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高俅”并非只是球技好

时间:2014-07-06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蹴鞠

 

蹴鞠图


  高俅是何许人?其乃宋代的一位蹴鞠高手,由于在广为流传的古典名着《水浒传》中,高俅因一脚高超的“鸳鸯拐”而得到大宋皇帝宋徽宗的青睐,竟平步青云官至太尉,因而被戏称为“中国足坛第一人”……


 

 

高俅原本是苏轼手下的一个“小史”

 


  在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一出场,高俅就是一个市井小流氓。端王赵佶在蹴鞠时,球落到了高俅面前,高俅遂踢出一脚漂亮的“鸳鸯拐”.因为一身高超的球技,高俅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赵佶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也随之飞黄腾达,官至太尉。但他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豹子头林冲等梁山好汉大多都遭到过高俅的陷害……然而,历史上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去甚远。


  历史上的高俅其人生活在北宋末年,卒于1126年。南宋学者王明清在其所着的《挥麈后录》中有过这样的描述:“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也就是说,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先生手下的一个小史,这种小史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小秘书或小书童,他善于抄抄写写,后来苏轼从翰林院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遂将高俅送给曾布(即曾文肃),后来又把其推荐给了王晋卿(即王诜,字晋卿)。由于作者王明清是曾纡的外孙,而曾纡又是曾布的亲生儿子,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关于高俅的这段记录应该是历史上高俅其人真实的写照。那么,作为一个小史的高俅是怎样一步登天、飞黄腾达的?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蹴鞠热”说起。


 

 

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为《战国策》

 


  蹴鞠,也称蹴球、蹋鞠、蹴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并将中国山东淄博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2006年5月20日,蹴鞠还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战国策》和《史记》。


  《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做了赵相后,为联齐抗秦,曾出使齐国。他对齐宣王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提及的齐宣王,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从这部明确记录了蹴鞠的文献典籍中我们不难发现,蹴鞠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已非常流行。在另一部古籍《史记·苏秦列传》中,也同样印证了当时齐国的“蹴鞠热”:临淄城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


  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在齐国流行,与齐国繁荣的经济、浓郁的思想文化、发达的科学技术、尚武的社会习俗不无关系。齐国历代君王大多喜猎尚武,而蹴鞠运动当时曾被视为操兵练武的一个项目,正如《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中所说的:“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蹴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兴盛则在唐宋时期,唐代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曾这样描写过蹴鞠:“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的《清明》诗中也留下过“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名句。特别是宋代,蹴鞠运动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被视为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鼎盛时期。专门介绍蹴鞠的古籍《蹴鞠谱》曾记载有宋代蹴鞠的十种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当时,无论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几乎都酷爱蹴鞠,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太祖蹴鞠图》(原作者为宋代苏汉臣,元代钱选临摹),所描绘的就是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宋太祖赵匡胤踢球的高超技艺在当时赫赫有名,他尤其擅长白打,亦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花式足球”--踢球时,可以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踢起来随心所欲、灵活多变。在宋代这种全民“蹴鞠热”的大背景下,出了高俅这样一位高手显然不足为奇。


 

 

高俅不仅仅擅长“鸳鸯拐”

 


  不过,高俅能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却纯属偶然。据《挥麈后录》记载,一次,王诜与端王赵佶在等候上朝时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自己的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当晚,王诜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球,于是二人开始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将球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赵佶大喜,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篦子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后来哲宗驾崩,端王成了大宋皇帝,皇上身边的红人何愁升迁?


  可是,宋代哪怕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也要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挤入文官圈子可谓难上加难,所以做武臣不失为其步入仕途的捷径。但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不得为三衙的长官。于是,宋徽宗将高俅托付给戍边大将刘仲武。《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高俅掌管禁军20余年,为讨好宋徽宗,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每次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都是热闹非凡:“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令宋徽宗看后满心欢喜。


 

 

高俅并未镇压过宋江领导的起义军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水浒传》中108将的不少故事情节都是施耐庵虚构的,高俅如何迫害梁山好汉的情节同样也有很多“艺术加工”.从史书、文人笔记等资料来看,历史上确实有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宋江起义的时间是在宣和元年(1119年)到宣和三年,起义的地区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省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名将张叔夜,张叔夜当时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同样,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唐玄宗为解暑在“办公室”铺冰砖
  • 古代哪位皇帝是体育明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