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如何看妇女自由?

时间:2012-06-13 10:11来源:《山花》 作者:王峥,刘海燕,及烁 点击: 载入中...


鲁迅的一生是和封建旧势力抗衡的一生,是拯救唤醒国民的一生,是同情中国妇女的一生,是挖掘与批判国民自身弱点的一生。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对妇女解放道路问题的探讨其实就是他一生思想的体现。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带有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穿透力。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的女性世界,去感受他对女性又爱又怜、又悲又悯的复杂情感。


中国女性的解放滥觞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女性解放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的起点。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禁缠足,开女禁,兴女学。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过于强大,对女性的压迫仍然根深蒂固,人们并没有看到女性解放的曙光。五四时期,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指导下,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以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保守,以民主反抗封建专制和伦理纲常,目的是追求人的自觉与解放。在旧式文化之中,妇女是受压迫最深、被礼教残害最苦的性别群体,是需要被解放被拯救的群体,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妇女的解放问题,更是关系到“五四”文化对传统旧文化的颠覆,因此妇女解放成为反封建的最主要内容。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中,鲁迅是全身心投身其中的,他首先猛烈抨击的是封建旧道德和礼教,于1918年发表的《我之节烈观》中,他首先针对北洋军阀所鼓吹的“只要女子节烈,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可得救”的荒谬言论,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本来节烈只是夫妻二人的事情,可是军阀却要把节烈这件事提高到关系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上,以此来约束女人。男人可以多妻多妾,而女人却要节烈,这明显是对女人的戕害,因此鲁迅指出,“不顾别人的民情,又是女人应守节,男人应多妻的社会,造成如此畸形的道德,”同时鲁迅又指出了数千年来女人被书写,被压制的命运,“历史上败国亡家的原因,每每归咎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汗,木兰从军就可以保情;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出息的男人。”鲁迅对历史上“红颜祸水”进行申辩。女人被男权所塑造,成为历史上沉默的他者。千百年来,女性是没有言说历史的,是失语的,她们对自己在历史中的境遇无权辩解,只是历史中的空白。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在中国已形成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压迫体系,而女人则处于压迫阶序最低位置,“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转》昭公十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鲁迅深刻揭示了女人在宗法社会里所遭遇的性别压迫。在长期的历史中,女人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一直是以沉默失语的他者出现,是一个被贱视的群体。


我们总在说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使女人处于被动地位的话,其实几千年以来,受封建思想侵袭的女人很多时候是主动地维护封建秩序,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更是充当了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鲁迅笔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妇女形象,揭示了这种深刻的国民劣根性,试图唤醒民众,唤醒广大社会底层妇女的自觉。鲁迅在小说《祝福》、《明天》和《离婚》中塑造了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等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们身受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压迫,是在封建制度下挣扎的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鲁迅一方面在同情她们悲剧命运的同时,一方面又指出她们的愚昧、麻木。她们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不知自救,逆来顺受,在痛苦中消磨了自己的一生。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性,而这个共性也正是几千年封建压迫的结果,几千年来,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愚昧无知,却又麻木不仁,从鲁迅笔下所描写的人物来看,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长期受奴役的妇女丝毫觉察不到自己受压迫的命运,并且在长期的封建意识压迫下,把贞洁等封建社会赋予妇女的枷锁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这就是封建社会之于妇女最可悲的地方。


鲁迅已在《我之节烈观》说过,“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深受,然而不利自他。”可见守节并不是人人都愿意的,这只是宗法势力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烈女传》成为统治者得以教化人的一种工具,使无数青春女性为了一座贞节牌坊将自己的欲望扼杀了,单四嫂子只是万千妇女中的一个。


尽管也有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也有与封建制度试图抗争的女性,但是和束缚了人们几千年,在人们思想中世世代代渗透的封建观念相比,如同隔靴搔痒,丝毫不可能触动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有牢固的封建统治秩序。祥林嫂的抗婚可以说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她的意识里仍是受封建思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毒害,她所维护的,在他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仍就是维护封建旧道德。鲁迅笔下描写的这些女性,往往是与旧社会抗争得越激烈,其悲剧色彩越浓厚,人们对她们的同情也就越浓重。


面对强大的封建秩序,人的挣扎都是脆弱的,无力的,女人只是一个被动者,一个被他人言说的事物。女人的任何作为,都只是无端的增添社会茶余饭后的评论而已。鲁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毒害,同时也反映了劳动妇女自身所存在的弱点。她们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过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受的压迫。鲁迅渴望借助自己的描写,借助自己的披露,唤醒妇女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意识,显然,他的尝试是失败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日本的教科书如何“大换血”?
  • 古代演员如何扮演皇帝
  • 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
  • 红军如何躲开蒋介石的“石达开诅咒”?
  • 蒋介石如何对待菲律宾排华法案?
  • 古人起名时如何选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