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军嫂姜致莲:“特护”瘫痪丈夫39年

时间:2013-05-13 21:54来源:鑫报 作者:李红军 孙文涛 帅 点击: 载入中...
武警8670部队一级伤残军人尹继常妻子姜致莲纪事
 
  编者按:
 
  作为一名一级伤残军人,尹继常是不幸的:第一胸椎以下五分之四的身体完全瘫痪,在病床上一躺就是39年。
 
  作为一名丈夫,尹继常又是幸运的:妻子姜致莲从24岁起就一心一意地照料他,延续了他的生命。从年轻的小媳妇到白发苍苍的老太婆,64岁的军嫂姜致莲用青春演绎了“最美军嫂”的真情大爱。
 
  初夏的六盘山下,烟雨朦胧,景色怡人。
 
  5月7日上午8时许,驻扎在平凉市的武警8670部队医院家属院一楼的一间屋子里,满头银发的姜致莲正在娴熟地给躺在床上的丈夫尹继常刮胡须。
 
 
  “好了,漂亮得很!小伙子,哈哈哈……”刮完胡须后,姜致莲轻拍丈夫的脸部,不忘用调侃的话语安慰身边的爱人。
 
  尹继常缓缓地侧过脸,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心痛地说:“老婆子,我这辈子欠你的太多了!要是有下辈子,我愿意做牛做马来报答你。”
 
  接下来,姜致莲开始给丈夫翻身、祛痰、导尿、按摩……这些看似简单的护理动作,姜致莲每天都要做六七次,而且这一做就是39年。
 
  39年,14200多个日日夜夜,姜致莲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将伤残丈夫尹继常护在羽翼下,用最美丽的青春守护了一个完整的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身怀六甲的她依然选择坚守——
 
  “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他”
 
  1973年,24岁的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新康邑村姑娘姜致莲,经一个远方姨娘介绍,认识了在部队服役的小伙尹继常。两人的相识,其实就是彼此的一张一寸黑白照片。尹继常有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四,一大家人生活都很拮据。但姜致莲却与他情投意合,她说:“我要嫁的就是军人。”1974年2月23日,尹继常东拼西凑“借”了一个家,与姜致莲举行了婚礼,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1974年8月的一天,姜致莲正在烧火做饭,一封加急电报突然送到了家中。“丈夫出事,速来部队!”不识字的姜致莲听到村支书读出电报上的8个字时,已经怀孕6个月的她晕倒在了锅灶旁。

 
 
  就在前一天,丈夫尹继常在陕西华阴给连队拉运粮食的途中遭遇重大车祸。
 
  坐马车、倒班车、赶火车。姜致莲心急火燎地从江苏老家赶到了陕西西安,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她见到了头部缠着绷带、手上扎着输液管,身上插着监护仪器,已高度昏迷5天的丈夫。“继常,继常,你睁开眼看看我呀……”任凭她拼命呼喊,丈夫却丝毫没有反应。
 
  随后的一周时间里,25岁的姜致莲用颤抖的手在7张病危通知单上签了字。
 
  “求求你,快醒过来,不要扔下我和孩子!”窗外雷声轰鸣,暴雨如注,很快把姜致莲的哭声淹没。
 
  抚摸着肚子里的孩子,姜致莲清楚地记得,她和继常结婚不到半年,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只有42天。42天,对于25岁的她来说,还来不及品尝幸福的滋味,怎能不悲痛欲绝。
 
  “致莲、致莲……”昏迷中的尹继常一遍遍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让坐在病床边的姜致莲心头猛地动了一下:他竟是如此的重情重义!
 
  45天后,经过全力抢救,尹继常被从死神手中被抢了回来,除两只胳膊外,第一胸椎以下五分之四的身体完全没有了知觉,26岁的尹继常由一名英俊潇洒的战士变成了高位截瘫的一级伤残军人。
 
  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姜致莲擦去了眼泪,作出一个感人的决定:“继常遭了这么大的罪,照顾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不能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爹!”
 
  一年的秋收开始了,姜致莲挂念着家里4亩地和60多岁的婆婆,对陪护人员千叮万嘱一番后,挺着个大肚子回到了苏北老家。
 
  3个月后,她为尹继常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尹德谦。生了孩子,她连一个鸡蛋也没吃过。因为家里没有劳力,月子第三天,她就下地干活了。挑水时一阵眩晕,她一屁股坐在井沿边,险些掉到井里。
 
  从此,姜致莲开始了在苏北老家和西安的部队医院,两头奔波的日子。农忙时她回家收种,把儿子用绳子拴在身上;农闲时来医院照顾继常,一手搂着儿子一手为继常按摩。
 
  长时间的奔波,拼了命的干活,姜致莲满身疲惫,一个月一个月的往下瘦。熟悉她的人心疼极了。
 
  “致莲,你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趁还年轻,你走吧,我也不怨你!”年迈的婆婆拉着她的手多次劝说。
 
  “你走吧,我有部队照顾,别再跟着我活守寡了……”病床上的丈夫也时常劝姜致莲离开。当时25岁的姜致莲皮肤白净,个头1米72,算得上是十里八乡的漂亮媳妇,找个家境好点的人家并不难。可她想着病床上的丈夫,看到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对劝她改嫁的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一起飞,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他,坏良心的事儿咱不干!”
 
  可以选择,没有选择;看不到幸福,追求幸福。人世间的路有千万条,姜致莲却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
 
  儿子尹德谦8岁时,姜致莲看着陪护的战士两个月换一个,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她又做出一个决定:把儿子送回老家,自己照顾丈夫。
 
  她找到部队领导说:“战士们当兵锻炼,不是来伺候病人的,让战士归队吧,我来护理继常,因为他是我丈夫,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一诺千金。姜致莲倔强地把丈夫接回了家。从此,她做起了“特护”,一做就是39年。
 
  面对高难度的护理要求,她创造了护理史上的奇迹——
 
  “有他在,这就是个完整的家”
 
  2013年5月7日,这是姜致莲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
 
  早上7点40分,姜致莲从卫生间里拿来便盆、甘油、手套等工具,准备给尹继常导尿、掏大便。这些年,她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从为丈夫掏大便开始的。
 
  和往常一样,她右手戴上手术套,食指沾上甘油,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往外掏。
 
  瞬间,一股刺鼻的臭味弥漫开来,姜致莲像失去了嗅觉一样,仍然专注地掏着。丝毫的损伤都会造成感染,姜致莲掏得很慢,就在她要腾出另一手要为丈夫按摩腹部时,自己腰脊劳损的老毛病又犯了,痛得她一下子趴倒在床沿上。
 
  这次掏便,她用了两个半小时,尹继常痛得满头大汗,姜致莲累得浑身发软。给丈夫掏大便用的开塞露,她至今已用了6000多瓶。
 
  尹继常的病床上吊着一个“单杠”。这是姜致莲为防止丈夫胳膊肌肉萎缩,专门给他做的。为丈夫清洗过后,姜致莲把丈夫的手拿出来攥到棍子上,托着他的后背练了起来。
 
  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老尹,该翻身了!”姜致莲边说边弯腰抱起体重130多斤的丈夫。她每隔两个多小时就要为丈夫翻一次身。
 
  “我遭罪让他少受罪,我吃苦让他少受苦。”姜致莲说,避免瘫痪病人患褥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唯一办法。姜致莲右手托着丈夫的脖子,左手摁住丈夫的胸口,展臂、压腿、揉捏穴位……做完这些,她又像揉面一样,又开始从头到脚为丈夫按摩。

 
 

 
  这时,姜致莲发现丈夫满脸通红,头上渗出了汗珠。“又要导尿了。”她熟练地拿出导尿管,掀开被角插了进去。
 
  俗话说,久病成医。姜致莲大字不识一个,却学会了导尿,还学会了打针、按摩、理发、刮胡子等10多种护理方法,甚至连窒息处置、昏迷抢救,她也样样在行。
 
  时针指向中午,姜致莲开始给丈夫洗尿布。39年来,她用坏了5个木质搓衣板、3个铁皮盆,长期浸泡导致指甲脱落,手掌骨骼早已严重变形。后来部队给她送来一台洗衣机,但她有时还是坚持用手洗。
 
  “几十年了谁能坚持得了,母亲太不容易了……”30年前从路边抱回的女儿尹春梅动情地说,有年姥姥病重,妈妈回老家了,她照顾了爸爸两个星期,就累的散了架似的。
 
  久病床前有贤妻。为了给丈夫翻身、按摩,39年来,姜致莲每天夜里10点到凌晨4点,都是坐在床前的小板凳上陪伴着丈夫,每天睡觉不超过6个小时。
 
  又一个夜晚降临了,各家各户的灯亮了起来,姜致莲家的窗户也透出暗光。灯光下,一双瘦骨嶙峋的手守护着一个残缺的生命。
 
  郊区的夜静得出奇,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屋内,姜致莲把刚刚看到的新闻讲给老尹听。灯光、病床、小板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油画。
 
  这束灯光,39年未熄;这个小板凳,姜致莲一坐就是39年。
 
  “老尹肺部用不上劲,一口痰吐不出来,就有窒息的危险。”深夜,尹继常又出现了卡痰窒息的险情,姜致莲紧张得左手掐他的人中,右手拍他的后背。5分钟、10分钟过去了……一口浓痰猛然喷了出来,弄得姜致莲满脸都是。
 
  这是姜致莲14200多天中普通的一天,为了做好这一天,姜致莲耗尽了青春,熬干了眼泪。有人劝她:“老尹没脱军装还是部队的人,你都64岁了,伺候不动了,把他交给部队吧。”
 
  “我一个人累不要紧,尽量不给部队添负担,吃再多的苦我也心甘情愿,有老尹在,这总是个完整的家。”姜致莲平淡地一笑,一生的辛酸写进满脸的皱纹里。
 
  2012年8月,部队安排尹继常去西安进行全面体检,检查结果让医护人员惊诧不已:高位截瘫卧床39年,尹继常全身没有一处褥疮,肌肉没有一点萎缩,没有一个并发症。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护理专家候芳啧啧赞叹:“姜大姐创造了护理史上的奇迹,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面对自身的多种疾病,年过花甲的她用爱战胜绝望——
 
  “作为女人,我生活得很幸福”
 
  采访中,尹继常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事。
 
  那是他病情刚刚稳定之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妻子推着他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一阵“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吸引了他。
 
  操场上,官兵们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看到大伙活蹦乱跳的样子,他这个曾经的运动健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伤心的“哇哇”大哭,“我不想活了,这样活着还有啥意思!”
 
  “胡说啥哩,你走不成了我的腿就是你的腿,我大字不识一个,你的眼就是我的眼。”姜致莲擦去丈夫脸上的泪水,俯身给了他一个吻。 这个吻,是姜致莲对丈夫爱的承诺,也是心与心的呼唤。为了让尹继常从精神上站起来,姜致莲从此当了丈夫一辈子的“腿”。
 
  长年病卧在床的人容易心理失常、脾气暴躁,尽管姜致莲想了许多办法,尹继常仍会时不时的发脾气。
 
  有一回,尹继常不肯吃饭。不管妻子怎么劝说,他都不听,还又哭又闹:“老天爷呀,你惩罚我的罪我受够了,让我去死吧!”
 
  看着丈夫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姜致莲转身擦去眼泪,然后一路小跑到学校,领着两个孩子回家。
 
  “爸,你活着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你死了,我们咋办呀?”病床前,亲生的儿子和收养的女儿长跪不起,哭成了泪人。病床上,尹继常不再狂躁,一家人抱头痛哭。
 
  从此,尹继常再也不提“死”字,他说:“我以前感到活着对妻子是一种折磨,现在觉得不好好活着就对不起她,因为她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
 
  “走,老尹,咱们和孩子逛街去!”遇到天气好时,姜致莲总会把丈夫抱到轮椅上,推着轮椅走街串巷。丈夫爱看电影,她每周推他去部队礼堂;丈夫想看飞机,她隔三差五推他去军用机场。每次外出,姜致莲都要给丈夫穿上军装,她明白,丈夫在乎自己身为军人的尊严。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姜致莲用博大的胸襟演绎着人间的真情大爱。因为长期操劳,姜致莲已严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1997年,姜致莲因子宫肌瘤在宝鸡做了手术,医生建议她全休一个月。可她人虽在病床上,心却飞到了丈夫身边。一周后就匆忙赶回平凉,第二天就开始照顾丈夫,她剪了一条旧床单缠在腹部的伤口上,但还是因过度劳累伤口撕裂感染化脓,为了省下住院治疗的时间,她靠吃消炎药硬是挺了过来。
 
  9年前,姜致莲查出了胆囊炎,发作时痛得她死去活来。医生建议她立即手术。她却说:“老汉的健康比我重要,让别人来照顾,我不放心呀。”直到现在,她都没有手术。为了照顾丈夫,父亲去世时,姜致莲都没能回去,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遗憾。
 
  武警8670部队医院门诊主任林威对姜致莲的病也担心不已,他说,姜致莲的病是长期操劳过度得来的,目前已患有高血压、脑血栓、关节炎、胆囊炎、萎缩性胃炎等6种疾病,每天得靠吃8种药物养活自己。姜致莲39年对丈夫的付出,是拿一命换一命。
 
  39年来,姜致莲无数次把瘫痪的丈夫从鬼门关拉回来,并把一对儿女拉扯大。
 
  从青丝到白发,小媳妇熬成老太婆,姜致莲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先后被兰州军区、武警部队表彰为“模范军嫂”。在一次好军嫂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有人问姜致莲,“你在丈夫病床前守了一辈子寡,觉得值吗?”
 
  姜致莲微笑着说:“能让一级伤残丈夫健康体面地活着,能把一对儿女拉扯成人,一个考上军校,一个考上卫校,作为女人,太值了!”
 
  一些苦于找不到幸福的人问她:“39年掏屎端尿,你幸福吗?”
 
  姜致莲还是一笑:“我说不来大道理,我觉得幸福像是一块肥皂,抓在手里可能觉得有点凉,但衣服洗净晾干以后却能闻到清香……”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女教师14年不离不弃 真爱让瘫痪丈夫站了起来
  • 杨兰兰拖着病躯照顾癌症丈夫王振民不离不弃护理瘫痪妻子
  • 省文明办慰问“甘肃省道德模范”姜致莲
  • 山丹:高位瘫痪农妇欲捐器官 20多天不能进食父母不再反对
  • 甘肃张掖:一农妇出车祸被撞高位瘫痪 欲捐献全身器官
  • 大货车限行,运输企业呈瘫痪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