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依赖症”,你有没有?

时间:2014-06-20 12:1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沙莎 点击: 载入中...
  不记忆、不思考不发问 什么都要上网搜一搜
 
  
    
  当别人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10秒内无法想出答案时,你是否会去求助搜索引擎?当你想了解一件事情或去做一件事情,你是否无论如何都会先“征求”一下搜索引擎的意见?……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症状”,那么你可能患上了“搜索依赖症”。

  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搜索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起来,那些信息量大且查询方便的搜索引擎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让人们生活、工作更方便快捷之时,也使不少人不知不觉患上搜索引擎依赖症,他们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几乎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也懒得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路车,文案怎么写,作业怎么做,下班、放学之后去哪儿K歌,明星们的八卦,哪个牌子的化妆品更适合自己,身体突然出现的小毛病,电影里的小细节,甚至是回家途中偶然遇到的那只猫的品种都成了搜索的对象。
  
  不搜索不出门,不搜索不成文
  
  “我几乎每天都要上网搜索一些资料。”大三学生小刘坦言,除完成作业外,大到工作前途如何把握,小到学校附近的哪家牛肉面好吃,都要上网看看网友的评价如何。
  
  在兰州一家公司做文员的张小姐深有同感。无聊时,她习惯在地址栏输入baidu(百度)然后对着页面发呆;或者一天不上google(谷歌)搜索一下就六神无主。就连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乐乐,也尝尽“搜索引擎”的甜头。“有段时间乐乐写起作文得心应手,后来我发现并不是他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而是他迷上了上网‘搜’作文。相同的故事,相近的写法,只是张三换成李四,杭州移到兰州,动动鼠标剪切再粘贴,一篇美文OK了。”乐乐的妈妈告诉记者,“后来没办法,我们索性将电脑加了密,写作业的时候不让他开电脑。”
  
  难怪曾有高校老师惊呼,每次布置学生的论文,批阅时经常发现内容相似,风格雷同。一盘问,学生撰写论文查找的资料,都来源于网络,甚至有的论点、论据都是网络上曾经发布过的。
  
  大学生小李认为网络的搜索功能简直就是“大杀器”一般的存在,“不怕你搜不到,只怕你想不到。”小李为了方便自己平时搜索需要,一直把百度设为自己浏览器的首页,“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搜索到我想要的东西,很方便。”小李告诉记者,自己明年毕业,而他现在已经开始提前准备一些简历,“我在网上搜到很多类型的简历,可以根据自己应聘企业和岗位的不同,按照网上的范本,准备多样的简历。”小李说,自己缺少设计天赋,借助网络来“设计”新颖点的简历是个不错的选择。
  
  毫无疑问,这些学生、上班族已经染上“搜索引擎依赖症”,而且病得不轻。
  
  不思考不记忆戒不掉的“搜索瘾”
  
  在兰州某机关上班的公务员小苏向记者描写自己被网络引擎控制的生活:“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猜谜的节目或是逢年过节一些商场搞的猜灯谜活动,我经常是看了半天,一个也猜不出,因为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丧失了探索的兴趣和钻劲了,管它什么谜,百度一下吧,因为出谜的人也是智商有限,买本书或者随便网上找找应付应付,那么猜谜的我们呢,自然也是‘找度娘’了。”
  
  1986年出生的小马,网龄超过了10年,算是一个资深的网民了,对于搜索引擎,她“依赖并且享受着”。小马还向记者说起她最近的有趣经历:“前一阵我一直想买个电脑,也没有看到喜欢的,一天晚上正好和我妈在家看一个电视剧,男主角用得笔记本电脑,我看见就特别喜欢,可是光从电视剧上又看不清品牌也无法得知型号,于是我就试着从百度上输入:某某电视剧男主角笔记本电脑;谁知还真的搜到了,我就赶紧记下型号,第二天去专卖店了解了。”
  
  家住小西湖的张女士在一家公司上班。“平时上班挺忙的,业务多,工作压力大,有时候休息天还要接受培训,月度总结、市场调研报告、工作计划等根本没时间去琢磨。”王女士说,自己早已习惯在写文章前上网搜一搜,“网上范本很多,只要根据自己的岗位情况把相应内容填上就行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像工作计划这类文案,还需要图表说明,网上类似的图表应有尽有,连制作图表的时间都省了,“我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搜索成性’了。”张女士笑着说。
  
  对于这种依赖,她很无奈地说:“产生依赖固然不好,可是我实在无法忽视它带给我的方便。”
  
  不愿向人发问宁可自己搜索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患有“搜索依赖症”的以年轻人居多,大多是“80后”、独生子女,凡事都习惯独自分享和承担,但在内心深处很渴望交流和沟通。浮躁、迷茫、孤独、自信、自卑和无奈等情绪在他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时体现得较为明显。也正是因为这种集自信和自卑于一体的矛盾情绪,让“80后”渴望交流却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属于闷骚型的。“80后”小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时候很想跟别人聊一聊,但总怕自己这么主动会让人家觉得奇怪,而且我说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理解,这样反而失去了交流的意义,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是真的有问题,也是直接去网上搜索更方便、准确。问别人很麻烦,而且他们也不见得很清楚啊。”
  
  所以,当闷骚的“80后”遇到了科技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他们选择把脑袋里涌动着的问号通通交付给“威力强大”的搜索引擎,默默地享受着那一次次的“醍醐灌顶”。
  
  “天下”不是搜出来的
  
  强大的搜索引擎的确让我们更加省心,吃饭逛街,搜索一下美食地图或打折信息;出门旅行,搜索一下天气情况或火车、机票价格甚至运气指数;娱乐休闲,搜索一下最新电影、音乐……就连职场中人,甚至宣称工作要达到“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
  
  有人说,有限的大脑让无限的搜索引擎成了漫画书中多拉A梦的“任意门”,页面一换就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依靠它“一网搜天下”的年轻人,思维却逐渐趋于简单化。许多人开始放弃文字,用涂鸦、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市民刘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搜一下,很少有人去找专业书籍了解。然而,网络现在只是很全面,但并不是很深入。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多都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
  
  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专门针对搜索引擎的网络写手。这些网络写手有意设计出让搜索引擎便于发现的信息,如大量重复的关键词、用户不可看到的文字、错误的链接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人浏览他们服务的相关网站,让网站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些内容统统都被称作“搜索引擎垃圾信息”。
  
  于是刹那间泥沙俱下。一旦打开搜索引擎,有用的、没用的一齐冒了出来,叫人难以甄别。
  
  如此看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搜索引擎才是年轻人使用它之前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而不是如何科学、准确地设置关键词。
  
  过分依赖“搜索”丧失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搜索功能,不少病友似乎找到一条捷径,在网上输入自己的病症,就能得知患了啥病以及吃啥药,甚至注意事项一一俱全。但医生认为,每个人体质不同,相同的病可能产生不同反应症,不同的病也会有相似症状,诊断病情有时需要借助辅助医疗工具,自行胡乱用药往往容易延误病情。因此,上网看病只是治疗一些小病的辅助手段,严重的病就很冒险。
  
  更可怕的是,自从搜索引擎崛起以后,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成为一个“专家”,不必再需要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只需短短的三秒钟,就可以知道什么是蒙太奇或者哥特式建筑,世界各地少数民族有什么风土人情,康德、弗洛伊德说过哪些经典名言……但是,人就是这样慢慢丧失思考的习惯的。
  
  有专家认为,搜索引擎以方便快捷的查询路径和生动直观的互动方式满足了广大网民的好奇心而备受青睐,但其巨大魅力也潜藏忧虑。学习资源轻而易举地获取,可能使部分青少年学子以为学习可以不经过大脑而依赖手指就万事大吉,进而丧失了学习思考的能力。知识和学问是一个将实践得到的经验转化为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以解释客观世界的系统化的认知过程,而绝非一个简单的在键盘上操作的过程。
  
  由此可见,谷歌、百度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跟传统的图书馆定位相似的角色——已有认知的检索者,而并非个人知识的储备仓。
  
  科学上网搜索,保持创造活力
  
  针对迷恋搜索引擎的朋友,专家建议,要科学利用搜索引擎,不要成为它的奴隶和拐杖,利用工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应该忽视现实的生活,唯有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才是保持自身创造力的源泉。
  
  社会管理机构对年轻一代要进行教育,新事物有利也有弊。因此,面对搜索引擎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审时度势,以创新学习为根本,扭转以往死记硬背及书本知识搬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搜索引擎的运用和示范引导学生恰当使用互联网工具,更重要的是应通过以身作则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道德自律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独自置身虚拟世界的时候,在保持必要的节制和理性之中真正地长大和成熟。
  
  此外,也有专家建议,每次看到电脑时候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问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必要的,给自己设定10分钟的搜索时间,如果太久干脆上个洗手间,转移一下注意力。有时间多翻翻书,那才是最有营养的。“怎样合理利用自己的上网时间,决定着你有怎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