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炜:文学过分急于走出去是一种自卑心理

时间:2013-09-10 11:0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苏亚 点击: 载入中...

张炜

 

  作家张炜长篇小说年编、散文年编、短篇小说精选英文版新书日前在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发布。


  作为"文学鲁军"最具说服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山东作协主席张炜从1980年发表小说起,发表了近1400万字的文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300多部,获奖60余次。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今年,张炜将自己的作品按"年编"形式分张炜散文随笔年编、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张炜长篇小说年编三个系列出版。长篇小说年编共19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从《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到《你在高原》的10部单行本以及2012年的《半岛哈里哈气》,囊括张炜的全部长篇小说。散文随笔年编共20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迄今最完备的非虚构文字集结。


  张炜对于翻译自己的作品非常谨慎,每次都会请专家鉴定译者的文笔,"在这20年里,我个人否定的外文版本不完全统计有十几部了。"他觉得急于将作品介绍出去不是目的,如果草率地推出低质量的译本没有意义,反而是对中国文学的损害,"我不希望他们仅仅是翻译故事,更要结合语言的特质相对完整地传达出来作品的精髓。"因此这次首发的两本英文版书显得尤为不易,这两本英文版书是由加拿大皇家科林斯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张炜,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和《张炜短篇小说精选》。前者旨在让西方读者在集中和有限的时间里了解张炜及其作品,后者收录了张炜的8篇精华短篇小说。


  谈及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因素,张炜认为翻译是主要的瓶颈,"不是译者懂中文,有流利的外语表达就可以。文学是语言艺术,翻译需要把原本的语言艺术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艺术,这是非常困难的。"而全世界范围内高水准的译者数量不多,能够把中国文学很好地翻译出来的人数不超过两百人,让他们翻译大量中国作品显然是不现实的。"文学走出去一定不要急。翻译是语言的再创造,急于推出大量作品没有意义,好的作家要有这种自信,过分急于走出去是一种自卑心理",张炜主张作家应踏实写作,中国文学的"走出去"不应操之过急,需要稳步推进。


  从文学本身而言,张炜觉得当代中国作家也应抱着平等的心态,对国内外的大师抱着仰视的态度,同时对自己的文学作品怀有自信,"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写了一些作品就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家",当代有无大师不应由当代人评价,大师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经过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后自有定论。张炜认为现在很多国外的读者还没有完全做到从语言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文学作品,而是将此当做获取其他信息的窗口,他希望可以"联合一切平等待我文学之读者",努力让国外读者欣赏我国文学作品的思想、诗性、艺术。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 毕飞宇妙谈改编:女儿出嫁后 爸爸少干涉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销售”侯小强:要么爆款,要么死
  • “童书分级”并非多此一举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