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dminname载入花费时间:0.00072503089904785
标签:likearticle载入花费时间:1.1870648860931
标签:myad载入花费时间:0.0010061264038086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5511999130249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25970935821533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35800933837891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6329059600830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1026153564453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0418586730957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9999694824219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940364837646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0810317993164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028579711914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70909881591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9171962738037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2921981811523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3398818969727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258819580078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2993507385254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251667022705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318424224853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060932159423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748603820800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698535919189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7390670776367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6508522033691
标签:myad载入花费时间:0.0004279613494873
肃州下河清古代文化遗址_大西北网

肃州下河清古代文化遗址

时间:2015-08-27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酒泉河清绿洲

 

    距离酒泉城东一百里的下河清绿洲,东临沙漠,三面环滩,处在丰乐河下游,是酒泉盆地东部的一块独立的绿洲。境内分布着下河清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坝河西岸的下河清汉墓群,丰乐河故道西岸的淌沟汉墓群,紫金城汉、魏晋墓群,以及皇城、紫金城两座城堡遗址等历史遗迹,这些充分说明了下河清绿洲在酒泉历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是酒泉古代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河清皇城遗址现位于乡政府东一公里的皇城村内,丰乐河故道的西岸,志书中记载,皇城是西汉时河西四郡之酒泉郡所辖九县之一的乐涫县,唐时为福禄县,在河西被吐蕃占领后,及至西夏、元、明、清时此城便再无记载了,那么当时一个小小的县城后来为何又被称之为”皇城“呢?下河清紫金城遗址位于乡政府北两公里的紫金村内,据志书中记载建于明朝初年,原为中河清堡,是当时肃州卫所管十几个堡之一,那么为什么又被称之为紫金城呢?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通过查阅酒泉的一些史志资料,拜访酒泉文史专家,走访当地一些知情老人后,对下河清皇城、紫金城的创建年代、历史作用等得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据《酒泉文史》刘兴义作”汉代酒泉郡九县位置新考“一文可知:古乐涫县西至州百里,东北八十里有盐池,东南百二十里有祁连戍。并不是《高台县志》中记载的”高台西南四十里“的现骆驼城遗址或明海故城,而是位于高台西偏北一百四十里的丰乐河下游西岸的今下河清皇城。


    对于”乐涫“二字,史学家们作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乐“有高兴、欢乐的意思,也可能是丰乐河的”乐“字:”涫“通”灌“,有灌溉之意,所以”乐涫“之意就是丰乐河水灌溉之地也。可见西汉时下河清已有开垦屯田的规模,丰乐河水滋润着良田沃野,现白疙瘩滩仍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之为古代天生涝坝(天然湖泊)的地方,水在当时下河清还是比较充裕的。


    乐涫县建于公元前121年左右,属西汉河西四郡之酒泉郡,王莽时改为乐亭属辅平郡(酒泉郡),东汉时又复改乐涫县仍归酒泉郡管,三国(魏)、西晋、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时改为乐涫镇属肃州(酒泉),唐武德二年(619年)又在乐涫故城别置福禄县,又称福禄左城,取旧名(原福禄县在今酒泉市区),三国时即称福禄左城(见张既传)。唐大历元年(766年)与河西其他城池一样被吐蕃所占,归肃州千户府管,无县城记载。五代属甘州回鹘之肃州,宋时归西夏蕃和郡(肃州)或是镇夷军管,无县城记载。从元、明、清之后乐涫故城随废,无任何记载。


    从上述历史记载来看下河清皇城在唐朝以前均是县城,其范围包括酒泉下河清、上盐池、屯升马营及高台新坝、红崖子、元山子、顺德等地。那么它是在什么时候被称之为皇城的呢?


    《酒泉史话》言:元朝初时河西一些比较集中的农业区和水草丰茂的牧地均为元朝名王大将所占,下河清皇城便是其中一王驻地。在河西被称为皇城的有两处,一处是铁木真之子阔端的儿子永昌王在今肃南皇城区建的行宫,另一处便是下河清皇城。那么在下河清皇城的又是哪一位皇城太子呢?


    志书中无记载,但在元朝时确有察合台汗国太子喃嗒失曾驻肃州文殊寺,并建太子寺(有石碑为证)。志书中却无这位王子的府邸记载,所以有可能皇城便是喃嗒失太子的府邸,而且在民间也有紫金城是鞑王子驸马城的说法,即下河清皇城是鞑王子的城池,而紫金城是王子为其驸马修的城池。由此可见,下河清皇城在元朝时也是一座重要的城池。解放后文物考古队在其残墙中曾挖出”开元通宝“,说明此城在唐朝以后被维修和加固过。


    在明《肃镇华夷志》和清《重修肃州志》中没有任何关于下河清皇城或遗址的记载描述。当地老人讲皇城在清同治前均有完整的城墙和角墩、望哨台,只可惜同治年间被回民起义军破坏(用城墙土来熬硝做炸药)。一座古城池从此残破。据1958年县文化馆在下河清皇城考察的结果,此城长344米,宽291米开南北两个门,虽已残败,但仍然有雄伟的城墙、望哨台等遗存。


    此城已于肃南皇城同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实皇城(乐涫)之迷依然神秘,只待我们不断去挖掘和探索。


    下河清紫金城位于乡政府以北2公里的紫金村内。


    明《肃镇华夷志》记载:河清堡,设在适中平川中地,土城周围二百五十丈。东北至盐池堡七十里,南至镇夷所属清水堡五十里,西南至金佛寺五十里,西北至临水堡七十里,北至双井堡六十里。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五十五名,马二十五匹,屯田一十顷七十九亩零,屯粮二百四十五石零,草三千九百二十束。所管沿路墩台五座,并无分管边埂水头。原系大路驿递,万历三十一年,驿所甲军七十七名,骡、牛四十五头只,改发双并堡。清《重修肃州志》记载:原有防守营,万历四十四年,尽将官兵调野麻湾堡,并作民堡,居民耕种。志书中言河清堡与其他堡城一样置于明初,但《酒泉史话》言”元朝为了发展中西交往开辟了驿运大道,设立驿站。仅酒泉一带就有高台、临水、盐池等十几个驿站,与驿站相辅的还有急递铺。“明朝建国初沿袭元朝驿运,元朝时下河清有从高台、盐池到酒泉的大路。所以应和其他重要驿站一样始建于元朝,只不过城堡规模要小于明朝。


    那么为什么在肃州诸多城堡中其余都延续原城堡名,而惟将河清堡称作紫金城呢?以下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比较符合实情,也是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河清堡城巡墙上抹了一层掺有纸筋的白灰,”纸筋“在当地方言中读zi jin ,所以人们将此城传叫成了”紫金城“.当地有谚语为证”肃州城是砖包城,下河清是纸筋城“.


    第二种是一位旅游界人士说的:唐朝薛仁贵征西路过下河清时,将军营驻扎在这里,没想到在插军旗的地方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金子,于是薛仁贵大喜,说”此金地。“传着传着就传成了”紫金“.如此说来,关于紫金的历史又向前推至唐朝了。


    在民间,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紫金城是下河清皇城里的皇太子为其驸马修的,所以紫金城又叫”鞑王子驸马城“.当地还流传着”皇太子张榜寻医赐婿“的故事呢。这种说法虽是民间流传,却将紫金城的建城历史推到了元朝,这样又将紫金城与下河清皇城在元朝的历史渊源联系上了。


    从明《肃镇华夷志》、清《重修肃州志》、清《肃州新志》、《酒泉史话》可知:紫金城(河清堡)始建于元朝属肃州路管,是重要的驿站和递运所。明洪武年间置镇夷千户所,河清堡属之,清《重修肃州志》云:镇夷所,领镇夷、深沟、盐池、和清四驿、深沟、盐池、和清三递运所。万历三十一年,以地僻移驿于镇夷双井堡,万历四十四年,将剩余兵丁尽调野麻湾堡,此堡虽废为民堡。但仍然是高台、镇夷、盐池通往肃州的重要一站。雍正三年高台千户所和镇夷千户所合并为高台县,河清堡归高台管。雍正七年,因丰乐河、马营河上下游分属肃州、高台管,沿河人民常因浇水而起纷争,为管理方便,甘肃总督岳钟旗上书朝廷建议将高台所属下河清、马营、上盐池划归肃州管,将甘州之高台划归肃州直隶州管。清末民国初,设有保甲局归肃州之清水管。民国时属酒泉县的河东乡(区)管,治在清水。解放后,1955年撤区并乡时改为下河清乡,乡政府驻地陈家楼庄。1958年紫金城(河清堡)被拆毁,所拆青砖和材料用于新建乡政府和学校。1966年文革时改为红卫乡,1971年恢复下河清乡。


    明《肃镇华夷志》云:河清站(堡)在万历元年与永定、下古城、卫城、金佛寺、清水、塔尔湾、临水、乱古堆一起由巡抚都御史廖逢节接帮城堡,高七、八尺与五、六尺不等,连旧城墙共高三丈五尺,俱阔厚未帮,添筑敌岗、悬楼、角楼、墩台等,城壕、外壕、壕墙、远墙各一道。说明当时河清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军事防御城堡。此城堡多次维修,城内有石碑为证”敬德年间补修(1510年)“、”大明天启六年补修(1627年)“、”大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城门漫道(1765年)“……


    清《重修肃州志》云:河清堡……明嘉靖中,西番入犯,各堡俱被攻破,惟中河清堡与永定堡以坚固得免。可见河清堡是一座坚固的城堡。


    据1958年县文化馆的调查和城内原住居民的回忆,此城156米见方,开东门,有瓮城、城壕、外壕、壕墙、远墙、吊桥、箭楼等防御工事,东城门上有老爷楼(关帝庙),西城墙上有无量庙(同治时被毁后重修),东南角为魁星楼,南北墙有店儿庙。城内有县店儿庙(衙门、保甲局)、社学、仓库、戏楼、龙王庙、娘娘庙等建筑。


    当地人说紫金城处在四城四水环抱之中。四城:东南为下河清皇城,西南为天乐城,西北为明花区破城,东北屯升沙山的草固井城;四水:西南洪水,东南清水,东北苦水,西北临水。


    紫金城四方四正,庙宇、壁画、雕塑精美绝伦。老爷楼(关帝庙)有匾”忠义流芳,结义参天“,庙内四周绘有三国故事画,角楼直指明海子,当地人讲那是关圣人淘笔的地方。清戏台旧时耍木偶戏,有匾”上古仁风“.县衙门上有匾”天地正气,威灵显应“,社学内有文庙敬奉孔圣人。瓮城门是铁门,东城前为铁门后为木门。戏楼戏台全用木板铺成,戏楼前有官井一口,用三块青石盖成三角形,井内大井口小,据说有收音、扩音的作用,每当有戏开演时,周围几十里之内都能听到铿锵锣鼓之声。东北角三圣娘娘庙前有一棵大槐树,须两、三人才能合抱,后被大风刮倒。


    城内四月初八在娘娘庙求子,四月初一在龙王庙祈雨,三月三为无量庙盛会。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八支社火和一支高跷队进行表演。正月十三的”春官赐福“最为隆重,春官老爷骑着枣红马”逢官大一品“,出门时要说”本督府出巡,猪狗免见“,城内城外清扫干净,春官老爷要在城内各家和城外几家巡演。每到一家,掌柜子要穿戴整齐下跪相迎,放三个炮,端上瓜子、糖果、油炸猫耳朵等,春官迎唱:”正月十三,门前打扫干干净净,高挂红灯。一扫风调雨顺,二扫国泰民安,三扫天下太平,四扫四季平安,五扫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城外各庄户在城内都有房产,每遇土匪来袭,城楼上警钟长鸣,各庄人牵牛拉马全部进城避难。


    如今的紫金城只剩残墙依存,人们只能从依稀的记忆中去回想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肃州下河清古代文化遗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