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空调”背后的沟通困境

时间:2013-06-21 11:12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短评 点击: 载入中...
  高温来袭,南京进入“桑拿模式”,不少高校宿舍因没有空调而让大学生苦不堪言。在网络上,学生晒出各种奇葩的避暑方式,各种调侃,各种无奈,各种说了白说。有消息称,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法学院学生陈京山因在网上发帖倡议学校为宿舍安装空调,面临校方处分或开除。南京审计学院校方昨日微博回应,表示并未作出开除决定,事情“还在调查之中”,但同时发布的长微博指陈同学曾有“煽动性话语”。
  
  对比网络流传的学生日志与校方说法,因网络言论而开除学生暂未成为事实,但确曾有校方、学院的压力来袭,叫家长、删日志、乃至威胁要开除学生。陈同学被学校领导认为是该校某日学生宿舍摔暖水瓶活动(效仿同城其他学校)的怂恿者,但反观学生几篇日志(包括校方言其有“煽动性话语”一篇),总体上都言辞恳切,有理有据,且关键是并无怂恿同学摔暖水瓶的字句。
  
  纠结于如上几个环节中的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可能不得要领。不能忽略的一个大背景在于,五六月份进入高温时段,大学宿舍的艰苦由来已久,用陈京山同学的说法,就是“酷热难当,白天难以学习,晚上难以休息。这个现象已经困扰南审的学生们很多年”。但就是这样的学生生活难题,一届届学生牢骚满腹,却多年得不到解决。包括在陈京山因网络日志被谈话之前的那些天,学生在网上的各种吐槽、各种调侃,鲜有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得以反馈到学校管理方。
  
  准确地说,校方是明了学生的此种困苦与牢骚的,因为在被领导视为“暴力事件”的摔暖水瓶活动后,法学院学生陈京山的日志被翻了出来,而且据称还被“截了图”。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并非不具备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却在所谓“暴力事件”发生前对学生诉求采取了起码看起来熟视无睹的态度。通常情况下,倒是会有另外一种诡异的说法被拿出来,比如“上大学就应该吃苦”云云。但当此类教条遭遇90后的一代人,恐怕很难再被说服———毕竟,学校领导办公室、行政楼里,早已是凉风习习了。
  
  理论上讲,一所大学的各个层级,不乏代言学生权益的组织与机构,甚至在学生会里可能还有“生活部”这样的设置。为何却无法肩负最起码的学生与学校的沟通职能?经过这么一场风波,学校管理方才表态“将”采取力所能及的一些降温措施回应学生苦求了多日的诉求,这种常态沟通无法实现的困境,不独事发学校一家。
  
  正是因为这种沟通的极度不畅,让公众看到,象牙塔里也存在着“两个舆论场”的分野。“装空调”与否只是一个凑巧的横剖面,对学生诉求长期装腔作势、熟视无睹,才是值得追问的核心。制度化的利益代言机构形同虚设,人们的诉求无法借由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表达,如此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显然不独属于大学校园。
  
  曾经的大学生,为学校食堂的伙食质量去表达,到了90后一代,“求空调”就变得很自然,无须紧张,更没必要上纲上线。大学所聚拢的,永远是思想最活跃、权利诉求也更多元的年青人,理性对话,冷静处理已有的热点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信息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年之声”专家:大学生要成为眼里有光的人
  • 看清农村大学生“失业”的两面性
  • 大学生实习赚到了什么经验?
  • 别让“吃亏”成为大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课
  • 国外是怎样鼓励大学生创业的
  • 持大学生创业,也需“简政放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