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时期持看社火的兰州老百姓
身体健康防重于治,兰州民众深谙此理,在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中,通行着许多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掐捏按摩
在田间地头劳动、地处荒郊野外时,突发疾病,无医无药,年纪大有经验的人掐捏急救,缓解疾痛,争取抢救时间。发生晕厥昏迷不省人事,或癫痫发作时,用拇指甲用力掐人中穴(在鼻下唇上中间),同时掐合谷穴(在手掌虎口一寸处),使之苏醒。重感冒咳嗽眩晕及痉挛震颤时掐合谷穴也有实效。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用拇指掐捏足三里,可刺激肠胃蠕动,增强消化有功能,民间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掐按”的说辞。
凤池穴在耳后。用中指按太阳穴,拇指尖掐凤池,有醒脑治头痛作用。
鸣钟击鼓
耳听八方,双耳是信息之窗,耳聪反映神经灵敏状况。相对于眼、口,耳朵不常动,要给以适当刺激。一是提耳,在犯困时提耳立见醒神功效。二是“鸣钟击鼓”,用双掌捂住耳门,忽然松开,对耳鼓膜有提振作用。不宜多行,否则有伤耳膜。三是用双手拇指抵太阳穴,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敲脑后枕骨,谓之“击天鼓”,睡眠前做64次,可健骨醒脑,对头晕、健忘、肾虚有疗效。四是常掏耳屎,用耳挖子或用药棉裹火柴棍掏除耳屎,儿童需在大人帮助下掏耳。五是用拇指抵下颚,用中指轻弹耳轮耳垂。
手指梳头
中医认为头为百阳之会,为灵枢机关。常梳洗头发,面目焕然一新,整洁精神,否则蓬首垢面,形貌不雅。苏东坡创立以手指梳头,谓之干洗,能清火明目,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发质,头发也不易变白。
干洗脸面
面部是五官所居,神经血管丰富,表情达意关乎尊严。多擦使面部神经得到按摩,谓之干洗脸。干洗脸时,双手互相搓几下,感觉手心发热即可,然后闭眼,双手在额部、颊部、鼻沟轻轻搓擦,直到面部微微发热为止。干洗脸可加快脸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改善脸部皮肤营养,使面色活泛、红润。干洗脸方便简单,随时都能进行,是个不花钱也能美容的好方法,宜在起床时进行。每天两次,有醒神活血之效,多为老年人强身所做,有鹤发童颜、返老还童之感。
转睛望远
眼睛是心灵窗户,肝开窍于目,反映神情与灵性。目光有神无神反映健康与否。今中小学有眼保健操,按摩穴位、刮眼眶;演艺人员有专门的眼部训练课目;民间通常是望远,“登高壮观天地间”.通过眨巴眼睛、运转眼睛、常看绿叶红花、目不转睛盯看细小物件、有意闭目突然睁开,看书、看电视要定时闭目养眼等,这些也是养护眼睛的好办法。睡眠是以静养眼的方法。动静结合,方收养眼功效。
叩齿漱口
叩齿是古代固齿常用的法子,中年时就得进行。叩齿也叫“叩天钟”,咬牙切齿,可使牙齿与齿龈结合紧固。常叩齿不但健齿,还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皱纹减少,增强咀嚼功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嗑瓜子葵花子也收健齿功效。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好方法,清齿洁口,预防牙石及牙周炎,古人用盐水茶水漱口。不吃过热过冷食物,用牙线剔牙等,都是护牙简单有效的办法。
常吞津液
民间称舌头上下翻卷为“赤龙搅海”,上颚被称为“天花板”,舌抵上颚,“天花板”自然流下津液,滋润喉咙,不能唾出,自然吞咽,有助消化、润喉、祛火之功效。练气功时常要求舌抵上颚,才能气沉丹田。唾液有消炎作用,动物受伤,用舌舔伤口,伤口愈合快。舌苔是观察病候的显示器。
吐痰擤鼻
痰液、鼻涕、眼角屎为浊,吐故纳新,清除废物,肌体才能运行正常。呼吸系统感染时,会产生大量的痰液及鼻涕,应设法用咳嗽、擤鼻等方法及时排出,否则会使感染加重。吐痰须吐在纸巾或手绢上,不能随地吐痰,以免污染环境。鼻涕用手巾拭,人前不得挖鼻孔,民间称为“自毁门户”.除浊还包括长呼,在林中河边、田间地头高呼猛吼,呼出浊气,魏晋时士大夫在竹林中尖声啸吼称之为“啸傲”.吹口哨通常被认为是不雅的轻佻行为,实际上有呼出浊气的功用。再如练习吹奏乐器如口琴、长萧、 短笛、黑管等也有除浊功效。经常将鼻子揉一揉,可促进内部血液循环,也有利于排出鼻子内污浊之物。
绕脐摩腹
双手叠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轻按上腹部,顺时针方向转36圈,然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反向转36圈,自上而下搓擦36下,为一个周期。根据时间进行3-6个周期。在晚睡前或晨起前进行,可促进肠胃蠕动,增进消化,对胃胀、腹痛有明显功效。
提肛缩谷道
谷道即肛门,是排便口。提肛动作随时随地可进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站着也可进行。提肛可锻炼括约肌,促进肛部毛细血管微循环加快,防止肛肠疾病如痔疮发生。俗话说,“十男九痔”,对于坐办公室的人而言,提肛尤为重要,久坐不动,气血淤积,容易犯痔。提肛还可防止便秘,增强性功能。
饭后散步
老年人年老体衰,饭后不宜大运动量活动,宜随力自然散步,以活动筋骨、促进消化和提高睡眠质量。民间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或“饭后走百步,赛过家里开药铺”之说。清晨或黄昏最好在河边林中或田间地头等空气质量好的地方散步,方便易行,有益身心。
摩拳擦掌
常言说“十指连心”,手指神经密布,异常敏感。双手摩擦至发热发红,再作曲伸。手心手背、指缝指尖相互摩擦,伸手握拳、捋指弹指,都是活动手指的好方法。切忌有意拔指关节。足心毛细血管丰富,称之为人体第二心脏。搓按脚心,可收安神促消化助睡眠功效。鞋垫凸起颗粒有按摩作用。在河滩里鹅卵石上赤脚行走,按压穴道,有益保健。洗脚是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俗话说“晨洗脚,赛吃药”.用温水泡脚(切忌冷水),用双脚跟互相搓脚心。夏季“濯足万里流”,在树荫下投足河流,可解困洗尘。冬季宜使脚心保暖,勿致受寒。
肢体常动
经常活动肢体,通过踢踢腿、伸伸腰、扭扭头、甩甩胳膊,使身体各部分关节时常运转,筋骨受到拉伸,肌肉得到锻炼,可预防脊椎、腰椎、颈椎、膝盖等各个关节部位的疾病,也可使肢体动作灵活,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尤其是无论老幼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应养成使劲伸腰的习惯。
常晒太阳
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可杀菌消毒。晒太阳也可促进钙的吸收,防止缺钙和骨质疏松。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一定要多晒太阳。晒太阳一般在早晨九至十点,下午四至五点进行,不可在正午阳光强烈时暴晒。冬天老年人常在背风向阳处晒背,谓之“负暄”,吸收阳气,驱寒附热。除帽暴晒头顶,补钙壮发。撩裤腿晒双腿不抽筋。
春捂秋冻
春天皮肤上毛孔开了,脱去棉衣,要穿夹衣,用以保温,以防止风寒感冒。一入深秋,毛孔渐闭,也穿夹衣,不可立即着棉衣,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提高抗寒防病能力。
专意排便
大小便时泻出秽浊之物,古人认为是损气、泄气之举,宜专心用力,屏息凝神。排便时不与人交谈,出语发声损气耗神,不利排净。专心致志,便容易排出。便秘时强努硬挣,易损伤肛门,造成痔疮。若在小便时突然受到惊吓,会造成尿路堵塞,或易患前列腺炎。常洗肛门,使之清洁干爽,防痔疮和肛门湿疹,有利健康。饭前便后须洗手。
科学膳食
一般来说,脾胃好则身体好。生活中一定要注重保护脾胃。民间常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指生活中要少食多餐,吃七八分饱即可,并且少吃荤腥,多吃五谷杂粮,多吃蔬菜水果。只有当食物种类多样,才能使营养均衡。
民间认为,吃四条腿(牛、羊) 的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鹅),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菌类),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吃地上跑的,不如吃天上飞的;吃天上飞的,不如吃水里游的。
生活中还有一些小常识:常用冷水洗脸,刺激毛细血管,不易感冒;夏天洗热水澡,出汗排毒,益于健康;常穿马甲背心,腹部不受凉,保护肠道脾胃等。
据《兰州民俗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