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3年给赵州桥等20多件套石质文物“治病”

时间:2017-08-02 15:47来源:大西北网-燕赵晚报 作者:黄蓥,徐哲普,王伟 点击: 载入中...

    “天下第一桥”“国宝”“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这就是享誉全球的赵州桥。3年多来,一项名为《河北省赵县文保所馆藏石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正在石家庄赵州桥景区悄然进行,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大夫”们为包括赵州桥隋代石栏板在内的20多件(套)石质文物“诊脉看病”,目前工程正在收尾,预计今年9月这批文物将与公众见面。


    18种病害困扰千年文物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石家庄东南的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是当今现存年代最久、跨径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建于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全桥用青石(石灰石)砌成,全长64.4米,高8.65米,宽9米,跨度37.02米。建成一千多年来,因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历代都有修缮。


    此次《河北省赵县文保所馆藏石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修复的文物,是在1953年至1956年间四次挖掘中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的部分文物,包括隋代的二龙交颈、二龙戏珠、斗子卷叶;宋代的人物故事、麒麟、凤凰、人物生活栏板;金代的布施栏板;明代的人物故事栏板;清代的深山猛虎、龙凤栏板等17块栏板和修桥主题铭、仙迹、崔恂刻石、驴蹄印、新修石桥记等9件,共计26件套。这批构件在平房改建的陈列室展览时,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环境,造成文物部分有粉化、表层脱落、残缺等病害,另外部分文物上世纪90年代遭遇火灾,造成断裂、缺失和表面粉化。为此赵县委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编制修复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并得到批准。


    “前期调查共发现18种病害。譬如部分裂隙病害较严重,在文物表面呈纵横交错状,部分裂隙贯穿整件器物。”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保中心副研究员、中心科技部副主任梁书台说,石质文物能遇到的病害这批文物几乎占全了,严重程度在全国也少见。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实验等,梁书台完成了修复方案,网名为“文物大夫”的他笑说:“文物修复就跟大夫看病一样,也要望闻问切,不做调查不能修复。”2014年5月,他和5、6位同事正式进场,迄今已有3年多。


    一个缝隙注入3000毫升黏结剂


    此次修复大致分为文物的表面污物清理,对文物内部裂隙处进行灌胶加固,铭文处空臌、起翘的回贴,断裂文物进行黏接,文物残缺处补全,以及脱盐和修补部位的做旧等流程。这里面哪个环节都不简单,一件清代斗子卷叶栏板就让梁书台和同事忙活了七八个月。


    “就拿清洗来说,除了表面灰尘等,还需要对文物缝隙里进行清理,一般是用针管把蒸馏水打进去,直到没有脏东西流出来,有时要冲洗四五遍。”梁书台说,最磨人的还是给文物裂隙进行灌胶加固,“用医用针管一滴一滴往里注射黏结剂,必须缓慢细心。裂隙在内部我们看不到,第一次灌胶加固后放置一段等待和观察,再进行灌胶加固,直到文物裂隙口处粘结剂不再减少为止。最多时注射十几遍,一个缝隙注射了3000毫升粘结剂才大功告成。”


    断裂文物进行粘接也相当费神,梁书台指点记者看一件清代饕餮栏板,它的右上方斜角部位有恍若蜘蛛网般的白色线格,这是黏结剂留下的痕迹。当初这里碎成了260多块碎石头,堆在库房里。他们6人用了一个星期将它们拼接完整,令栏板残缺的躯体恢复原貌。“比拼图难多了,没有规律可循,只能一块块石头反复比对。”


    每个环节都耗时耗力,从事了30多年文物修复的梁书台已习以为常:“我们不能着急毛躁,宁肯慢一点,不能做走样。”


    让北京专家都为难的清代栏板修复如初


    本次修复工程自打启动就备受业内关注,其中一些文物修复难度令业内人士看了都直摇头。有件清代的龙凤栏板因为火灾等的影响,梁书台最初看到它的时候,表面已呈石灰状:“全是酥的,一块块往下掉。”部分北京专家看了都摇头说没法做。


    梁书台他们做试验、查资料,费时几个月终于将它修复如初。昨天记者看到这块栏板时,只见灰色的石栏板表面有祥龙在云间飞腾的浮雕,整体造型古朴大气。对此梁书台说这是他们此次文物修复的收获之一:“解决了经焚烧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几项难题,为今后修复保护同类型文物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代工匠为桥栏板增添新故事


    隋代建成时的赵州桥,雕饰主要集中在中间部分的栏板和望柱上,刀法苍劲有力,风格古朴典雅,龙雕是其精华。有资料显示桥中部每侧有5块蛟龙栏板,6根蟠龙竹节望柱,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代表了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现在各位去赵州桥,看到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仿照隋代栏板一比一的复刻。历史上栏板、望柱多次重修,上世纪50年代经过发掘,人们从河道中出土了栏板、望柱、仰天石以及大小桥石1500余件。


    梁书台说,此次修复的4件隋代石栏板及其他石构件是研究安济桥的重要资料物证。而且从宋、明、清朝代等不同年代的栏板可以看出,历次修缮中不同朝代的工匠为赵州桥增加了新的故事形象图案。隋代以龙为主,宋代则有了凤凰、麒麟和人物故事等:“这些雕刻栏板为研究不同时代的雕刻艺术、方法、人文风情提供了实物资料,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预计今年9月向公众开放


    昨天记者获悉,这些隋、北宋、明、清等朝代的栏板及构件修复完成后,预计今年9月与公众见面。


    “石质文物最怕水和盐,我们建议展陈现场保持通风。”昨天梁书台说,有些地方保护石质文物时会用玻璃罩,“我们建议最好不要,罩上了水进不来,但同样的也出不去,闷在里头,对石质文物反而伤害更大。”他建议采用隔离护栏等方式保护这批文物。


    “天下第一桥”名不虚传


    从“天下第一桥”等美誉,到近期以赵州桥为原型的丝路金桥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古到今石家庄的赵州桥一直享誉海内外。


    有人总结说,赵州桥的杰出之处在于:一是单拱跨度保持了一千多年的纪录;二是拱券扁平,桥面平缓;三是敞肩式拱券,通水性能好,自身重量轻,这一技术在西方一千多年后才出现。而且赵州桥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和战乱,仍巍然屹立。


    也有很多人好奇建造者李春的身世。《全唐文》里收录了唐朝的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文中写到:“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在一次讲座中解析:“这座桥最值得说的就是桥拱的那段弧,它是圆的五分之一。”世界的建筑史上,半圆拱比较好做,罗马以后西方建筑中大量使用。“但是取圆的一部分做一个弧,赵州桥是现在留下来最早的。能够建造出这样的拱弧建筑来,主要是因为精妙的计算,再加上河北的石作技术在全国甚至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在他看来李春实在了不起:“现在说大师,他应该是国家大师。”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