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错过了危机公关的良机

时间:2014-09-29 08:30来源:大西北网-深圳商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备受争议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9月23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奖,获奖诗人周啸天如愿领取“全国优秀诗歌奖”,只是,颁奖方没有给他安排发言机会。同时,对于阿来、岳南零票,以及阿来对评奖的“抗议”,作协官方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这是一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进行的颁奖活动,没有特别的声音发出,断了公众期望看到前段时间新闻后续的念想,因此颁奖氛围可以用“安静”来形容。与国外一些重量级文学奖项在颁奖当天最热闹不同,本届鲁奖透支了人们对它的关注。或者说,对颁奖方来说,能够“安静”地把这届奖项颁发下去,已属难得。


    本届鲁奖所谓“备受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周啸天的诗歌获奖,一是阿来的零票。因为这次阿来参评的作品,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鉴于近年纪实文学创作处于低潮,阿来零票或可理解。两相比较,周啸天的“新闻诗”、“口水诗”和王蒙等人的“过度夸奖”,才是把鲁奖推上风口浪尖的根本原因。


    作协不顾舆论的讽刺调侃、尖锐批评,坚持把诗歌奖颁给了周啸天,有点儿像足球裁判误判了点球,观众席虽一片骂声,但“球进了”已成事实,更改结果实在有损评奖方和评委的颜面,也坐实了外界对评奖漏洞的猜测。但不顾舆论反对把奖颁出去,也无法洗白公众对鲁奖的质疑。对颁奖的无人喝彩,已经表明人们对鲁奖的兴趣又创下了一个新低。


    作为官方性质的文学奖项,回应质疑虽不是颁奖活动的必设环节,但颁奖方仍有必要在颁奖开场时做一说明,或者通过新闻发布会统一给出官方解释,抑或作协官员给予公开回应。既然一个文学评奖活动负面评价缠身,那么在颁奖时无视负面评价,不等于这些评价没发生过、不存在。“躲避质疑”是危机公关最差的做法,作协偏偏选择了躲避。


    本届鲁奖采取的是实名投票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奖项的公正性,但不公布每位评委的投票结果,却让实名投票失去了大部分意义,这种只能内部知晓的实名投票,留下了很大的存疑空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委对记者表示,“我是凭公心投票。但作品竞争如此惨烈,我的实名投票一被公布,已经得罪了大多数人。也许有人一辈子不会释怀。”这名评委的话,说透了国内文学评奖圈子化、不透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追求公正的奖项,拥有自言公正的评委,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把投票结果公开?如果被得罪的那些人着迷于跑奖、利益交换,那么得罪了又如何?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许有人一辈子不会释怀”怎会有如此巨大的威慑力,让评委噤若寒蝉?文学奖项最重要的是推出优秀作品,一切干扰这个目的的外部因素,都应被排斥在外。作为主办方,应给评委创造一个可以大胆投票、公正投票的环境,投谁的票却不敢说,这真成了当下文学评奖的一大怪现状。


    由此可见,舆论对鲁奖的不满,并非单纯是因为周啸天获奖引起的,如果鲁奖的评选机制能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以及所有评委都能像他们承诺的那样,没有任何私心,敢于公开选票,接受监督与质疑,那么批评的声音自然会消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跑鲁奖”官司看点在哪?
  • 作协副主席应该让谁"心安"
  • 文学奖让人心安非易事
  • 揭秘周啸天旧体诗:意识不正 笔力不够
  • 八旬王蒙垂泪赞周啸天诗作:古色古香、新奇时尚
  • 鲁奖乱象应催发反文学权力腐败力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