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容不得“试错”

时间:2017-03-23 08:01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张立美 点击: 载入中...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有网帖爆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课文是“假课文”.比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课文所叙述的内容根本不存在。再比如,《地震中的父子》一文所述时间与真实情况存在出入等。对此,人教社回应,课文绝不是杜撰的,有相应的文章来源。


    针对此次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问题,出版社回应,引用源头出自电影作品,也有学者表示,语文教学应首推文学性,对其真实性不必过度较真,学生应该学会跳开教材探寻真理。但笔者认为,作为小学生入门教材,特别是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作为背景,此番虚构并不应该被推崇。


    小学语文课本的使用群体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小豆包”,其兼具文学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价值观养成的双重使命。文章入选,应当尊重必要的真实性、逻辑学和科学性。试图在小学教材中植入“试错”功能,让学生边学边挑错,提高知识鉴别能力,有违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结果来看,一旦小学生了解真相之后,不但起不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载不动真道理,反而会误导学生,让学生怀疑老师教给他们的真道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华盛顿与樱桃树》这篇“假课文”,初衷是通过描写华盛顿的诚实,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当一个诚实的人。但是,这故事本身是杜撰的,用一个不诚实的故事教育小学生要诚实做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目前,对于社会存疑或者被专业人士定性为杜撰的假故事,应尽快被少了名人光环的“真故事”所取代。而对于目前尚未退出教材的“假课文”,也应当明确告知课文中的故事是杜撰的、逻辑有问题、违背科学性等问题,让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小学生,避免老师当成真人真事教育学生,产生副作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