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学生要读多少诗

时间:2014-12-10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清代黄鞠绘《玩童闹学堂》(局部)

 

清代黄鞠绘《玩童闹学堂》(局部)


    上海一年级新版语文教科书,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经典古诗,引起了很大争议。北京相关专家随后表示,明年将大幅增加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的比例。那么,古代是否重视诗歌教学,如何编写教材?古代小学生要读多少诗?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就是启蒙“教材”


    《魏书·祖莹传》中记载北魏祖莹“八岁能诵《诗》《书》”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品种,诗歌在古代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宋以前小学诗歌教学什么样?诗歌在语文课本中占多大比重?从古籍是当时学生必读,即所谓“必习经”来看,古人重视诗歌教学和学习不虚。古代学生习经,具体来说是学习“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本书,其中的《诗》即现在通称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就被上升到“经”的地位,遂有《诗经》之名。《孔子世家》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孔子将《诗》精减到300首后就是为方便学生阅读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看到的《诗经》,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教材来使用的。


    在中国古代,《诗经》甚至被古人当成了启蒙读物。《后汉书·邓禹传》记载,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说明邓禹很早就读《诗经》了。而且,邓禹并不是最厉害的,《魏书·祖莹传》记载,北魏少年天才祖莹“八岁能诵《诗》、《书》”.类似幼年即能背《诗经》的“神童”,史书中还有不少记载。


    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小学教材,几乎都有《诗经》中的名篇。如明代教育家魏校就曾主张学生要学习《诗经》,他在《庄渠遗书》中说:“一日所读之书,皆用正书,不许私读《幼学诗》及《吏家行移》等书……只抄写风、雅、颂之诗全章,或一二章。”明代另一位教育家、大力提倡基层教育的吕坤,在《社学要略》一书中则推荐了《诗经》中的《陟岵》、《伐檀》、《蓼莪》、《凯风》、《棠棣》、《出东门》、《伐木》、《芄兰》、《相鼠》、《采苓》、《瓠叶》等22首诗歌,作为蒙学读物。


    唐代出现第一部诗歌类启蒙教材《咏史诗》


    宋代《神童诗》《训蒙诗百首》《小学诗礼》《千家诗》均为“蒙学教材”


    诗歌教学普遍纳入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始于唐代。李治(高宗)当皇帝的调露二年(公元680 年),主管贡举的吏部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应加试杂文两首,其中就包含诗赋。此后,入列考试内容的诗歌便成了唐代及以后学生都要读的科目。


    在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唐代,诗歌教材的编写越发活跃。除了选编传统经典诗文以外,有人开始尝试以诗歌形式重写蒙学教材,其中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堪称最佳,在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有学者认为,《咏史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类启蒙教材。《咏史诗》将多达150个历史事件以诗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既读了诗歌,又学了历史。如《咏史诗·沛宫》:“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到了宋代,诗歌教材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像《咏史诗》类的新创诗歌教材。传为北宋汪洙所着的《神童诗》、南宋着名教育家朱熹的《训蒙诗百首》、陈淳的《小学诗礼》等,都是宋代原创的诗歌启蒙教材。其中的《神童诗》影响最大,最深远,由于朗朗上口很快流传开来,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皆出自《神童诗》。


    在诗歌教材选编上,宋代也取得了很大突破。如至今仍在流行的《千家诗》,据说最早便是南宋诗人刘克庄选编的,不仅选了前朝名家的优秀作品,还编入了当代诗人佳作。如第一首即是宋代着名理学家、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明清时期“写诗入门”类课本愈加丰富


    《千家诗》至今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蒙学诗歌教材,其选编标准和风格甚至影响了现代语文课本里诗歌部分选编标准和方向。


    明清时期,虽然人们对诗歌已不如唐宋时期那么狂热,但对诗歌的教学并没有放松,诗歌一直是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内容。明清时期流行的诗歌教材有《千家诗》、《神童诗》、《律诗训》,此外还编写了很多新课本。如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沈鲤便编有《义学诗训》,且开宗明义即称:“余既为义学,仿古庠塾,乃为是编。”


    沈鲤推荐的启蒙诗歌很适合低年级学生,有的诗歌还被现代专家编入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中。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沈鲤当年首先选编出来的。


    清代诗歌教材更多。如张伯行的《训蒙诗选》、王锡元的《童蒙养正诗选》、刘霏的《童子吟》、归继光的《童歌养正》、李元度的《小学弦歌》等。清代影响最大的普及本诗歌读本《唐诗三百首》,就是由乾隆十六年进士孙洙选编的,至今仍广受欢迎。


    明清时期诗歌启蒙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声律启蒙类课本特别丰富,出现了《时古对类》、《千金裘》、《训蒙骈句》、《声律启蒙》、《声律发蒙》、《笠翁对韵》等不少新教材。作为学习写诗、创作对联的入门级优秀教材,《声律启蒙》、《声律发蒙》和《笠翁对韵》最有代表性,使用最多。这三本教材分别由清人车万育、杨林兰、李渔编着,其功能、结构都差不多。三本书的开头如下--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声律发蒙》:“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需要说明的是,《声律启蒙》最早由元人祝明编写,清代的同类书应该是在祝明版基础上编成的。


    古代诗歌入选教科书也曾有分歧


    清代晚期《社学章程》仅推荐《小学》《孝经》等非诗歌类书目


    如同现代教育界对诗歌入选教科书存在不同看法一样,在古代,对什么诗该入选?学生该学什么?应该读多少诗?也存在分歧。


    宋人欧阳守道在《巽斋文集》“省题诗序”中记述:“寿翁来访,与予纵言至省题诗,予叹此诗幼学之所从事。而书肆所刊,或杂以轻薄子鄙亵语,口授之业不为删择,或反赏爱其流丽而使效习之……”欧阳守道为南宋后期教育家,从其所述来看,当时用于低龄幼儿教育的诗歌类读本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选编标准不统一,不少书商出于赚钱的目的随意选编,这与今天一些书商乱编乱凑教辅教材很相似。


    古代不少小学都是私塾或民办学校,所用教材往往自选自编,由于老师水平不一、价值观有异,在诗歌篇目的选择和教学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明代教育家魏校、黄佐、吕坤,三人均青睐《诗经》,教材爱从《诗经》中选择名篇。但在具体诗歌篇目上,三人的选择很不一样。魏校推荐阅读整本《诗经》;黄佐推荐《诗经》中的《鹿鸣》、《关雎》等12首诗歌;吕坤则推荐《陟岵》、《伐檀》等22首诗歌。


    吕坤认为,设立诗歌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怡养性情,以诗歌消除邪僻之心,所以他对诗歌教材的选编相当严格,要求选“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在《蒙养礼》中,吕坤还进一步阐述了诗歌“艳冶家语,长欲导淫,切宜深戒,久则流于邪放,只是以理义之心行之便好”.用现代教学观来理解,就是选入教材的诗歌要易读易懂,有生活气息,贴近社会现实,一些格调不高的诗歌不要选,以免学生从小学坏,充满物欲。


    在教学上,魏校在《岭南学政》中所编订的课程表要求,学生“午学”要抄写诗章,并歌咏、记诵所歌诗章;《义学诗训》的作者沈鲤在《义学约》中则规定,学生必须每天吟诗一首,次日放晚学时背过,“晚学”吟诗。


    清代后期,甚至出现不提倡学诗的现象。《神童诗》、《千家诗》、《小学诗》等,是清代一般小学必用教材,但“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之一的丁日昌却一本也不选,他在《社学章程》中仅推荐《小学》、《孝经》等非诗歌类书目。


    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
  • 中国古代哪些城市因避讳而改名?
  •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情人节”
  • 中国古代的雪有多大
  • 中国古代的“官邸制”
  • 古代学校为何称“庠”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