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嫡孙朱和平:中南海走出的军事专家

时间:2011-12-27 23:14来源:时代人物周报 作者:刘辉 点击: 载入中...
爬上毛主席家房顶
  由于儿子朱琦很少在自己身边,及至1952年,朱德一直有一个遗憾:虽然已年近古稀,却并没有真正享受过天伦之乐。朱和平的降生给了他含饴弄孙的机会。
  自1953年6月起?熏8个月大的朱和平被抱进中南海后,就一直跟爷爷奶奶住在中南海的永福堂。
  朱和平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前三年都住校,每周六、日才能回到中南海永福堂。到了四年级,开始走读了,朱和平却无法带中南海外的同学进家玩。于是,大院内的孩子们便“见天儿地”在中南海折腾,不是打架就是爬房顶,有一次居然爬到了毛主席家的房顶上。
  当时,朱和平跟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外孙李坚爬上了中南海一片平房的房顶。因为觉得好玩,他们顺着房顶一路爬到了菊香书屋紫云轩,那里正是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站在院子里的警卫员敏锐地发现了房顶上露出的两个小脑袋,大惊失色。看出是院子里的小孩后,才松了口气。等到朱和平回家后,中央警卫局的人马上找了过来,进行批评教育。
  这已经不是警卫局第一次来人了。之前,朱和平的哥哥朱援朝曾在课堂上给薄熙成画如何到中南海西楼大院的地图,被老师当场没收。事后警卫局的人来到永福堂,“这是能随便画的吗?”
从学徒工到军人
  1969年,朱和平初中毕业。当时的毕业生除了下乡就是当兵,而当兵一直是朱和平的理想。于是,他跟陈方等人一起去报名。陈方因为眼睛近视,体检不合格。但通过体检的朱和平也没有被录取,原因是“你家老爷子是黑司令,部队哪敢要啊”。
  没有当上兵,就做好了下乡的准备。中央却临时出台了相关政策,由于年龄小,68届毕业生不安排下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是领导子女中年龄最小的。”朱和平分析这可能是该政策出台的一方面原因。
  朱和平被安排到了首钢集团的北京带钢厂当学徒工。
  一天,朱和平突然收到了奶奶康克清的来信,称他们已回京。此前,朱老总和夫人被安排到广东从化,并被限制了行动范围。这次回京后,他们被安排到了万寿路的“新六所”,离开了中南海。
  随着家庭政治境遇的好转,朱和平又想去当兵了,因为这时的家里就差自己不是军人。哥哥和妹妹都已经参军去了部队,而自己现在是个钢厂工人,当兵的强烈愿望促使朱和平去央求爷爷帮忙。
  但朱德不同意。他认为,在和平年代需要的是知识文化,朱和平还应该去上学,在“冶金、钢铁这方面发展,将来上钢铁学院之类的高等院校”。
  “爷爷不同意,我只有靠自己了。”朱和平说,当兵是自己报名的,跟其他普通战士一样,是被选拔出来的。
中南海走出来的军事专家
  1970年12月的一天,朱和平终于收到了北京市宣武区武装部的“同意入伍”通知书,这让他兴奋不已。
  1973年,朱和平在部队提干。1976年,爷爷去世后,朱和平参加了北京工业学院?穴现北京理工大学?雪招收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考试。“主要是部队推荐和文化考试。”朱和平在部队期间,已经学完了三年的高中课程,他很容易就考上了。
  那个年代的朱和平崇拜的是朱可夫、古德里安等机械化指挥官,结果被分到了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到部队当了技师,接着任参谋、处长等职。
  朱和平至今觉得安慰的是,走到今天的位置,是靠自己的奋斗换来的。“当然,爷爷的影响还是有的,”朱和平并不讳言这些,“但是,我是从普通战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而且,每个职位我都干够了最基本的年限,每次升职都是因为表现优秀。”
   他的儿子朱辰已经读高二了,如果有空的话,像奶奶当年一样,朱和平会亲自去开家长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南昌起义背后的惊心动魄:朱德设宴牵制敌团长
  • 史沫特莱笔下朱德:爱跳舞却不擅跳舞
  • 朱德与“誓为人民服务”口号
  •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 许世友智救朱德刘伯承
  • 史沫特莱曾因“女权问题”与朱德“争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