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逝去的高考故事

时间:2012-06-06 15:5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记者  王志俭

  


   今年春节,当年兰州二十七中1973年级六班的高中生相聚了一次。“老书记”李生明和“老学习委员”张军又相见了,当年班上两个英姿勃勃的头头”,如今都两鬓白、不由感慨万分。


  “老书记”李生明原在兰州一所大学任教,后去广东一所大学升任教授,单位分配了一套别墅,日子过得悠闲舒适。“老学习委员”张军依然在兰州,如今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那时李生明是班上团支部书记兼排长,(那时学校学习解放军编制)张军是学习委员兼副排长,都是班上“呼风唤雨”人物。彼时正处“文革”后期,极左思潮还影响着社会和学校。李生明是“极左”分子,班上政治事情属他管。李生明天生是搞政治的料,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尽管他学习不好,可他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所以班上的政治讨论会他经常滔滔不绝,黑板报上有他书写的人民日报社论,年级大批判会甚至全校大批判会上,都有李生明活跃的身影,他是学校的“名人”。
 

   “老学习委员”张军。为人宽厚老实,性格内向,不爱抛头露面,这点刚好和李生明相反。张军学习一直在班上拔尖,但在重政治的那个年代,他没有李生明“吃香。两人关系密切,可能“英雄”惜“英雄”吧?毕业后各奔东西,1978年恢复高考,彼此相约一起参加。李生明基础知识不扎实,经常跑到张军家请教。临近高考李生明几乎失去信心,高考前一天他无聊找来一本小人书翻看,内容是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的事情。而备受老师、家长、同学厚望的张军还在复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轻装上阵”的李生明超水平发挥,而带着压力走进考场的张军则发挥不理想。高考成绩公布,李生明刚刚达到录取线,而张军则以两分之差惨遭淘汰。尤其令李生明兴奋的是,高考题中居然有一道孟良崮战役的的问答题,恰恰就是高考前他看小人书的内容,于是他轻而易举答对这道题。得到0.5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0.5分李生明也将高考出局。


    命运就是如此不可捉摸,高考决定了今后两人的人生,李生明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而专业恰恰是政治系。张军则走进工厂,受到高考失利打击的他沉默几年,尽管以后经过不断学习,改变了工作环境,但30多年前和大学擦肩而过,还让他至今“耿耿于怀”,尤其对高考失利后没再继续参加高考懊悔不已。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已到知命之年的李生明和张军对人生有了颇多感悟,“老同学,只要你我身体都好,这就是最大的本钱。”临别,李生明对张军说道。


刘秀敏两次失误与大学失之交臂

 

    记者  王志俭

 

  “没办法,我可能就是没上大学的命。”说起82.83年两次参加高考,皆因失误与大学失之交臂,至今让刘秀敏唏嘘不已。


     1982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刘秀敏第一次报考大学,“以你的学习成绩考大学没问题。”无论在学校还是与熟人在一起,人们都对刘秀敏抱有很大信心。老师、同学、家人对她的厚望不是没道理,刘秀敏理科文科成绩都名列年级前茅,她不像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偏科、有强项.弱项,她的各科成绩都很棒。对此,对考大学自己也满怀信心。


     前期报名、复习、各个环节没出现任何差错,这无形中助长了刘秀敏的“自信心”。高考前她不让家长替她操任何心,“你们把饭做好就行了。”她对父母说。高考前一天她吃完早点,从安宁家里出发乘坐公交车去市区学校参加高考。


    她和众多学子一起向校门走去,偶尔碰见一个学校的同学,她会给对方一个淡定的笑容。“同学,请你出示准考证。”学校门口一位老师对每个同学说道,轮到刘秀敏时她习惯从上衣口袋去掏,可没摸着准考证。她又掏了几遍依然没有。这下,“沉着”的刘秀敏有些急了,她上下翻了几个口袋都没准考证,哎呀,真忘记拿了。“老师对不起,我忘带准考证了,家远回家取肯定来不及,你开开恩让我进去吧!”


    “这是制度,没准考证不许进去。”老师态度严肃不容商量。之后,任凭刘秀敏哭说,老师“包公脸”始终未变。就这样,第一次高考因没带准考证,让成绩优异的刘秀敏与大学失之交臂。
     “按理一次教训就让人够伤心了,可没想到第二年又出现一个失误,让我再次无缘大学。”


    第一次高考后,对高傲的刘秀敏打击很大,她索性不让父母过问她的高考事情。“那一两年我真疯了,父母好坏说两句我就暴跳如雷,吓得父母不敢过问的我的高考事情。”


    转眼1983年高考来临,刘秀敏认真仔细做好了一切高考前准备。本来基础扎实,又学了一年的刘秀敏更加自信,第一天成绩自我感觉非常好。她甚至开始考虑报考外地哪一所名牌大学的事。第二天上午考试,她又答得比较轻松,中午吃过饭上床休息,一会就昏睡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15时了,也就是说开考已经半个小时了。按制度迟到15分钟自动取消资格,况且是半个小时。刘秀敏对着父母一顿猛吼,没有文化的双亲只能陪着她掉泪。


  “也许我这个人就是没上大学的命,都是那时年轻没听父母的话。”之后,刘秀敏“认命”了,她再没参加高考。好在以后她上电大学了会计,如今工作舒适且收入不错。“不过,每年高考时我都会自然想起两次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失误,也许考上大学现在生活会更好。”30年后的今天,刘秀敏依然有些懊悔。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他用残臂为农民工兄弟撑起幸福天空
  • 故事:70岁老人李家桢照料90岁母亲的那些事
  • 雁滩创业故事:兰州小伙当上大陆鸽电动车销售商
  • 张苏滩市场面粉搬运工老张的故事
  • 陕西绥德汉子李彦军来兰创业故事
  • 讲述安信地板老总陈卫峰的创业故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