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都怎么了?

时间:2014-03-20 20:5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童微 点击: 载入中...
  “草莓性格” 让父母很无奈
 
  有人把现在的青少年比喻为“草莓一族”,意思说他们表面色彩鲜艳,疙疙瘩瘩挺有个性,但内里松软,经受不起任何压力。 近些日子,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经常有一些青少年因为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击等等而离家出走或做出一些傻事,甚至自杀,这其中有不少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酿成了悲剧。比如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责骂而无法忍受,学业、情感受挫,在生活中感到无助,丢面子等等。每次除了叹息,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这逐渐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各大医院心理门诊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心理门诊,中学生心理问题就诊者占40%,而奇怪的现象是,多数咨询者都是父母代劳。据该门诊高彩林主任介绍,厌学、感觉前途迷茫、和家长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早恋等是接诊中遇到最多的问题。
 
  火车上母亲为12岁孩子亲自洗脸
 
  “现在孩子都怎么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了,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我真的快崩溃了……”母亲们在一起讨论话题最多的就是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说道。每一位家长说出来关于孩子的各种行为基本上大同小异,性格孤僻,叛逆,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家长们都在埋怨孩子的时候可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微博上说,大学生把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大家都在谴责学生地同时,有人也提出疑问,父母的教育没有问题吗?
 
  一位朋友向记者介绍了坐火车时发现的一幕:早上在火车上洗脸时,一位妇女拿着毛巾,给长得和她差不多高的女儿洗脸。我看了非常不解,忍不住问:“多大的孩子,还不会洗脸?”妈妈说,12岁了,不是不会,是怕她在洗脸时,碰到车上的盥洗用具,染上病菌。
 
  这样长大的孩子,心理问题肯定会有的。高主任指出“与其说是孩子出了问题,不如说是父母出了问题,至少青少年9成心理问题来源于家长。”试想一个中学生,从未做过家务,甚至于自己的衣服、鞋带都要家长代劳的孩子,如何指望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展身手,游刃有余呢?
 
  高主任表示:许多家长在说出“这孩子问题大着”时,更应该反思的是“家长的问题出在哪儿”。
 
  孩子们总是对着手机喜怒哀乐
 
  疯狂玩手机是这些孩子们的通病。记者在该医院心理门诊现场看到,一位看似高中生的女同学,自从坐在诊室门口等候就一直低着头玩手机。她只有在玩手机玩到开心的时候才能看到她发自内心的笑容。她甚至都不抬头看她的母亲一眼,她也不知道让自己的母亲在旁边凳子上坐一会,只顾玩自己手中的手机,而她的母亲已经在旁边站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在另一边等待的母子两相偎坐在一起,儿子手里也拿着手机使劲玩着打打杀杀的游戏,母亲只能在旁边不断地催促:“行了,别玩了,休息一会,小心眼睛看坏了。”
 
  “进去”一声严厉的呵斥声传来,原来是玩手机女孩的母亲让女儿进诊室进行心理疏导,母亲则在门外守候。这时记者和这位母亲攀谈起来:“你也陪女儿来就诊,是不是孩子青春期有点叛逆,我看挺文静的一女孩啊?”
 
  “哎,你不知道,我们已经是第七次来这了,这孩子都快把我们折磨疯了,一天没事就在家找事,说压力大。我们也没给她太大压力,实在没办法我们才带她来看心理医生的。这孩子现在见了家人就像见了仇人,在家和谁都不说话,要么玩手机,要么玩电脑,你要是主动找她聊一聊,她就和你闹个天翻地覆,实在是没办法啊……”一番话说出了很多母亲的心声,从这位母亲的表情和语气中记者能明显的感觉她确实很无奈。
 
  校园民谣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
 
  而就在前几日,记者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请求记者帮她给她儿子找一位心理专家。她说儿子今年上初中,在学校和老师斗,回家和家长斗,成天在外打架,惹事生非,就是不听话。做家长的也实在没有办法,想带他去看心理门诊吧,又害怕本人不愿意,她得知记者经常去医院采访,所以才想请记者帮忙出出主意,帮她找位医生她先替儿子去咨询咨询。
 
  高主任说:“我接待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这些孩子都不愿意来看心理门诊,父母着急就前来咨询。也有不少中学生感叹情感失落,我从他们那也听到这样一段话——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网上聊天好惬意,身旁难得一知己”诸如此类的校园民谣,如今正在学生中间流行着。从这样的校园民谣中就足以看出现在的孩子缺少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青春期孩子心理疾病猛增的原因。而当今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倾向应该引起社会关注,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值得忧虑。”
 
  一位愿意和记者搭话的高中生告诉记者:“还有几个月就该高考了,感觉学习压力特别大,对考试也有恐惧感。我现在的心理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了,在家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只要我一说心理的想法,他们家长的老一套就出来了,烦都烦死了。我来看心理门诊也并非是自愿的,爸妈非让我来,害怕他们唠叨所以我就来看看!”
 
  家长该让孩子体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要增长才能,就要经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练。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90后”甚至是“00”后青少年,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很富足,孩子的父母教育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粗暴式,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生怕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形成一种 “草莓性格”,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苍白脆弱,草莓的表面凹凸不平,孩子们也是充满了个性,一旦相互接触很可能会因此相互伤害。他们智商有余,但情商不足,对周围环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很难去改变自己适应社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走极端。
 
  高主任表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跟孩子相处不能一概而论,但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对于家长来说的叛逆期,实际上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过的成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想法,开始向最熟悉、也是最不会伤害自己的人挑战,也就是挑战父母的权威。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扼杀孩子,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孩子会退缩,从此会丧失自信,最终很难适应社会。另外一种就是孩子会激烈反抗冲突,最终闹得不可收拾。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正视跟孩子的关系,父母付出更多,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尊严和价值观就要受制于父母,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学会尊重和耐心,不要做把蛇揣在怀里的农夫,而是应该做玩蛇人,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与孩子相处时遭遇“暴风骤雨”,家长可以向心理医生求教,让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
 
  学生们要合理释放压抑情绪
 
  对于学生该怎么做,高主任建议,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
 
  高主任还建议,学生们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要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老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高主任最后提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避免政治课、德育课教学形式化,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切实有效地促进人格完善。
 
  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父母与教师以身作则。不少父母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 ,经常采用报复手段来处理问题 ,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觉得大人们都如此 ,自己当然也可以这样干。因而父母和教师必须在孩子面前树好榜样 ,做到心胸开阔 ,气度大些 ,让孩子感到报复不是君子所为。
 
  营造宽松的环境。父母与教师要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 ,不要让孩子过得那么压抑 ,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 ,也有人可以倾诉。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报复情绪积在心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我省治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乱象
  • 甘肃省开通12320考前心理辅导专线
  • 省教育厅首次发布“高考倒计时日历” 十大备考心理问题如何解
  • 中央财政25万元支持我省开展特困儿童及家庭心理支持示范项目
  • 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举办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年会
  • 兰州市“星岛27号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助力特殊青少年就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