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致仕诗多为表达“无为不争”之意

时间:2014-03-27 08:30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彭庆东 点击: 载入中...

  古代官员称退休为“致仕”,意即辞职归家,或叫告老还乡。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约为70岁,患疾则可提前。很多人会作致仕诗以表达各不相同的心境。


  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这位孙太守表明了他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的决心,坚定中显露洒脱,乐观中不乏幽默。


  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刚满60岁便主动要求回乡养老,并作一首致仕诗表明心迹:“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草屋傍林泉。因思若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却文章不值钱。”自我调侃的背后实质是为了躲避朱元璋坐天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灾。


  囿于官场政治、权力之风险,所以,除却身体状况之外,古代官员尤其在朝为高官者能够平安地到达退休“驿站”,善始善终实属不易,故其致仕诗多是于风趣感慨之中表达出的“无为不争”之意。宋代无门和尚的一首《颂》诗便是官员“退休”的注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防假冒伪劣古人有何招
  • 古人休闲九大雅事
  • 古人是何时发现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
  • 中国古人为何管当兵叫“入伍”
  • 古人寻觅意中人?热卖的只有元宵?
  • 古人过年喝什么酒?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