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语文课,教法也该提提档

时间:2013-11-22 10:40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婀娜 点击: 载入中...

  日前,北京市就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从2016年起,北京市中、高考的语文都增加了30分。这让不少长期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既感兴奋,又感压力倍增。


  如何让加分之举切实起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作用,改变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渐被边缘化的现状,应当引发更多的思考,并从改变评价形式、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革新课堂形式等方面做系统而深入的改革。

 

 

  倒逼:青少年语文水平退化明显,提高语文分数权重,旨在用考试指挥棒改变现状

 


  "语文本身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台湾着名学者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内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凸显了,语言文字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强了。"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周鸿祥说。


  "语文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影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比肩的。它对国人的思维习惯、文化心理、精神世界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经纶中学语文教师李良益认为,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工具和途径,如果把各种学科比作一个人的组成部分,那么语文就是骨骼。


  但令人焦虑的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外围环境并不理想。一方面,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网络语言的随意和粗鄙,极大地破坏了本来纯净雅致的汉语。另一方面,从教育内部看,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从幼儿园到高中,语文教学过度技术化,沦为工具的训练和训练的工具。比如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范文并整合、套用,这种训练使得孩子们形成了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系统,一套是真心话,一套是假话空话,长此以往,将对整个社会文风造成负面影响。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分值增加的越高,语文教学的任务越重,语文教师肩头的担子也越重。"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志勇老师说出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心声。


  "北京中高考加强语文权重,是用考试指挥棒来改变这种现状。"李良益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有国家层面的考虑,民族复兴根本的应该是文化复兴,必须重视母语教学;也有社会的呼声,在现代科技的围剿下,汉字已经远离年轻人的笔端,年轻人经常提笔忘字,不会书写。"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育现状的不理想,必须用考试改革来'倒逼'语文教育。"

 

 

  反思:语文教育常被边缘化,教学方法冰冷死板,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

 


  早在30多年前,吕叔湘曾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话如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老师们普遍认为,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不尽如人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种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差上。袁志勇指出,如今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编制的。但教材使用者如何全面、深入理解这个标准,找准其与语文教学对接的契合点是一大难题。如何分析、使用好教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完善科学的检测评估体系……这一系列与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细节与问题无法得到跟进与落实,便会带来语文教育教与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失衡。


  语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也并没有真正被重视。尽管考试分值很高,但在应试教育的大风气下,不少学校依然在学生备考阶段将语文的重要性降低,将短期突击能够迅速提高分值的科目放到更重要的时间段,并给予更多的学时。


  "语文学科不像理科知识,学生能够在反复训练中快速习得。语文这种形象思维学科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要更多地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来体味感悟。以往的积累感悟少,短时间突击是根本无法快速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的。"李良益分析认为,"现在的考试体制和评价机制也必然造成在急于出成绩快速要分数的迫切需求下,语文教育被边缘化。社会上鲜有语文补习班就是一个印证。"


  而教学方法上的不尽如人意也是降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出于教师的能力与方法等多种原因,一些语文课堂冰冷、死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对于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曾不无忧虑地谈道,"教学要讲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中小学教学。因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是不健全的,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我们必须凭借能够吸引、调动、启发他们,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的方法,让他们有效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发展能力。"

 

 

  回归:应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素质和能力培养

 


  "不管是北京中高考的语文分数是否增加,作为一个职业语文教师,高度认识重视母语教育的深刻意义,竭力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命题。"袁志勇老师说。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不少专家和学者近年来大力呼吁与倡导"大语文"的概念。即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统一起来,不单纯地偏重于其中任一方面,尤其是不能以"工具性"压倒"人文性".


  记者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这两条线。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发现,语文教育中有些东西无法纳入这两条线中去,如思维品质、学习习惯、语言积累、语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导致这些内容始终在语文课程的视域边缘徘徊。经年累月后,造成了公众语文素养下降、审美趣味不高甚至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敬畏感都有所下降等。


  因此,专家们强调,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包括字词使用、语法结构等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习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智力发展、人格个性的塑造,在长期的教学、熏陶、浸染之后,将这些内容积淀内化为一种基础,再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考试过程展现出来。


  周鸿祥认为,提升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老师们不能简单地教授字词语法、篇章结构,要有情感的投入,要体现思想的深度、培养思维的多元和学习的快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 高中语文课讲授爱情篇目引热议:选哪篇?如何教?
  • 黄盈《语文课》:用情怀赢了情节
  • 文化政绩观要端正
  •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 人民日报:期待开门办春晚的成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