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美乒乓外交:周恩来如何应对嬉皮士提问

时间:2012-02-07 13:26来源: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周总理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那个嬉皮士科恩举了一个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周总理说行,请。结果他问的什么问题呢,请问总理先生对嬉皮士有什么评论,大家出乎意料之外,万万没想到问这么个问题,那么嬉皮士是当然在国内受批判的。周总理就回答他主要的意思,青年人是社会里面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他们总是在寻找真理,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凤凰卫视2012年2月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在40年前,也就是1972年2月的一天,一架名为76年精神号的飞机,从美国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起飞,它的目的地就是中国北京。这架专机里坐着的正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从华盛顿飞往北京,按照正常的飞行速度不过十多个小时而已,但是尼克松的这次旅程却用了23年的时间。

  因为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之间就中断了关系,进入到文革之后,美国更是被宣传为中国的头号敌人。这一期间,美国人对共产党中国更是一无所知,然而就是这两个互称恶魔的敌对国家,在这个最为敌对的时候,却走到了一起,并且让之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请您和我们共同关注回望1972尼克松访华日记。

  解说: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我们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飞往北京,当飞机加速离开地面时,我想到马尔罗讲的话,我们正在开始一次在哲学上争取有所发展的旅程,这个旅程正像很早以前,在地理上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一样不可预卜,并且在某些方面一样危险。

  晚年的尼克松在回忆起当年出访北京的旅程时,写出了上面这段文字,飞机在距离地面几千米的高空飞行,尼克松的心也随之悬浮在半空中,不可预测,他即将到达的地方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杨正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作为当时来讲,反美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就在1970年5月20号,毛主席发表了一个很重要的声明,后来概括为《520声明》。在《520声明》当中发出来一个响亮的号召,就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以当时正好是这个反美斗争出现了一个高潮,如火如荼地在进行当中。

  解说:可能就在《520声明》发表之后不到半年,全中国反美斗争还在火热进行之时,中国的政治风向却峰回路转。1970年10月1号,天安门广场再一次掀起了百万人的国庆大游行,这种游行对于身处文革的中国人本身没有多少新鲜可言,但是这一次却与以往不同,一个人的出现将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天安门城楼之上,这个人不是毛泽东,而是站在毛泽东身边的美国人埃德加·斯诺。

  杨正泉:当时被外电评论,这是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所以引起了特别的注意,一些敏感的人士就有一点觉察,觉察到其中可能有一点新的动向。

  解说:说到斯诺,他应该算是一个特殊的美国人,因为早在1936年他就在中共地下组织帮助下,访问过陕甘宁边区,并且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人物,成为第一个进入边区的西方记者,之后斯诺的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更是成为上世纪30年代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如今正值文革的反美高潮,斯诺却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心,这不禁让人疑虑重重。

  熊志勇(外交学院教授):中国的环境,当年确实是国内的都是文化大革命,国内形势应该说比较紧张,到处都是斗争。那么现在当然看来当年我们只知道苏联的威胁,那么特别是1968年的珍宝岛之后,中国人就真以为苏联要会打中国,所以那时候深挖洞广积粮,我记得那会儿在农村非常偏僻非常偏僻的村子,都要挖很深很深的那种叫什么防空洞还是地道,当时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觉得有必要调整中国的战略。不能同时有两个敌人,同时两个拳头出击,所以就是打算同美国改善关系,集中来对付当年所说的苏修。

  解说: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斯诺站在了天安门城楼的中心,事实上按照礼宾规格,斯诺并不享有这种特权,因为在当时还有西哈努克等几个身份更高的国际友人,显然这个位子是经过特殊安排的,可是尽管斯诺的出现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但是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大影响,更没有触动到美国人的敏感神经。因此又过了两个月,到了12月18号,毛泽东再次约见斯诺,并且与他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会谈。

  杨正泉:这个会见当中的谈话,在我们内部有一部分人物上层当中传达了,而且组织学习,毛泽东在这一次的会见当中就提出来,中美两国的事情需要和尼克松谈,希望尼克松能来,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信号。

  解说:这一重要信号很快被美国《生活》杂志刊登出来,尼克松看了之后说道,毛欢迎我去北京这一点已经公开了,事实上尼克松想到中国的愿望由来以久。

  江承宗(外交部新闻司记者处副处长):1958年,尼克松在一次家庭的集会上就讲道,将来我要到中国去,完了这一个他的助手就提醒,当时已经是副总统了,1958年副总统提醒他,你是不是指的要去台湾,尼克松说不不不,中国。

  1958年,你看他脑子里就装着,所以后来他在来访以前,事先已经发表讲话,在堪萨斯城演讲,里边讲到两点,我们这里马上,中国方面马上就注意到了。第一,他承认世界上有若干势力,有日本、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就是除了我们美国以外,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大的势力。

  解说:可见在尼克松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而此时,他正在一步步靠近这个神秘的国度,就在尼克松启程之前,曾见过毛泽东的法国大作家马尔罗这样评价他的中国之行。

  马尔罗:总统先生,你讲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他相信他正在演出自己一生的最后一幕,你可能以为他是在对你说话,但实际上他将是对死神说话,你去跑一趟是值得的。

  陈晓楠:尼克松是一位在美国政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经两次出任副总统,后来在总统竞选当中败给了肯尼迪,蜇伏了八年之后,尼克松再次参选,终于在当年的大选当中胜出了,成为了美国第37任总统,然而在很多人看起来,尼克松登上总统之位呢,并不是什么好事。

  有分析者说,尼克松在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候住进了白宫,十多年的越战不仅掏空了国库,而且使得国内反战,民主运动不断发生,和头号对手苏联相比,美国的国际地位呢,也是相对下降。客观上来讲,美国需要寻求抗衡苏联的力量,而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也使得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成为了美国争取结盟的最佳选择。

  熊志勇:尼克松还没有上台,他的观念中,他在讲话中,就曾经提过世界有五个中心,美国、欧洲、主要是西欧了,那么苏联、中国、日本,那么五个中心,应该说中国在咱们看来不算强的,但在他看来已经是中心之一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中国起码是一个可以借助的力量,特别是本来是中苏同盟,他没有机会可乘,现在中苏分裂了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让他觉得更可以借助于中国的力量来同苏联抗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大三角的关系。

  杨正泉:正在双方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历史给创造了一个机遇,这个机遇呢,就是大家经常说的1971年4月份的日本名古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解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中国队之前已经连续两届没有出现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赛场上,但是这一次主办方日本再三发出邀请,而且为了迎接中国代表团,更是取消了台湾当局的参赛资格。

  杨正泉:所以31届去不去呢,开始有些犹豫,但是日本方面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我们也决定去,但是毛主席和中央呢,更看重是这一次去是进行一场政治斗争,所以毛主席说,这是去经历一场国际的阶级斗争,甚至说得很严重,你们去要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

  解说: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场比赛可谓是血雨腥风,中国队内部也传达了不准主动与美国人打招呼,或者握手的规定,然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在比赛将要结束的时候,一张照片将这些最高指示化为乌有,这张照片成为了那次世乒赛上最大的新闻,更是中美关系的催化剂。

  江承宗:美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嬉皮士Glenn Cowan,格林·科恩上错了车,上到咱们中国代表团的车了,别人都不敢接触,荘则栋乒乓球运动员主动上去跟科恩打招呼,你好,我好简单交谈一下,给他一件纪念品刺绣,科恩很感动,这个时候不得了,被记者媒体抓住了大肆报道,后来科恩又主动买了一点纪念品,又主动送给荘则栋又大肆报道。

  解说:从表面上看,荘则栋的这一举动,确实违反了中国政府的最高指示,但实际上是捅破了隔在中美之间的一层窗户纸,因为此时北京和华盛顿都已有意松动两国冰封已久的外交关系,果然比赛结束之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又提出访问中国的请求,身在北京的毛泽东欣然同意,当这个消息传达到了华盛顿,尼克松欣喜若狂,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4月6日,谁都没有料到出现了一个突破,美国驻东京大使馆报告说,在日本参加世界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接到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以便进行几场表演赛的邀请,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势求得实现,我立即批准接受邀请。

  杨正泉:当时反美热潮正在高潮的时候,一个劲要打倒美帝,打倒美帝的时候,那个歌,你们可能是很熟悉的歌,唱得很响,东风吹战鼓雷,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到处在唱,突然的美国乒乓球队要来。那么广大人民没有这个准备,而且我们那个准备只是一个很朦胧的感觉,现在突然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了,你必须面对。

  解说:美国乒乓球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进入中国的美国代表团,让中国人对美帝的印象由抽象变成了具体。根据官方的安排,美国乒乓球队还要和中国队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两场表演赛,杨正泉所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对这两场比赛进行实况转播。

  杨正泉:这场转播是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啊,国内观众的轰动在哪里,他主要不是看这场球的水平高低,明显的中国乒乓球队是高的,他的水平是低的,他不是看乒乓球水平的高低,他是想看一看美国队什么样,美国人什么样。在美国队当中有一个人,有一个队员叫科恩,科恩这个小伙子,他就打扮的完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一个男人留着长发,当时我们说男不男女不女,他这个长发正是我们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要反对的奇装异服,所以大家一看,美国队美国的现状是这样一种状况。

  解说:同样是这个科恩在几天之后,周恩来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见面的时候,他再一次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江承宗:完了到代表团跟前,周总理停下来谈话,周总理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那个嬉皮士科恩举了一个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周总理说行,请。结果他问的什么问题呢,请问总理先生对嬉皮士有什么评论,大家出乎意料之外,万万没想到问这么个问题,那么嬉皮士是当然在国内受批判的。周总理就回答他主要的意思,青年人是社会里面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他们总是在寻找真理,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科恩特别高兴,完了在场的人都鼓掌,这么精彩的回答呀,多么精彩,一点不是社会上批判嬉皮士,科恩的母亲远在美国也看到了这个报道,非常感动,所以特地叫她的朋友在香港买了一大束鲜花空运到北京送给周恩来总理,非常感动。

  解说:周恩来的回答完全出乎了美国人的意料,也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有关美国代表团访华的报道也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次以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活动,更是为尼克松日后访华打下了基础。

  陈晓楠:乒乓外交之后,中美两国冰封了20多年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隙,也是透过这条缝隙,中美两国领导人感觉到了彼此逐渐松动的神经,就在美国乒乓球队离开中国之后不久,周恩来就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向美国政府发出了邀请,表示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或美国国务卿,甚至是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尼克松得到消息之后很快做出了回应,表示他本人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认真的交谈,并且提议呢,由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周恩来总理,或者是另外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在北京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尼克松的要求中国政府也欣然接受了,最后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时间就被定在了1971年7月9日。

  解说:基辛格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掩护下,假借访问期间生病需要修养为由,逃避了媒体的镜头,趁机飞往北京,由于基辛格的这次出访属于绝密行动,就连他自己身边的保镖都不知道,他们要飞向何处。中午12点,飞机降落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随即由叶剑英迎接至钓鱼台国宾馆。

  刘馥敏(原钓鱼台国际宾馆服务员):但我们那个时候就知道是大人物,但是对于这个美国的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见过,说句心里话,我们那时候接待都是什么阿尔巴尼亚的,朝鲜的、越南的,都是这些兄弟的,属于共产党阵营的,像这种的因为对我们来讲,真的是一盆雾水。

  熊志勇:不知道你们有印象没有,有张照片,毛泽东在中间,四周都是国际友人,所以当时我们的理解是宣传上讲的是,中国的朋友遍天下,但实际上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后,由于中国把这革命传播的不仅在国内向外传播,已经导致中国同一些国家的关系很不正常,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比较孤立。

  解说:保密起见以免行踪暴露,基辛格在北京只能停留48小时,而在这48个小时内,基辛格必须完成尼克松安排的两项重要任务:一是确定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时间紧,任务重,基辛格先后与周恩来会谈了17个多小时。

  刘馥敏:因为从他们来之前,到走了之后都是我直接就在那儿,你也不能睡觉,没有你睡觉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哪儿,因为总理都不睡觉,你能睡觉吗,真的头昏脑胀的,我们也靠着喝咖啡过日子了,因为时间太珍贵了,一个是不可能你睡觉,或者是拉断时间,美国人是很这个什么的,因为要做到绝密的话,只有一下来了马上把问题谈清楚,马上就走,就这样。

  解说:毕竟20多年没有来往,会谈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直到基辛格要离京的上午,双方才就尼克松访华而将发表的公告问题进行磋商,最终双方商定,在基辛格离华后,双方在预定的同一时间,各自发表这份公告。

  杨正泉:7月15号,那时候我是管这个中央人民电台宣传的,那时候广播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电台都实行军官,军代表就把我,军管小组成员就把我叫到一个小的房间里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中国来访问了,明天要求7月16日要发表公告,你要绝对保密。

  解说:当杨正泉拿到公告之后,他发现这份公告的措辞,与以往的公告相比有太多的特别之处。

  杨正泉:这个公告呢,它的措辞非常的特殊,特殊在什么呢,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说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他希望访问中国,我们邀请尼克松总统来中国访问,一般来讲没有这么说的,你比方说一个国家的元首,一个国家的政府的首脑来访的时候,都是我们邀请人家来访的,这是说尼克松表示他要来,所以我们叫他来,这个措辞是很讲究的,这里边有一个政治问题,有一个策略问题。

  解说:公告的发表时间最终确定在北京时间7月16号上午10点,美国时间则是7月15号晚上10点。7月15号傍晚,尼克松和基辛格乘直升机飞往洛杉矶,尼克松进入设在伯班克的全国广播公司的录音室,记者早已闻讯,蜂拥而至,他们从未见过尼克松如此高兴的样子。

  杨正泉:15日10点钟的时候,尼克松和基辛格到电视台,直接亲自宣布这条消息,为什么他选择了晚上这个时间呢,因为晚上的10点是在美国来说最好的时间,叫黄金时间,尼克松也是想利用这个机会造势。后来有一个文章说,在那个时候尼克松想到可能北京毛主席、周恩来、周总理登上了天安门的城楼,也在面对天安门广场宣布这件事,可能我们只是在我10点的新闻当中播出了,而在以后的播出还没有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没有大张旗鼓地预告。

  我们这样做呢,完全是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处于一种政治和策略的考虑,而且是为后来谈判赢得一种主动,不大势声张,但是实际上呢,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确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来访问,就是具体日期。

  解说:1972年2月21号,尼克松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从基辛格的回忆中,我们发现尼克松这个身经百战的美国总统,在进入中国之后却紧张起来。

  整个旅途中尼克松时而担心手下平常能干的工作人员会不会忘了公共关系中某些细节,时而认真而专心的为访华做准备,看完了所有的情况汇编之后,他在长时间的飞行期间,就像连环速炮似的向我发问。

  飞机马上就要降落,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也即将拉开帷幕。

  陈晓楠:到此时序曲已经唱罢,主角方要登场,尼克松此次跨越一万两千多英里的旅程,正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早在尼克松竞选总统胜出的时候,就有记者曾经问过他,最想做的到底是什么呢?尼克松回答是有两件事他最希望去做,一件是能让他名垂史册的,另外一件就是赢得连任。

  那么很显然在尼克松看起来,访问中国和中国搞好关系就可以一举两得,满足他的这两个愿望,所以用尼克松自己的话说,他访问中国的一周将会是改变世界的一周,然而开头已经如此艰难,可想过程该是多么曲折,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再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61年前珍贵视频!揭秘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
  • 中美集结丝路遗珍揭秘吐蕃艺术
  • 揭秘北京城里最古老的街道:辽金时代已成“金街”
  • 揭秘“起义者”的宝藏埋藏地
  • 200年前中美檀香贸易活跃
  • 飞机归宿:揭秘废弃飞机的最终命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