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当红明星引发的晚清官场大案(2)

时间:2012-08-06 10:16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登山 点击: 载入中...
 
  此时奕劻父子见祸事临头,惊慌失措,连忙向袁世凯求援。载振甚至抵津问计,袁世凯思忖再三说:“唯今之计,一定要令杨翠喜出京,否则我也没办法。”载振追问何以故?袁世凯说:“令其出京,暂避他人耳目,等朝廷派人查办时,已无确实证据,且无论派何人查办,到天津必先见我,我从中调停,一定可以避重就轻。”载振点头而去。袁世凯马上召心腹杨以德,令其一昼夜间携杨翠喜来津。杨以德素有干才,至京后,以骡车挟翠喜出城,是夜行百里,至黄村,乘次日京奉车至天津。袁世凯又使人威胁利诱天津富商王益孙,令其自认买杨翠喜为使女。此外,袁世凯又嘱商会会长王竹林,要他断不可承认与段芝贵有金钱往来。在查访大员尚未出京之时,袁世凯早已一切安排妥当了。
 
  载澧与孙家鼐奉旨后,也不敢得罪庆亲王,决计敷衍了结,免树政敌。他们并没有亲力亲为,又派了恩志、润昌二员往天津查访。恩志等二人到津后,传杨翠喜到案,杨翠喜说她早在今年三月已为王益孙买为使女,有身契可证,而王益孙亦是如此说的,口供相符。而王竹林则根本不承认有借钱给段芝贵之事,如此一来赃证俱销,载澧与孙家鼐以“杨翠喜案”虽有风闻,查无实据覆奏。四月五日,颁下上谕,以御史赵启霖“于亲贵重臣名节所关,并不详加查访,辄以毫无根据之词率行入奏,任意污蔑,实属咎有应得。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儆”。但慈禧也看出段芝贵只是一个未补道缺的候补人员,没有任何特殊功绩,忽然赏给布政使衔署理巡抚,其中大有蹊跷,不待明言,于是下诏撤销段芝贵的任命。
 
  “杨翠喜案”再起波澜
 
  段芝贵买官之事本属实事,只因袁世凯之巧于弥缝,而奉旨查覆之醇王、孙家鼐二人又复颟顸瞻顾,苟且了事,所以赵启霖最后反得到一个“污蔑亲藩”的罪名,被革掉御史。
 
  上谕发布后,朝廷舆论再次大哗。都御史陆宝忠、御史赵炳霖先后上奏,为赵启霖申辩。全体御史连日开会,策划联名上奏,为赵启霖辩白。风波之大,前所未有。其中铁面御史江春霖更上了一道奏折,就载澧、孙家鼐之“彻查”疑窦及供词之支离恍惚,指出其中有六点可疑:“买献歌妓之说起于天津报纸,王益孙是天津富商,杨翠喜是天津名妓,如果是二月初即买为使女,如此大事,近在咫尺的天津报馆何至于误登?这是疑点一。天津购买使女的身价,只有数十金,至百金已极少见,而王益孙用三千五百圆买一使女,比常价高出几十倍,愚不至此,不合情理,可疑者二。杨翠喜乃天津当红名妓,正在走红赚大钱,如何肯屈身当使女?可疑者三。据王益孙称,他购买的杨翠喜只是普通人家的养女,而杨翠喜则自称在天仙茶园唱戏,二人供词互相矛盾,不知信谁,可疑者四。名妓杨翠喜脂粉不去手,罗绮不去身,根本不适合做家事,可是王益孙却称将其买回家服役,不知所役何事?可疑者五。坐中有妓,心中无妓,这等境界岂是一个盐商富豪能够达到的?而曰买为使女,人可欺
 
  尽管有袁世凯的巧为弥缝及载、孙二人的掩护开脱,但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奕劻还是引咎自责,保证今后更要谨慎从事;而载振则奏请开去御前大臣、农工商部尚书及各项差使,并云:“不可为子,不可为人。再四思维,唯有仰恳天恩,开去一切差缺。愿此后闭门思过,得长享光天化日之优容……”如此一来,历时十天的大参案方告一段落。但奕劻与袁世凯则从赵启霖的参劾中体会到政敌的攻击力量。朝廷内部“袁党”、“瞿党”两大敌对集团,至此更形同水火,也导致“丁未政潮”的引爆。
 
  当时有人这样评论说:“以翠喜一身,时而台榭,时而官府,时而姬,时而伶,时而妾,时而婢,极却曲迷离之况……以一女优,而于一代兴亡史上居然占有位置,而牵动一时之政局者,当数杨翠喜矣。”“丁未政潮”让杨翠喜迅速名闻全国。邓之诚先生在《书杨翠喜案》一文中也说:“杨翠喜寻常里巷中人,非有倾国之貌;因缘时会,亦得挂弹章,腾万口。衰世乏才,乘时擅权者,率不能高于此辈,良可慨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