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弱者到记者,罗彩霞的变与不变

时间:2013-05-07 12:10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时言平 点击: 载入中...
  罗彩霞成为央视记者了。
 
  时隔四年,当年轰动一时的“罗彩霞案”及当事人罗彩霞几乎要被民众淡忘了。而近日《中国青年报》关于罗彩霞近况的报道,让公众目光再度投射到她的身上。
 
  央视的平台,就话语权而言,地位上处于比较优势。作为高考弊案新闻当事人、受害者的罗彩霞,如今背靠优势话语的央视,成为一名新闻记者。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令不少民众解读成某种的逆袭。
 
  显然,媒体的介入,让罗彩霞在“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找到了正义与希望。与更多无法被打捞的“沉没声音”相比,罗彩霞也许是幸运的。
 
  而重获本该拥有的东西,谈何逆袭,又如何欣喜。也许,高考公正,罗彩霞不会成为高考弊案的新闻当事人;如果不被冒名顶替,罗彩霞也许会安安心心求学、顺顺利利毕业,按照最初的愿望,进入职场,无限去接近属于自己的梦想。
 
  “罗彩霞案”之后,弊端丛生的高考环境,并未因此而变得清澈澄净。随后揭露出来各种版本的“罗彩霞案”说明,高考环境并没有因为罗彩霞权利境遇的改变而改变。正如罗彩霞当记者是个偶然,“罗彩霞案”的权利拯救也只是个偶然。而罗彩霞们相似命运的屡屡发生,却是特定环境下的必然。
 
  不变的权利环境,依然存在的高考弊端。对于权利随时可能沦陷的民众来说,罗彩霞从权利失守的弱者到拥有话语权的记者的命运转化,也许当中能够找到某种难得的精神慰藉。但这种慰藉,显然是虚幻的,即便是占据话语优势的罗彩霞,也并不能改变什么,比如曾让她权利失陷的高考生态。做记者后,她在《我的媒体曝光之路》里总结:“媒体亦有潜规则与地方保护倾向。”同病相怜的悲悯,作为“新闻民工”,罗彩霞正义回归的好运,并不能带给每个与她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
 
  如果非说改变,那就是,一次以媒体话语权为主导的权利拯救,让一名公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权利。罗彩霞想以话语权的优势,为正遭遇如自己所遭遇的人们“做点事”,令人欣慰。由己及人,更多这种公共意识和悲悯情怀的汇集,一些现实也许会变得不再那么糟糕。
 
  “正规程序走不通,媒体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再行不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罗彩霞采访“四川版罗彩霞”雷梦露受阻后的感受。媒体是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抓住。只有能够避免权利失陷的法治,或许才能真正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罗彩霞“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叹息背后,实际上依旧是个权利弱者的呻吟。生活在权利得不到全面守护的社会,或许总是这样,好不容易拯救被沦陷的权利,却发现又有新的权利沦陷在发生,无论是罗彩霞的报道对象,还是作为曾经是新闻当事人的罗彩霞本人。
 
  成为央视记者,只是罗彩霞的一次职场改变。作为记者,手中的话筒和纸笔,为别人甚至自己的权利境遇和动荡命运做出的改变极其有限;作为公民,权利失陷的悲情遭遇依旧在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或隐或显地上演。甚至,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在寻找真相和正义的过程中,罗彩霞也许会发现:回首过往,自己不过是比不幸者更幸运罢了。也许不该如此悲观,但改变的希望依旧要托付给权利环境的转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