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轻易出书的饱学之士

时间:2015-11-02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宗白华

 

    民国时期,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大多不轻易出书。


    那时,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1916年8月,宗白华出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主编,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理念注入《学灯》副刊,使之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报刊界的着名四大副刊之一。期间,他还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1919年,他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0年,他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


    1925年,宗白华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是中国美学史上泰山北斗式的人物,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美学文章的汇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


    然而,《美学散步》却是在1981年初版的,全书不到20万字,论述精当而富有见地,是字字珠玑的美学经典之作。《美学散步》后来又不断再版重印,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1925年3月,陈寅恪归国,这位“既非博士,又无着作”的“哈佛三杰”之一的学者,在梁启超亲自推荐下,来到清华任教,并成为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时,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说:“既不是博士也没有着作,这就难了!”梁启超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着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梁启超说自己着作等身还不如陈寅恪写的几百字有价值,自然是谦虚之辞。但是,那些真正做学问的满腹经纶的学问家,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总是惜墨如金,从不肯轻易动笔和出书。于他们而言,著书立说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陈寅恪就是这样的人。


    著名国学大师黄侃的学养深厚,一生不轻言着述。黄侃最经典的名言就是:五十之前不着书。这句话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他治学严谨的明证。


    黄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说是不能写书而非要硬去写书是“不智”,而能够写书却不去写书是“不仁”.话虽千钧,但黄终不为所动。他淡然说出五十之前不着书的话,并说:“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不得妄下雌黄”,既是学养、学力,也是人生态度,更是不可放弃的学术精神!


    而今那些一年出3本“学术著作”、发40篇“学术论文”的“学者”,恐怕早已没了“不得”,只剩下“妄下雌黄”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78年前就有人专程打“飞的”游南京
  • 民国时期的南开中学
  • 民国时期农历曾被计划废除 遭社会各方抵制
  • 民国时期众人共赎汉朝“三老碑”
  • 民国时期政府为何禁止学校春节放假?
  • 许德珩夫妇挤钱“聚餐”的往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