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策是如何提出来的?

时间:2011-12-28 17:16来源: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凤凰卫视2011年11月24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40年,正值抗战最艰苦卓绝的阶段,这一年3月中共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思路。到了7月,纪念抗战3周年之际,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构想。

在文章中,毛泽中写道,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对于在敌后建立抗日政权,毛泽东提出应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是政府人员中或者是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三三制”作为中国共产党自己约束自己的一项制度,需要中共身体力行,才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

1941年11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各议员小组提出的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共产党人人数较多,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自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肖劲光等6名党员退出了常驻议员候选人,后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当中选出了18名政府委员,其中中共党员占7名,略超过三分之一。

此时,著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共产党员辞职之后,另选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外人士任职,或在共产党员因调动离职后,以党外人士补充等等,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实行,不但有效地保障了“三三制”在组织上的圆满实现,而且充分地体现了中共对贯彻落实“三三制”的决心和诚意。

当然“三三制”原则的贯彻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之时,宋劭文、胡仁奎、聂荣臻等九人,被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

晋察冀边区成立之时,尽管“三三制”并未公开提出,但是宋为“牺盟会”的成员,胡为亲国民党的人员,而聂为中共方面的人员,其余成员也基本按此比例分配。

“三三制”施行后,晋察冀经验也因为与该制度相吻合而倍受宣传,不过实际情况是,宋劭文的中共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是他的政治倾向很明显,而胡仁奎则更为特殊,他虽然是国民党员,但真正的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 明清时期京城如何管理“公车”
  • 谁说文盲不为将?盘点三国时期两大文盲将军
  • 东乡平八郎晚年为何愧疚击沉北洋海军“高升”号?
  • 蒋介石曾视哪位开国大将为“一大害” 悬重金缉拿
  •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