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笔记中的教子故事

时间:2014-03-16 08:30来源:北青网 作者:刘兴亮 点击: 载入中...

司马光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大学者。他所著《资治通鉴》已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史学名作,并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实际上,除《资治通鉴》外,司马光还有一些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后世研读。这其中如笔记类作品《涑水记闻》就颇具代表性。此书所记故事虽多只言片语,但内容均为司马光亲见亲闻,记载也多丰富生动,足可为学术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所利用。下面,笔者就将司马光《涑水记闻》中的几则宋人教子故事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寇母掷子

 


  宋真宗时期的名臣寇准小时候不务正业,不修小节,颇爱飞鹰走狗,且常常与一些市井无赖混迹于街井闾巷。为此,寇准母亲非常生气,常常劝寇父严加驭子,然收效甚微。一次,寇准于饭后不思读书,又欲出走。寇母遂大怒,命家人将寇准锁闭屋内,拿起身边一块秤锤便砸过去。这秤锤不偏不倚正好砸到了寇准的脚后跟上,顿时血如泉涌,造成他多日无法行走,不得不以读书消遣。久之,寇准竟浸淫其中,最终于朝廷科举之时,一举登第。后来他拜相富贵后,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每次触碰到脚腕上的伤疤,即泪流不止。


 

丁顗藏书

 


  宋人丁顗,善经营,好货殖,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至晚年已积攒下万贯家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了如此丰厚的家资,丁顗并没有奢侈享乐,营田置产,而是将钱财全部换做书籍。当时就有人问他:“你买这么多书还有机会读吗?”丁顗闻之,笑答:“我买这些书,虽然不能去读,但是我的后世子孙中,必然会有好学上进之人,他们未必不会去读。我以家财购书,正为家族长久计。”果如丁顗所料,他去世后,丁氏族人中多有向学求仕者。特别是其孙丁度最终科举成名,甚至一度官拜宰相。


  宋氏烧书


  宋仁宗时期的大臣张奎、张亢的母亲宋氏,本为白族。嫁于张家后,见丈夫喜好黄白之术(即道家的炼金术),宋氏怕此好波及儿孙,遂于一日乘夫外出,将黄白书籍尽数烧毁。丈夫回家后,看到自己所积之书被毁,非常生气。宋氏从容言道:“你有两个儿子,不让他们好好读书,而是让他们看你炼丹奉道,这样做,他日何以振兴张氏之门?”丈夫听后很惭愧,从此不再崇黄白之术。宋氏平日在家,不爱金银,唯愿购书,并亲自教两个儿子读书。有客人来找其子,她就于窗口静听。如果客人与两个儿子谈论文学、政事,她就于庭院内设美酒佳肴款待。如果客人是来闲谈或者与其子戏谑,则不备饭食。他们一家侨居常州之时,当时北宋大学者胡宿还只是个举人,但是宋氏认定胡宿学识,觉得他日胡宿必然会声名昭彰,于是令子从其学。从此以后,如果儿子们想要出去玩耍,她定会藏起衣履,不让他们出门。但是如果胡宿召见,她则即刻遣赴。在宋氏一意调教之下,张奎、张亢二人终于双双登第,为世人所称颂。

 

王旦不留资财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为真宗皇帝所敬重。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做官清白,不慕财富。司马光记载说,王旦居相位时,有人于街衢售卖玉带。王旦儿子认为玉带精致,就拿给王旦看,并试图购买。王旦看后,让其子系玉带于腰间,并问道:“系在身上还看得见漂亮吗?”儿子说:“系在身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见?”王旦说:“自己负重却让人家赞美,那不是很劳累吗?快还掉它。”王旦一生不买房置产,他说:“子孙应当想到自立,何必为他们买田置房?产业置办越多,家财越丰厚,子孙为财而起争斗也就越厉害,财富只能让他们成为不仁不义之人。”王旦为官期间,并没有利用权力为子孙请官。他死时,其子王素甚至尚未出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齐国亡于秦国只因胃口太小?
  • 司马光的节俭观
  • 司马光地窖著《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有记载:杨贵妃真为安禄山洗过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