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曲解重奖考上清华北大的善意

时间:2014-09-11 08:30来源:大西北网-大河报 作者:木须虫 点击: 载入中...

    考上清华北大,恩平考生不仅可以获100万元奖金,还可获赠洋房一套。为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回乡设立高考专项奖励基金。恩平市还设立促进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业绩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进行奖励。(9月9日《南方都市报》)


    设立教育奖励基金,重奖考上清华北大考生,很容易刺激眼球,也容易与时下诟病“状元热”的畸形功利导向,以及公益捐赠扶强不扶弱的畸形观念联系起来。的确,乍一看标题,很像是重奖状元,也像是锦上添花,扶强不扶弱,让那些考取大学家庭贫困的学生情何以堪?


    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公益慈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选择资助谁、怎么资助,他人无权干涉。广东恩平设立的高考专项奖励基金,是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出资的,并非财政资金,无须遵循公平的普适伦理。


    其次,重奖考上清华北大学生,并不等于是重奖状元。清华、北大的限定,客观上把清华、北大作为了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的定位,不是“惟分数”,确立的是对顶尖教育的向往,目的是留住优质生源,增强教育的家乡自豪感。这个定位,或许之于人才培养的理念还有所偏差,然而,教育是系统的命题,不能奢望教育奖励基金来矫正人才培养与教育实现之间的错位。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恩平的教育奖励基金,并不单纯是针对学生设立的,还包括对学校和教师的奖励,这树立的恰恰是尊师重教的导向,1人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几十名教师获大奖,无非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激励教师更热爱职业,让区域的教育更上水平,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勿曲解重奖考上清华北大的善意。教育是社会的事业,公益是对社会的增益,公益与教育的结合,是对教育环境的改善,是很纯粹的善意。任何对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成见,对公益慈善伦理的误读,都是对善意初衷的曲解。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