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过生日的轶闻趣事

时间:2015-05-18 08:01来源:大西北网-党史博采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毛泽东

 

五十岁生日:拒绝做寿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0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习俗,50岁是大寿,理应好好庆贺一番。于是党内一些同志提议为他做寿,同时宣传毛泽东思想。这年的4月间,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这一计划。这是毛泽东1910年离开故乡以来,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


  毛泽东看了凯丰的信,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做这类事,何况又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经过认真考虑,他在4月22日给凯丰回函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的寿辰为何日,这就引出一个关于毛泽东生日的小插曲。1944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宴请五六名高级干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饭后漫谈时,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问毛泽东多大岁数,毛说是光绪十九年癸巳生人。续又问月日,毛说是阴历十一月十九。续范亭这才知道,毛泽东比他小一个月,去年十一月十九是毛泽东50岁整寿。他当场赋诗一首:“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大家听了鼓掌说好,毛泽东笑着点头致谢。

 

六十九岁生日:作诗设家宴


  196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9岁(虚岁70岁)生日,他比较看重这个生日,过得也很充实。


  此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紧张的。因为中苏两党积累下来的政治分歧和矛盾,经过一段僵持之后,1962年底又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一些欧洲国家的共产党相继召开代表大会,在苏共的指挥下,发声明,作决议,结伙攻击中国共产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密切观察动态,分析情况,谋划对策,布署论战。许多文章的观点、题目、思路,以及发表方式、时间,都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此外,西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也在疯狂反华。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迎来了他的69岁生日。“诗言志”,他把这一阶段蓄积在心中的思想情感,以诗的形式喷发出来。这天,他写了一首《七律·冬云》,并特意标明写作时间:“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这首诗是这样的:“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其实,这一天毛泽东是当作70岁(虚岁)生日过的,这是中国旧时计岁的习惯。他向来对自己的生日漠然,但这次却不同。也许是想到了这是“古稀之年”,是大寿,所以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家庭寿宴,这是前所未有的。


  这天,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备了两桌便饭。参加寿宴的除了毛泽东的亲属之外,他还邀请了四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三位是他的湖南老乡:章士钊、程潜、王季范,另外一位是叶恭绰。毛泽东考虑到这些朋友年事已高,所以发请柬时关照,每位来客可以带一位子女来。章士钊带了女儿章含之,程潜带了长女,王季范带了孙女王海容。毛泽东同四位老人同席,晚辈则与毛的亲属一桌。


  饭前,毛泽东同四位老人谈笑风生,说古道今,气氛欢快。他还问到客人晚辈的生活、工作情况。当他听说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时,风趣地说:“年纪不大,硬是老师哩!”接着说,“你来教我英语行不行?”章含之忙说:“我的英语水平低,不敢教主席。”毛泽东哈哈大笑说:“怕什么,我的水平很低。”一个多星期后,章含之就去教毛泽东学英语,每周一次。

 

最后一个生日:面条全碎在锅里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一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等来到毛泽东的居室,居室里立刻传出了欢声笑语。


  这次生日,毛泽东的餐桌上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负责毛泽东生活事务的吴连登给田树滨师傅打电话的时候,老田正在电话机边守着。田树滨是中南海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毛泽东生日的长寿面,每次都是他擀的。放下电话后,田师傅急忙拿上工具到毛泽东的厨房擀面条。没多久,毛泽东说要吃饭。田师傅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这一幕惊呆了毛泽东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强烈地感受到厨房里浓厚的伤感和惊慌气氛。


  毛泽东吃饭的时间短,菜又不多,只等着吃寿面。再擀面条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当即决定:煮挂面!几十年后吴连登说:“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这顿生日饭,毛泽东还喝了胖头鱼汤,并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显得格外高兴。


  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时,金日成又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表示祝贺。这些苹果,装在竹制的圆形果篮里。篮子的把上缀着两个红色缎带,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亲笔写的:“祝毛泽东主席长寿”几个字。


  毛泽东见了老朋友送的礼物,自然高兴。他拿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端详片刻,然后对身边的人员说:“这苹果,留下两个,其它的你们分着吃吧。”他时刻想着别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毛泽东为何处死4名秋收起义将领?
  • 敌伪特务行刺毛泽东瞬间被警卫战士擒获
  • 毛泽东不考北大
  • 毛泽东“辣椒炒苦瓜”宴请溥仪
  • 青年毛泽东也曾是北漂
  • 郭沫若曾叫安娜 茅盾笔名四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