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政府当一诺千金

时间:2014-10-29 10:41来源:大西北网——华商报 作者:徐扬 点击: 载入中...
  根据气象预报,本月底京津冀地区大气扩散条件将变差,新一轮雾霾将袭来。置身雾霾的“来来往往”,有网民晒出一张15年前刊登大气污染治理内容的报纸,引发了网络上的共鸣。
  
  这则头条标题印着“绝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的老报纸网帖博得众人一乐,政府部门却不可一笑而过。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检验政府的承诺有没有兑现、完成了多少。“拍着胸脯打包票,时间到了没结果”,这样的事情与法治政府的精神背道而驰,也不能让群众满意点赞。
  
  法治政府当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环保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治理的速度与效果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承诺,不应变成明天的笑话。可历史证明,有的承诺到头来仍是空头支票一张,笑话一个。例如,当年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时间表一改再改,令不少网民直呼“寒心”;承诺取缔的乱补课,在有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对于一些政府部门没有落实的豪言壮语,有人戏称:他们就像是在下象棋,目标总是“将将将”,将要怎么样。
  
  公众反对的是不计后果的大包大揽、有头无尾的“承诺白条”。客观看,有些承诺没完全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不能全打在政府部门身上。例如,客观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PM2.5等污染物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作为老百姓的看家人,就要有敢担当的责任感。说了的就要全力去做,承诺落实有瑕疵,要跟公众解释清楚,赢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重新整装再出发。
  
  与之相反,面对公众质疑,当鸵鸟躲猫猫,置之不理,则会失信于民。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法公开,这也是对政府是否诚实守信的有效监督。
  
  无信则不立。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既要夙夜在公努力兑现承诺,又要做到对民坦诚真诚,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和必行之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向新旧动能转换要效益(治理者说)
  • 全域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治理突出问题
  • 国际社会缘何点赞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 摆脱“后遗症” 政府投资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 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