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如何管住“熊孩子”手机乱消费

时间:2017-04-13 09:38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小军 张博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随着手机和手机支付普及,澳大利亚一度出现儿童在手机上非理性消费的迅速增长。但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相关部门对手机消费的管理后,这一情况在近年得到缓解。
 
    澳大利亚许多银行卡在小额消费时无需输入密码,也没有手机提醒功能。一些“熊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父母的银行卡在手机上下载游戏或视频,这让不少家长非常头疼。
 
    “一位父亲在2014年向我求助,说自己6岁的儿子为了升级游戏角色,仅15分钟的时间消费了700澳元(约合3636元人民币)。孩子一心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早期幼儿教育专家乔安妮·奥兰多说。
 
    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网站的统计显示,该机构在2012年下半年共受理206起有关在线应用软件不当收费的投诉,其中有不少涉及儿童手机非理性消费。不过这类投诉在此后几年持续下降,在2016年该机构仅受理3起这类投诉。
 
    “家长和社会应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根源解决儿童在手机上非理性消费问题。首先应教育儿童不能将个人信息上传至网络,告诉儿童网络并非绝对安全,培养他们保护隐私的意识,”奥兰多说,“此外,应通过教育建立儿童的金钱意识,这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念一样,让儿童意识到玩游戏或看视频时可能产生消费,并告诉他们过度消费意味着什么。”
 
    此外,在“熊孩子”利用手机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出现后,澳大利亚媒体进行了充分报道。在意识到儿童手机消费的风险后,更多家长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采取了适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避免儿童获取银行卡信息;为儿童使用的智能电子设备增加限制性设定,保证儿童无法查看不适合他们年龄的产品;对涉及网络空间的消费项目添加手机提醒功能,使家长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费信息并作出决定。这些都成为控制儿童手机非理性消费的有效方法。
 
    在加强儿童教育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的网站有个‘智能理财’页面,其中特别设计了针对培养儿童金钱意识的内容,讲述如何对待非现金货币,这为减少儿童手机非理性消费提供了帮助,”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的梅亚娜·鲍尔对记者说。
 
    奥兰多认为,手机软件的设计方和销售平台对于儿童在手机上的非理性消费负有责任。
 
    “可喜的是,当前许多企业对其手机消费项目的合同条款进行了更改,允许消费者短时间内对误操作的手机交易申请取消,并向消费者全额退款。此外如果家长认为儿童所下载的软件存在误导儿童消费等问题,可以直接起诉软件设计方,”奥兰多说。
 
    澳大利亚政府则进一步加强了对手机消费争议的管理。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作为联邦政府负责管理手机通信和数字经济的主管部门,专门处理这方面的争议,并划定该行业中企业的权责,保障行业有效运作。
 
    “如果家长和企业就手机上非理性消费的退款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可以向该机构投诉。通信和媒体管理局会对企业提供的手机下载软件合同条款进行复核。如果发现条款存在诱导宣传和欺诈行为,或者不适合儿童使用等问题,该机构会向企业罚款,甚至起诉,”奥兰多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5G手机来了,但未来的5G生活可不止手机
  • 脸书欲打造基于手机摄像头的增强现实平台
  • 智能手机配件可快速准确测评精子质量
  • 锤子手机预约数造假 阿里重罚天猫7员工
  • 修魅族手机两次报价差千元 厂家表示将免费更换
  • 天猫承认锤子手机预约人数造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