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和溥心畬的乱世佳人们(3)

时间:2014-03-13 08:24来源:《艺术商业》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本以为这对画坛伉俪会一直携手同修,但溥心畲后来还是另纳妾室!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结发妻子哪能容忍这样不堪的感情背叛,长期积郁在心,罗夫人气得两次严重中风,50岁便撒手人寰!让溥二爷欲罢不能,让罗夫人百般崩溃的第三者,不是别人,就是罗清媛的贴身丫环李墨云(名雀屏)。


 

纳丫环为妾小人掌权得势

 


  李雀屏,一个在小胡同里长大,时常以捡煤渣补贴家用的卑微女孩,当年被项太夫人用一百块银元买来做了丫环。或许在进来之前,她从未见过这样阔绰的王府宅邸,做梦也不敢想象自己还能每天服侍前清王孙与夫人。就是这个怯生生的丫头,正好遇上人到中年、对原配夫人只剩亲情的溥二爷。


  正如她的名字,少女孔雀开屏了,几分妩媚惹得男主人春心荡漾。于是溥心畲为之魂不守舍,对她很是迷恋。这位丫头很快飘飘然起来,居然恃宠而骄,惹得府内上上下下都很讨厌她。项太夫人看在眼里,也觉得不成体统,就把雀屏赶出去了。只怪这不争气的溥二爷鬼迷心窍,居然也经常出门去找雀屏,把车停在贫民胡同的门口,引来街头巷尾的议论。项太夫人实在颜面难堪,只好把雀屏又召回来,1936年定为儿子的侧室,赐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墨云。那年溥心畲正好40岁,墨云18岁。第二年,主持家务的项太夫人就去世了。


  按理说,罗清媛这时应该担起主持家务的重任,但她的溥心畲世俗能力与丈夫一样,约等于零。也难怪,富贵千金出身,后来又嫁给皇族文人溥心畲,两人整日舞文弄墨,哪知晓柴米油盐的琐事呢?这位憨厚有余、干练不足的大夫人,有她致命的弱点:对丈夫疏于管束,对孩子宽于管教,对一个没落大家庭的财务管理更是一片茫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面对日益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罗清媛显得手足无措,并且当时她因极度抑郁导致首度中风。而她的大女儿韬华也和父母一样,不会持家。从小过惯苦日子的李墨云,很会精打细算,于是她逐渐管了家,掌了权,得了势。很快,恭王府又不能住了,溥家搬到北京西郊的颐和园介寿堂租住,经济更为堪忧。


  李墨云掌理钱财、把持家中大小事务后,一边开源一边节流。她一方面不停地接订单,催着丈夫大量画画;一方面苛扣佣人,吃的用的都降级,自己却吃鲜虾大鱼,让佣人怨声啧啧。当时居住颐和园的另一位画家就是张大千。“南张北溥”的说法,那时已经为人津津乐道。所以李墨云对张大千格外热情,总希望他能多多与溥心畲画画,皆因为这样的画作更好卖。后来张大千抱怨,他们合作的画,好多都被李墨云收去不知下落了。


  客观说,李墨云当时持家有功。但是这位麻雀变凤凰的少妇,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越来越膨胀。1949年南渡台湾后,溥心畲实际上成了她的赚钱机器,连看电视和聊天的时间都要受其限制。平时还只供给他劣质烟。为在经济上彻底控制,李墨云掌握着溥心畲全部的书画用印,所有作品,必须经她盖上印章,收取润金。这逼得溥心畲不得不隔三差五地暗自在朋友家作画,钤上由学生帮助刻的印章,以应答社交所需。


 

晚年情感不堪沦为摇钱树

 


  嗜钱如命的小人习气,还不是最让溥心畲寒心的。堂而皇之的红杏出墙,更让溥大师倍受羞辱。摘“杏”者是夫妇二人1947年在杭州认识的奶油小生章宗尧。招待所员工章宗尧特别会拍马逢迎,陪同游玩,颇得溥心畲欢心,更得李墨云“欢心”.1949年偷渡时,章一家五口与溥同舟。到台后,章自称是溥的经纪人。其时,章已有3个孩子,妻子原本希望来台后丈夫能与李墨云断掉,无奈未果,其妻与三子女又辗转回到大陆。在台初期,章一直住在溥心畲家。那时刘河北等学生也借居溥先生寓所,他们目睹李、章苟且,为老师悲哀不胜。年逾五十的溥心畲对此早有觉察,也知此事已成他人谈资,但隐忍不语,很少形之于色。


  也许,看尽世态炎凉的一代王孙,认命了吧。他深知自己不食人间烟火,却生逢乱世,又遇人不淑。一介老书生,只知画画写字,供养烟云,没有自我料理能力,生活早已被李墨云牢牢掌控!君子奈何?只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后来章宗尧搬出溥家,自立门户。直到溥心畲作古后,李墨云始知在她与溥心畲1950年代访日期间,章宗尧不但另结新欢,且生有二子。二人关系因此终结。李墨云后来另嫁他人,而她与溥心畲没有孩子。


  这张纠葛的网脉中,溥心畲是最大的牺牲品,成为被李、章二人挟持的摇钱树。老大徒伤悲的溥心畲,晚年天天盘膝作画写字,人生悲欢离合都化为笔底风雨,不然日子过得更难堪。这种难堪,甚或是不堪,在他1955年从日本被“押”回台湾后,更加沉重。抑郁、无望、落魄的溥心畲,8年后患上鼻咽癌,68岁就在台病逝。张大千比他长寿多了,活到85岁高龄。


  做人就做张成仙再做溥


  有人说,堂堂溥心畲的后半生居然毁在一个女人手里。此言也对也不对。若是换作张大千遇到李墨云这样的女人,其结果一定不会如此。到头来,除了新旧交替的时代原因外,还是性格决定命运。


  从偏僻的四川内江走出来的张大千,小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闯出来打开世界的,所以这种向上的奋斗没有什么心理包袱,而且也锻炼了张大千洞明世事的能力。这种草莽之气、野逸之状,是一种天才的雄性气质,爱热闹、爱朋友、爱赚钱、爱花钱、爱出名,不仅一路遇贵人相助,还一路遇佳人相伴。人生在世,就是要接地气、混得开,这是张大千作为职业画家的过人之处。他最知道江湖有多大,社交时动如脱兔,绘画时静如处子。


  这般聪明理智的开合本领,是溥心畲欠缺的。他自小浸泡在大清帝国的皇族教育中,怎可能深谙俗世尘情,并穿梭自如?本色华贵的皇家文人,又做了多年的西山逸士,不喜交际,不做无谓应酬,一举一动没有丝毫俗气。这样的前清王孙,涉足民国社会后的“捕食”能力,不免显得孱弱。在选择和驾驭女人的问题上,此弱点集中体现出来。张大千一生放浪形骸,三妻四妾,但是他总能很有力地把控关系,为己所用;溥心畲的个人生活则要低调黯然许多,正室是包办婚姻,唯一自己选择的小妾却是让自己吃尽苦果的“搅家精”.


  一边是“得意须尽欢”的张大千,一边是“金樽空对月”的溥心畲,这辈子做人还是要做张大千,下辈子能成仙的话,再做溥心畲吧!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张大千三跪红颜知己
  • 张大千品蟹后吃4杯冰淇淋险送命
  • 张大千丧妻后曾皈依佛门
  • 孟小冬为张大千“最后一次清唱”
  • 传宋美龄当年曾欲拜溥心畬为师学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