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为何总是集体行动?

时间:2012-07-05 10:11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张田勘 点击: 载入中...

 


 

  “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一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一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最近广东雷州、湛江一带也领教了蝗虫的嚣张。


  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它们的集体行动。一只两只或者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庄稼、植物都构成不了威胁,但如果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甚至攻城略地,这便成了“蝗灾”。


  “蝗灾”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西部非洲也曾发生蝗灾,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时仅控制蝗灾这一件事,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2006年6月,澳大利亚曾遭遇7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全省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当时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覆盖了成片的土地,连绵长达20公里,面积大如整个西班牙。


  研究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灾难?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他们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幼虫的发育情况,把不同数量的幼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幼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幼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便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偶然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但在野外它们是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才会一致行动。研究人员因此发现了控制蝗虫的一种方法: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就开始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这样便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有规模攻击的危害。


  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幼虫达到75只时,它们便不再会各自不自觉地改变方向,反而开始集体一心一意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也表明在一个生物群体太多的情况下,通常它们会别无选择地“随大流”,或丧失主观意识。


  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到达一定量时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


  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并遗传下来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就有助于相互照顾和飞行顺利,如大雁南飞时会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会像蝗虫这样一致行动,原因都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猎杀。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马、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猎杀。人类也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当人类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但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


  对于蝗虫来说,情况特殊之处在于,它们既是食草动物,又是会吃掉同类的动物。它们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想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平行的统一行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