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穆柯寨社区4名“红袖章”巡防员

时间:2013-12-11 20:3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永隆 宋佳庆 点击: 载入中...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党员

  每天,在穆柯寨社区里,无论白天黑夜,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群熟悉的身影:他们佩戴着“红袖章”,不管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寒风刺骨夜晚,他们都忙碌在路上,或坚守在工地防止施工扬尘,或奔走在送无烟煤、环保煤上门的路上,践行着一个党员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
 
 

 
  他们的名字叫陈强、刘孔全、杨祖林、王克星,步入中年的他们,如今除了党员的相同身份外,他们还是穆柯寨社区夜间巡防队的成员,为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着应有的贡献。
 
  为了身边的“蓝天工程”,他们放弃正常休息时间,四人分为两组,两人一组自愿隔日值夜班,第二天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 七点准时上班,始终坚持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建筑工地,辖区垃圾集中点,还有施工地裸露的渣土,都是他们的巡查范围。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群众舒心的微笑,以及越来越晴朗的蓝天,也就不累了。”当问及昼夜交替的工作累不累时,四名党员十分淡然地说,至今,他们还记得9月29日晚的那个不眠之夜,他们打着手电筒奔走在拆迁工地,一夜覆盖41亩裸露地,并每天督促拆迁工地看护人员洒水降尘。
 
  由于所在辖区属于城乡结合部,至今还有很多住户和商户依然采取燃煤过冬的形式,而且为了节省开支,燃烧木柴引火,使用有烟煤的情况经常发生,为了使辖区小煤炉、茶浴炉不用有烟煤、劣质煤,他们在使用小煤炉取暖集中区,逐门逐户进行排摸登记是否有烟煤、劣质,并发放防治大气污染相关资料进行宣传。为辖区193户用小煤炉取暖的居民,每户免费送环保煤15块,共发放环保煤2895块,有烟煤兑换无烟煤2吨,免费给辖区28户困难居民送无烟煤5吨,全部送上门。
 
  “每当送出一袋无烟煤,兰州就少了一份污染。”陈强说,发煤完全依靠体力活儿,他们将煤一袋袋装上车,又依靠肩背手提,从居民所居住的平房到楼房,只要发现有使用有烟煤取暖的居民,他们都会将一袋袋无烟煤抬到居民家门口进行兑换,在时刻与脏累相伴的工作中,他们的手是黑的,但心是乐的。
 
  相比白天的工作,晚上巡防工作更加难熬,他们戴着“红袖章”,穿着棉大衣,不时的穿梭在辖区巷道和重点监管单位之间,冷飕飕的夜风,伴随着夜更深人更静时的寂寥,一并涌向他们。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裹紧大衣,快步的在辖区建筑工地及污染源点,因为,“有些污染源就是乘夜排放的,得盯紧点”。
 
  “很多人不理解,谩骂和制止在所难免。”刘孔全说,每当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他们都会笑脸相迎,好言劝说,讲道理,讲政策。只要看见居民用木材引燃小煤炉,他们就要制止;哪里有婚丧嫁娶放鞭炮,他们也会去制止;哪里沿街铺面卫生差,他们也会督促清理……但无论别人怎么不理解,他们都要把存在的问题处理清楚,彻底解决后,才会满意的离开。
 
  这就是陈强、刘孔全、杨祖林、王克星四位党员干的最平凡朴素的工作,每当干活累得时候,他们都会习惯性的仰头看看兰州今冬湛蓝湛蓝的天,当天空变得不同往常的蔚蓝时,他们认为,付出多少,都值得!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hebei/)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穆柯寨社区成“民建社会服务基地”
  • 朝阳村社区万民党员进社区
  • 在职党员进社区实现孩子小心愿
  • 社区送温暖 走访看望困难党员
  • 社区党员参观金城关文化风情园感受文化气息
  • 穆柯寨社区免费为中老年人义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