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禁止“开车用手机”谈起

时间:2014-08-08 11:00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峥 点击: 载入中...

       新加坡内政部4日向国会提交修订法案,禁止司机驾车时手持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电子产品。法律修改后,如开车时违反,将面临最高12个月监禁及2000新加坡元(约9800元人民币)的罚款。(8月6日中新网)

       美剧《纸牌屋》中,因为一个开车发短信而意外丧命的女学生,阴险狡诈的政客弗兰克遭遇了一场政治危机。但在现实生活中,西方社会很难对这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行为给予同情。无论是欧美还是亚太,不少国家都推出了针对开车用手机的特别法规。

       新加坡虽然以法律严苛、采取体罚和不让嚼口香糖闻名,但在这件事上,做得并不出格。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危险驾驶”的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美国有40个州禁止此类行为,尤其针对青少年。日本则无论是否接听,只要司机手握手机就以犯罪论处。经过10余年的实践,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对这一陋习的共识。

       自2003年起,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欧美若干学术机构就开车用手机的风险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表明,用手机的司机追尾几率增加1倍、应急反应慢于酒驾、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变更车道的能力下降20%。这些经过高度量化、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不仅让政府可衡量此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给政府推动相关立法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其次,交通安全对现代社会意义重大,任何细节不能马虎。汽车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的主要风险。在美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曾一度超过5万,在死因中长期居于前五。车祸往往意味着一个青壮年过早离世,不仅给其家庭带来巨大伤痛,也给国家造成人力损失。有研究称,9·11事件后,由于美国机场加强安检,大量旅客出于省时选择开车远行。这导致其后每年因车祸去世的增加了3000多人,堪比这次惊天恐袭造成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如果有任何手段能降低1%的车祸发生概率,对全社会都是莫大贡献。

       再次,让大众改变这一陋习需要长期教育和警示,应从严处理。即便施以重罚,多数人在大难临头前仍不会对此加以重视。因此不仅相关教育要常念常新,法律措施也要起到类似于“大难”效果。

       最后,相关法律确实有效,将逐渐得到公众认可。民众一开始必然对新增加的安全规定有所抵触,但只要此类措施合理有效,最终仍会赢得民心。近40年来,美国采取安全带、安全气囊、货车防追尾、严查超速酒驾后,车祸死亡率已下降近40%。掐指一算,已救回了上百万条人命。日本在严打开车用手机后一年,此类情况的车祸发生率就下降了一半。真要作死的我们没有办法,但更可悲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正在作死的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央视快评】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从三个角度分析办好思政课的信心源自何处
  • 周锦涛:从战略高度稳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礼赞
  • 70年数据见证新中国伟大飞跃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