中间有两座垂花门,前后四进。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路,屋宇高大,顶覆灰筒瓦,墀头为素面,古朴而典雅。院落北端(后院)是后花园,后花园有假山、亭台、涵洞、荷池。整个院落按照《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等字分为20个院落,是内务部街品级最高的官邸。
 
 
    清朝灭亡后,内务部街11号院的主人是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即“北京证券交易所”.此后数十年间,该院曾几易其主,但原府内基本布局未变,主要建筑尚存,1984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曹雪芹常到这里做客    于“养石轩”中偶遇好友
 
 
    据研究者考证,比照史料记载与清代《乾隆京城全图》,可知内务部街11号明瑞府曾有“养石轩”,为明瑞的弟弟(或堂弟)明琳之居所。乾隆年间,明琳与诗人敦敏、敦诚交往甚密,也与大文学家曹雪芹颇有交情,几人常到“养石轩”一聚。因此,曹雪芹并非居住于内务部街11号,而是常常在此做客。
 
 
    周汝昌《曹雪芹新传》“安定门内养石轩”一节中有曹雪芹到访“养石轩”的记述,发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秋;而张元《曹雪芹与敦敏相会养石轩考》一文也记载道:乾隆二十五年秋,“曹雪芹自南京返回北京走的是运河水路……由于一路上旅途疲乏,因此他进得城来首先就近投奔位于朝阳门附近南小街上的明琳家……从东边的朝阳门到朝内小街上的明琳‘养石轩’步行不要半点钟……因曹雪芹一去经年,敦敏不知道曹雪芹已到京,隔墙闻声似曹雪芹才有诗序所说的‘急就相访',其迫切心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考据相关文献可知,曹雪芹与几位好友在“养石轩”相聚后,敦敏即兴写了一首诗以纪念,诗云“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雅识我惭禇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并在诗前记到“芹圃曹君沾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抒发好友重聚的感受。
 
 
    根据上述记载及敦敏的诗作,大致可还原出当年曹雪芹到“养石轩”造访的情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曹雪芹南游江宁(今南京),次年重阳节后返京,遂到位于内务部街明瑞府的“养石轩”拜访好友明琳。此时他的好友敦敏、敦诚也到明琳家拜访,只是各在一室,尚未谋面。敦敏忽听隔墙有人在高谈阔论,那声音分明是已离京外出的老朋友曹雪芹,于是赶忙过到隔壁院进去一看,果然是他。原来曹雪芹南游江宁后,匆匆从回京,来不及告知京中好友,因此才会在“养石轩”探望好友明琳时与敦敏、敦诚不期而遇。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