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陇原千里生态屏障 北水南调可采用人工运河

时间:2017-02-06 16:1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引贝加尔湖水润泽大美兰州后续报道(上)》

编者按:
  
  要充分发挥甘肃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的影响,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兰州能够成为一带一路上“钻石节点”的判断,除依托甘肃这个“黄金段”之外,兰州能为副省级城市的平台优势将成为重要凭据。此外,引贝加尔湖水入兰,可采用两种办法解决:地上人工运河及地下运水。
  
  2月16日,由本报及大西北网刊发的“引贝加尔湖水润泽大美兰州”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有众多读者及网友表示,将兰州市升格为副省级;实施南水北调、北水南调……蓝图的背后,凝聚的是300万兰州人民的殷切期待以及国家使命、世界眼光。《中国·兰州2030城市规划愿景》中建设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构想,展示出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寻求突破、自我超越的磅礴气势,更是对兰州未来发展无比自信的预期。
  
  今日起,大西北网将连续刊发引贝加尔湖水润泽大美兰州后续报道,感受愿景中丰厚的意蕴以及未来城市的靓丽图景……  
 
  
  
  近日,随着《中国·兰州2030城市规划愿景》见诸各大媒体,兰州能否成为副省级城市以及引贝加尔湖水入兰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有专家认为,兰州升格副省级城市,不仅是一个荣誉问题,也能反映一个区域板块的发展活力,对于吸引投资者、坚定投资信心作用巨大。兰州一旦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它的协调能力和统筹能力将得到最大的提升,更加便于兰州市发挥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为一带一路上兰州及其周边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
  
  升格副省级“钻石节点”城市优势凸显
  
  中国自从2013年9月和10月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获得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一致支持,甚至连澳洲、美洲、非洲、欧洲都行动了起来,而古老丝绸之路沿途的亚欧国家更是积极投身于这一能够造福全世界人民的伟大构想之中。
  
  古丝绸之路就穿过兰州,今天,再次打开地图就会发现,从中国、蒙古、俄罗斯,再穿过中亚、中东欧到达西欧,这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最重要、最直接的一条线路。
  
  再看中国的版图,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甘肃的地形图恰如一个“楔子”,楔入中国西部腹心地带,它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金腰带,区位战略优势异常明显。自汉武帝“开疆拓域”,抗击匈奴、开发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以来,兰州及河西地域便成为中原联结西域的战略枢纽,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稳固蒙古高原、新疆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战略要地。正因为此,历代政治家提出“欲斥西域,必固河陇”的战略。
  
  实际上,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濒海大陆国家来说,传统上安全威胁更多来自西北陆地方向而非东南部的海洋。自有秦以来的2000多年时间里,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屡屡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及生存,横亘于西北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便是这种担忧和恐惧的见证。就是对当代的中国而言,西北地区或西北方向仍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陆地屏障,它仍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在这样的境况下,河西走廊不仅成为沟通中国与中西亚的重要交通运输线,也成为国内重要能源输送线,即欲保关中之安全,必须控制陇西;欲控制陇西,必须控制河西;欲控制河西,必须抚定西域。
  
  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而是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但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近百年来,中国为重新“凿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懈努力。1905年,古丝绸之路上,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汴洛铁路)开始修建。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都规划了延伸到西北方向的铁路,以便与各国的铁路网衔接。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连接陇海、兰新直达欧洲的铁路动脉全线贯通。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新建并投入运营的高铁总里程达到6877.3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客运量达到4.1亿人,占铁路客运量的22%。目前全国铁路日均开行高速列车1600多列,日均发送120万人。按照中央加快铁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其中高铁将达1.8万公里。
  
  除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我国更明确提出了相关的战略规划。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使得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日益明朗。在历史坐标系上,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尤其高铁和重载高铁的迅猛发展,使陆地运输不仅具备了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通过能力强的特点,更具安全性高,风险小,运输线路完整,速度快的优势。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陆路运输一旦快速发展,海运比重将势必下降。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战略,这场大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其中,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关乎整个经济转型的生死。在这场转型中,甘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发展有利的相关产业,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大突破的绝佳机会,也是提高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再次,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在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中预示着中国以更宽广的视野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从中国开放新格局来看,进一步凸显了向西开放的政策方向。在中国地图上,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地发出一根根的线条汇聚于兰州,然后再向西到乌鲁木齐,再到中亚。目前,从上海港、天津港到荷兰鹿特丹港走水路的话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但如果从兰州沿铁路一直向西过去,只需要12天。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兰州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更加明显,联系中亚、扩大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地位也更加突出,但兰州目前自身的行政地位却难于承担这一历史使命,致使城市份量与它的发展需求不匹配,从而不利于兰州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而一旦升格成为副省级城市,将为兰州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随之而来的是大商机大项目;也将带动整个产业的聚集,切实发挥兰州在向西开放交流的“前沿平台作用”,从而更好体现一带一路上的“钻石节点”。
  
  大兰州生态环境建设宜实施“蓝海战略”
  
  “‘开展俄罗斯贝加尔湖‘北水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解决黄河沿线省市的缺水问题。”《愿景》中,引贝加尔湖水入兰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切讨论,更有读者对此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那么,此举是否可行?对此,有消息人士表示,经初步研究,可有两种办法来远距离调水:一是地上采用人工运河。可将贝加尔湖通过多泵及管道加压送至蒙古乌兰巴托附近海拔高约2000的山地水库里,然后自然或局部通过泵站提升形成人工运河或引水渠,分别送到蒙古国的输水地区和中国西部黄河巴彦绰尔。如中国甘肃“引大入秦”就是成功的范例.
 
  
  二是地下运水。可采用在地下隧道南水北调。在需用水地域形成水库,湖泊。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的做法,值得借鉴。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是当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作为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其大体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有专家表示,《愿景》中的北水南调、南水北调倘若有可能实施,那可真是当代人工运河,坎儿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调水的可行性,专家也有自己的观点,俄罗斯目前经历严重的经济困扰,经济能力较弱,产业也非常单一,急需对外出口的支持,既然中国人都可以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在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价钱合适,没什么是实现不了的,况且贝加尔湖的水即使不被利用,也会白白流淌到北冰洋,毫无价值可言。至于蒙古,则几乎是坐享其成,对于极其干旱缺水的它来说,国内腹地突然出现一条穿流不息的河流,则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们知道,在201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与蒙古国外交部部长普日布苏伦、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部长乌柳卡耶夫代表三国政府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也说明中俄蒙三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的务实的,也是全方位的。
  
  据悉,由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中国·兰州2030城市规划愿景》也引起外媒《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报道。该报英文版从中国人的视角,以理性、开放的态度,报道、解读新闻。它秉承《环球时报》客观、敏锐、对敏感问题不回避的风格,报道面比中文版更宽更广。世界能从这里看到动态的中国,听到来自中国民间真诚、直率的声音。
  
  细品《中国·兰州2030城市规划愿景》,可以从中看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求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以推动转型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着眼点,提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方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战略目标。兰州必须集中力量破解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同时,还必须从生态安全的战略提升、区域协调的机制创新、规划龙头的引领带动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为迅速拉开兰州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提供关键举措。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